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深度评论

北京日报:赵本山为何是春晚“钉子户”

来源:北京日报
2011年02月11日08:55

  赵本山的一举一动都是新闻。在中国社会急速转型的当口,赵本山已经成为一道特异的文化风景。社会人等竟因此分裂为草根、精英两大群体,楚河汉界,壁垒分明,也算奇观。所以才有这边力捧他为“小品王”,连续13年蝉联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观众投票第一名;那边则痛贬他为低级趣味,不“强拆”这个钉子户,誓不罢休的景象。由此看来,庚寅除夕之夜,老赵幽自己那一默,竟是有感而发。“拉倒,别提他了,我最不爱看他,年年都出来,挺大个脸。”“像我们这些高雅的人看他那玩意儿太俗,受不了。”这些冲口而出的台词,真实地透露了他的心声。

  赵本山的小品有缺陷,有毛病,固不待言。即以今年《同桌的你》为例,就是个十分陈腐的作品。“此处删去多少字”,意在模仿贾平凹的《废都》,已不可取;而一再纠缠于老年三角关系,更不能说有什么新意。趣味之高与低,不辨自明。但从投票的情形来看,这个作品依然是观众的最爱。央视网的投票率为34.89%,处于领先地位。有人甚至认为,全国人民过年不能没有春晚,春晚不能没有赵本山,按照这个逻辑,自然就有了“全国人民过年不能没有赵本山”的说法。

  果真如此,自然让人感到有那么一点悲哀。但悲过之后,哀过之后,又将如何?有谁想过这个问题?我倒觉得,精英们在痛批赵本山之余,也不妨反观一下自身,究竟为这个民族的文化启蒙做了什么?很显然,赖在春晚不走的责任不全在赵本山,更在于观众通过投票所表达的“老九不能走”的态度,观众目前的审美趣味支持了赵本山的存在。所以,改善观众的审美趣味,才是“驱赵”的釜底抽薪的良方。

  话说到这里,我倒觉得,精英们应该感到悲哀甚至自责了。在商业大潮汹涌澎湃的形势下,我们认真考虑过广大农民和都市普通人群的文化需求没有?除了以自命清高的态度鄙薄大众的低俗,或者以迎合大众的低俗,为大众的低俗推波助澜,来满足自己的钱袋,我们做了多少普及和提高的努力?百余年前,梁启超就有“启发民智”的梦想,并为之奋斗了一生;而百年来的战乱动乱,世事沧桑,却把他的梦想击得粉碎。前几天又听了《王贵与李香香》,我就想,现在还有没有这样的文艺家,可以写出老百姓喜闻乐见而又不失格调的作品?这样一场新文化运动的夭折,难道不值得我们从“左”“右”两个方面进行反思吗?(作者 解玺璋)

  

(责任编辑:崔延)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