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综艺

中国戏曲四大怪杰之一 戏剧家余笑予先生辞世

来源:荆楚网-楚天金报 作者:任宝华
2010年12月28日10:37

  为戏而生,为戏而活,为戏而死,铸就辉煌戏剧人生;因艺而思,因艺而梦,因艺而痴,终成怪才艺术大师。昨晨6时05分,我国著名戏剧家、导演在武昌家中因肺衰竭,安详离世,享年75岁。

  涉及多个剧种 堪称奇才

  余笑予是湖北武汉人,1935年生于楚剧世家,自幼耳濡目染楚剧,聪颖过人。他三岁登台亮相,初写戏剧人生;七岁顶角救场,从此一炮而红;未及弱冠之年,已成剧坛新秀。后来,他改学导演,依托楚剧功底,跻身京剧门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所执导的京剧《一包蜜》、《徐九经升官记》、《药王庙传奇》、《法门众生相》都引起轰动,《徐九经升官记》被拍成电影后风靡全国,主演朱世慧也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一直在幕后吐丝织锦的余老,不仅京剧,在豫剧、桂剧、黄梅戏、锡剧、北京曲剧、荆州花鼓戏十几个剧种,都杰作连连:《虎将军》、《丑嫂》、《少年天子》、《太阳花》、《原野情仇》、《未了情》等一部部奖获之作,在戏曲界备受瞩目。

  绝不重复自己 创新不辍

  余笑予有一句名言:“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京剧《徐九经升官记》中,他首次将丑行作为主角;豫剧《铡刀下的红梅》中,他为剪着齐耳短发的刘胡兰加上了长辫子;楚剧《大别山人》中,他加入大量的湖北民歌;汉剧《弹吉他的姑娘》中,他别出心裁地设计“电话舞”……余笑予坚持创新,让戏剧舞台上出现了更多的神来之笔。

  2008年,省人民政府授予余笑予“终生成就奖”。他说这是对他最重的奖励,但他却并未“见好就收”,而是继续发挥余热:今年以来,余老身体每况愈下,五次住院,但从未放弃拍戏。大师已去,风骨犹存。令人欣慰的是,余老师身后,留下的是繁花似锦的戏剧舞台。

  生活平易近人 风趣幽默

  余老有一子一女,他给儿子取名余勤勤,女儿取名余端端,希望他们“勤勤恳恳做事,端端正正做人”。出身于梨园世家的余老,内心也有难以言说的遗憾——尽管桃李满天下,子孙后辈却无人继承衣钵。他尊重儿女的职业选择,但总会在不经意间表达自己的不甘。他会对女儿说:“你这么聪明,这么不学戏呢?”儿子余勤勤当年因为生计原因,学起了厨师这一行当,此后,余老总觉没能让儿子读书心中有愧:“别人背的是书包,你哥背的是菜刀啊!”每逢出国,他都会买回大量的菜谱,供儿子学习之用。

  在家人眼中,余老“是一个很幽默的人,总是能给家里带来欢笑”,余端端回忆说:“我妈妈在世时,有时候饭菜做得不合他的口味,他会指着刚炒好的小白菜说:你炒的这个菜披头散发的,帮我捋顺了再吃;再比如打牌的时候,五万已经碰了,他还要坚持和五万,他说:‘和不了我还有一种信念,我可以和赖子啊!’”

  余笑予主要作品一览

  ■京剧《一包蜜》(1979年),文化部创作一等奖。

  ■京剧《徐九经升官记》(1980年),文化部优秀戏曲片奖。

  ■京剧《药王庙传奇》(1984年),全国现代题材戏曲观摩演出导演一等奖。

  ■京剧《膏药章》(1989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之一。

  ■楚剧《虎将军》(1991年),文化部首届文华大奖、文华导演奖。

  ■京剧《法门众生相》(1992年),第二届文华大奖、文华导演奖。

  ■桂剧《瑶妃传奇》(1993年),第三届文华新剧目奖。

  ■楚剧《悠悠柳叶河》(1993年),全国地方戏曲汇演演出奖、优秀导演奖。

  ■闽剧《拜石记》(1993年),第三届中国戏剧节优秀演出奖、导演奖。

  ■黄梅戏《未了情》(1997年),第七届文华新剧目奖。

  ■花鼓戏《原野情仇》(1998年),第八届文华新剧目奖。

  ■京剧《樊姬夫人》(2004年),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导演奖。

  ■楚剧《娘娘千岁》(2000年),文化部文华导演奖。

  ■楚剧《大别山人》(2006年),全国地方戏南方片汇报演出一等奖。(作者 任宝华来源楚天金报)

(责任编辑:崔延)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