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在线看影视作品)携带几颗子弹强势闯进贺岁档,俘虏数万观众,打破了内地导演“张冯陈”三足鼎立的格局。岁月长,事件多,十几年前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贵为内地票房冠军的光辉战绩,在记忆中有点斑驳,人们更多记住的是被禁的姜文和没升起的太阳。那个阳光灿烂的蛋,和《非诚勿扰2》一样,都是王朔下的,为姜文的导演处女秀赢得一片喝彩。
《让子弹飞》的出生,让姜文和冯小刚的关系,又多了一层,从朋友、同行,到现在的票房竞争对手。姜文的电影都从小说来,孵的都是别人下的蛋,他现在的创作轨迹、对视觉的追求,再也和王朔的精辟唠叨没什么联系了。冯小刚不然,这个一直靠段子支撑影片的导演,回头又找他们这一批(赵宝刚、叶京之流)的祖师爷王朔,试图为他的电影带来点新鲜玩意。
王朔为这部电影带来了什么呢?他的最大功劳就是让最后的成品,和人们对喜剧的期待南辕北辙,又用一点所谓真诚的感悟让很多观众俯首帖耳,认同他那极度煽情的人生感悟。于是,人们忘了初衷,谈起了跑题的人生感慨。婚姻、生与死、物质与精神,这个人精的话成为了《非2》的当头彩。植入的广告明目张胆,故事情节的转折生硬无比,这些竟然不打紧,有王朔的剧本在,愣是让人觉得它很有诚意。王朔牛×,冯小刚聪明,用合适的温度、良好的保养,让这颗蛋变为了一只金鸡。
李香山的人生告别语,明摆着就是王朔附体孙红雷,在写一封《致××书》,甭管××是谁,反正那些感悟句句精辟,还让人一不小心就没抗住,泪流满面了。不同的是,孙红雷的嗓音和王朔有点尖细的声音一点儿也不一样。看一部贺岁“喜剧”,被整哭了,观众意外、觉得值了,冯小刚成功了。用不那么阳光的角度来看,观众又一次被骗了,还帮着人家数钱,净说这片儿多真诚,甚至忘了赤裸裸的N则广告。
那些感悟真诚吗?这剧本好吗?什么是成功,不就是赚了几个破钱吗?王朔重复着《致女儿书》中的话,换了点词儿,还是那副腔调。有人说,姜文原封不动再用《太阳照常升起》的配乐,子弹还飞得挺高,是一种很偷懒、很没诚意的行为。《非2》的台词设计,和《子弹飞》直接再用旧配乐,没什么区别,都是一种操行。你可以接着反驳,文字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载体,《非2》让文字变为影像,本身就是一次创作。但这说法也靠不住,《非2》的影像没什么特点,那些空镜头对旅游的宣传作用倒是不小,情节散得和硬拼起来的散架子一样,最后剩下的精华,就是王朔那点破感悟,是文字在发挥功效,而不是影像的作用。伪电影也是电影,伪真诚也是真诚,伪的也是真的,我们和谁去较真?太累了,搞不好会弄得像《盗梦空间》一样分不清现实与梦境。
当然,那点破感悟的确比刘墉的小散文好很多,剧本也让宁财神之类靠此混饭的编剧说道:人家王朔的确牛×。大众对王朔的印象多是“骂人王”,《非2》这么来一下,王朔分明从良了,人到中年,其言也开始从善。事实上,王朔当年出道,刷刷地炮制言情故事,纯得跟琼瑶小说有一拼。王朔一直就是一个德行,不管这德行好坏,随着年月的晃荡,变点小模样,骨子里什么都没变。王朔有钱了,喊着有钱压根不是牛×,只能让为房子奔波的众生望洋兴叹,人站在高处尿得远,有钱不腰疼,可以悠悠然口吐妙语,让你我黯然自卑,还不知不觉跟着人的思想走。归根到底,只是用这些话抚慰自己而已,如果愿意承认的话。
冯小刚靠王朔的小说“发家致富”,票房多年一直为华语之王,现在“华谊兄弟”已开始宣传、打造“亚洲票房之王小钢炮”了。叶京拿《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调侃小刚,小刚一笑而过。王朔的价值,在现今还有开发的潜力,冯小刚一马当心,成功地开发了一次。《非2》的票房不仅大获成功,甚至可以被冠上另外一些意义,比如冯小刚打破了喜剧模式、打破了贺岁片模式、突破了爱情剧模式。但对不遵守类型规则的行为,也不一定就是突破、就值得表扬,嬉闹一场加上几滴眼泪,眼泪不代表真诚,作为聪明人的冯小刚,再一次扮演了一个成功商业形象,而不是一位优秀导演的角色。香港导演都认冯小刚牛逼,不过,借用王朔的话,不就是赚了点钱,让人知道了吗?
逆规则(网络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