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人物专访

独家策划《双城记》之南腔北调(访谈集锦)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阿尔法粒子
2011年04月21日18:00
 


  梁秉堃(北京人艺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协会员):人艺风格在于“入诗入画”

  北京人艺的妙处,有人说是北京味,这我完全不同意,可能它演北京的东西更拿手,但是你把它的戏剧风格、创作风格归纳于单纯的“京味”我觉得不是。《狗儿爷涅槃》就是农村的戏;有人说北京人艺都是写实布景,我觉得也不是,焦菊隐先生的很多戏也不是实景。还有一种说法是北京人艺的戏就是“一片生活”,这起码是不准确的。“生活的真实”和“真实的生活”不是一个概念,这是曹禺说的。以上说法我觉得都没说到点子上,当然我的概括也不一定对。我觉得人艺是创造出具有民族审美意趣的剧团,创造出可以入诗入画的舞台形象。像《茶馆》、《蔡文姬》都是民族的,只有中国人才这么写。而焦先生特别强调诗的意境。我的用语是“舞台形象”,当然主要是“人物形象”,但是不完全,你看布景也是可以“入诗入画”,它的根在哪儿呢?焦先生说,就是欣赏者和创作者共同创造。我想,这才是人艺核心的风格特点。

  怎么才是“入诗入画”?你得把欣赏者的联想调动起来才行。焦先生还说过 “形似与神似,神似为主,但又必须通过形似”。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比如《茶馆》结尾的三个老头撒纸钱,这是全剧的华彩乐章,但原剧本里没有这一段。当时是因为于是之非常好动脑筋,他去找老舍先生提建议。于是之那时候还很小,他对老舍说,能不能让这仨老头总结总结自己的人生最后,结果提了以后老舍就“嗯嗯“了两声,未置可否。三天以后老舍拿着改好的稿子来了。这就属于我认为的“入诗入画”,不是说分行了就诗了,诗意是把你的想象力完全调动起来,你被调动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艺术的享受,而且还是一种高级的艺术享受。

  我觉得京派海派话剧最大的区别在四点。一是基石,拿北京人艺来说,我们建院的“四巨头”,焦菊隐、曹禺、欧阳山尊、赵起扬,这个组合太好了,两个是国统局来的(焦菊隐、曹禺),两个是解放区来的(欧阳山尊、赵起扬),都是老资历。二是领导,看它的领导成员是什么人也会决定日后的风格。第三是骨干,像于是之、蓝天野、郑榕、舒绣文、叶子、朱琳这些人的表演风格也奠定了人艺最初的表演风格。四是剧目,像《茶馆》、《雷雨》、《蔡文姬》,乃至《狗儿爷涅槃》,一听就是北京人艺的戏,像《血总是热的》、《屋外有热流》、《于无声处》这一听就是上海的。上海基本上都是搞现代的,到现在也是。我的感觉是,当代戏写深刻了演深刻了都是很难的,我们现在条条框框太多,就没法按艺术规律办事了。从剧目来说,京派是比海派厚实,海派话剧有时候容易形式大于内容。当然我们这个也是受曹禺影响太多,他就是塑造人物灵魂的大师。曹禺老跟我说,最后要写思想,不能写个事儿就是事儿。朱旭也说,会演戏的演人,不会演戏的演戏。北京人艺演剧学派,我个人觉得代表就是于是之。他表演的特点就是可以入诗入画,他绝不是仅仅告诉你表面的东西,把事儿演清楚就行了,他会故意留下东西让观众去思考。他崇尚的是严格按照“生活的真实”,这才是本质的真实。西方艺术有一条“避免顶点”,太有道理了。我曾经问于是之,你说一个演员表演的最好的哭是什么?他说,最好的哭是表演人物在控制哭,而不是哭。这完全符合“避免顶点”。艺术不能失掉含蓄。老舍了不起,《茶馆》里你几乎挑不出来“说什么”,都是“怎么说”。姜文说,《茶馆》里一声咳嗽都是戏。我曾经问于是之,您认为演员最后拼的是什么?于是之不假思索地回答,拼的是修养,不是技巧。这一说你就明白了,技巧两三年就能掌握,尤其现在科技进步了,你掉不了眼泪就给你弄两滴眼药水。而修养远远不是三两年能积累起来的,周恩来说过一句话我深以为然,长期积累,偶然得之。

   点击回到专题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责任编辑:陈然)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