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影 Movie > 电影评论

中国影人柏林“打酱油”:文艺片发展之尴尬

来源:搜狐娱乐
2011年02月15日15:57

  第61届柏林电影节正在热闹进行当中,但这种热闹却跟中国电影无关。在本届柏林电影节上,华语片集体缺席主竞赛单元。虽然张艺谋(在线看影视作品)陈凯歌(在线看影视作品)的新片也跑去亮相,但均参展不参赛,被网友戏称为“打酱油”。

  本来是卖酱油的,现在变成了“打酱油”,福地竟然也成了伤心地。这个结果有点出人意外。因为柏林一直是中国影人的福地,大奖、小奖我们也拿了不少,而且国内比较出名的导演都与金熊奖的缘分匪浅。比如这次凑热闹的张艺谋和陈凯歌。

  为什么华语片集体缺席主竞赛单元?难道都是因为档期的问题?或者说我们已经对柏林电影节不屑一顾?恐怕都不是。导演王小帅认为,现在专门拍作品去国外拿奖的电影导演少了,因为国内市场好了嘛,拍商业片的导演多了。这话听起来有些道理,可却经不起推敲。国内电影市场的确是好了,可那是对于商业片说的,对于文艺片而言,国内电影市场并不好。文艺片三字,即使不被视为票房毒药,也是冒险之作。数据显示,2010年出产国产片接近500部,其中文艺片占了大多数。而院线上映的国产片有110余部,其中能赚钱的电影却不多。即使像王小帅本人捧得大奖的《日照重庆》,票房也是差强人意。

  众所周知,保守的柏林电影节一直是文艺片的天下。此次华语影片的集体失语其实凸显的是文艺片发展的尴尬。第59届柏林电影节主席科斯里克认为,德国观众喜欢华语影片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它们都制作精美,二是演员的演技都非常棒,三是它们有很好的故事、很好的剧本。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对国内的文艺片过一遍筛子,又有几部能达到这样的标准?

  另一方面文艺片尽管可以收获口碑,却难以获得院线青睐。走出了电影局,走进了电影节,但却进不了电影院。这是文艺片所处的尴尬境地。去年8月陶虹首次担任监制的影片《米香》虽然多次获奖,口碑很好,但该片上映不到一周,就被下线,全国票房不到10万元人民币。对此,院线方面表示,得奖也没用。

  中国电影不差尔冬升,只差贾樟柯。在国内逼仄的电影环境下,要想让文艺片在国际上实现突破,无异于痴人说梦。不是我们的导演不愿意去参加柏林电影节,不愿意捧得金熊奖,而是我们的文艺片的发展遭遇到了瓶颈,或者说水平一直没有什么太大的提高。没有人会拒绝获奖,可前提是我们要有能拿得出手的电影作品。如果哪一天我们连去柏林打酱油的机会都没有了,那中国电影可能除了票房,就真的一无所有了。

  关东客(网络写手)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特约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投稿信箱:yulepinglun@sohu.com,优稿优酬。

  

    上搜狐微博 与明星对话

(责任编辑:李瑞芳)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