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深度评论

新民晚报:为剧场演出票价居高不下支三招

来源:新民晚报·新民网
2011年01月23日14:38
  剧场是精神殿堂,也是国际文化大都市最显眼的标志,然而近年人力物力等成本上涨已经导致上海剧场的票价水平与国际接轨。如何让高票价不再成为百姓走向精神殿堂的“拦路虎”呢?市人大代表陈东和杨绍林日前在两会上提出三点建议,呼吁各方联动:企业赞助、政府资助和剧场自救。

  现场表演成本高

  与成千上万电影院同时播放拷贝、电视台通过信号把免费节目传输到千家万户不同,剧场表演均是不可复制的“现场演出”每场表演都因演员与观众互动效果的不同而独一无二。因此,现场表演比电视、电影的成本高许多,票价自然也高。海外名团到上海大剧院登台的话,算上数十人的国际差旅费、本地食宿费,如果只演一场,成本高达500万元。加上十几万元的每晚场租,平均票价不能低于300元。如果是小剧场话剧,哪怕是本地团队上演,因每晚场租至少一两万元、观众不超过300人,120元的票价也只能保本。

  社会责任大家担

  既要保证精神产品的质量,又要让更多人受惠于精神产品,就必须在成本补缺上动足脑筋。陈东和杨绍林代表建议,可以参照英美日韩等国类似“文化振兴委员会”的经验和方法,督促三方齐心“给力”企业多承担社会公民的责任,赞助;政府多扶持优秀作品的创作演出,资助;剧场本身多开发商业盈利项目,自救。如此,由三方共同秉着社会责任感来补贴演出成本,使得票价能降下来,让更多百姓享受到高水平的艺术表演。

  剧场定位更明晰

  在上海这个国际文化大都市里,既有小众热爱的交响乐,也有大众喜爱的京、昆、越、沪、淮和话剧等。剧场可以在丰富的艺术样式中,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艺术样式,进行个性化标识。如今,除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和逸夫舞台具有鲜明的话剧艺术、戏曲属性之外,其余大部分剧场的定位并不清晰,不利于观众选择。票价降低后,更多人走入剧场,也会帮助剧场更为明晰自身定位和个性,自然而然地形成“文化地图”,让市民和游客能按图索骥,看芭蕾、听音乐、赏戏曲。如此,还有利于剧场长期规划演出季,营造百花齐放的文化氛围。(作者:朱光)
(责任编辑:陈然)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