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视 > 内地电视

专访编剧王丽萍:书写中国都市家庭生活变迁史

来源:《综艺报》
2010年11月26日15:25
著名编剧王丽萍
著名编剧王丽萍

  会过日子,也会写日子,著名编剧王丽萍的主旋律就是“当下”中国社会的家长里短,甚至有人说,给她的剧集列个表,就是中国都市家庭生活变迁史。创作出多部优秀剧本的王丽萍声言妻子和母亲才是她的第一职业,编剧只是第二职业。

  一部《媳妇的美好时代》不仅丰富了中国观众茶余饭后的谈资,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也备受欢迎。10月25日,该剧在日本东京第四届东京国际电视节上荣获“最佳海外电视剧”奖,而此前,该剧已经在苏州举行的第10届中日韩电视剧制作论坛中,获优秀电视剧一等奖,王丽萍本人也在韩国首尔召开的“2010年韩国第5届亚洲编剧大会”上,斩获“亚洲文化贡献奖”。

  写给人带来希望的好故事,是王丽萍全部的创作哲学。但她的创作世界不在云端,而在脚下。“会‘打扮’的女人一定是交了很多学费的。”

  《综艺》:《媳妇的美好时代》说的是中国普通家庭的生活,但也在亚洲其他国家产生很大反响,其中原因是什么?

  王丽萍:亚洲地区的文化有某种共通性,尤其表现在对家庭的重视上。韩国、日本等地很多现实题材的家庭剧集也非常受欢迎。这种题材的电视剧往往表达着人们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媳妇的美好时代》在东京国际电视节上,配上日文、韩文播放很有意思,日韩同仁都对我说很喜欢这个剧,他们观看和理解这个剧完全没有障碍。而《媳妇的美好时代》非常符合当下中国百姓的生活,国外观众可以通过这部剧了解现代中国青年的思想、情感、婚姻和生活状态。

  《综艺》:十多年前你曾写过《婆婆媳妇小姑》,相较而言,《媳妇的美好时代》有哪些改变?

  王丽萍:《婆婆媳妇小姑》是十多年前的百姓生活,《媳妇的美好时代》是当下的百姓生活。时过,则情迁。现实生活的家长里短是我作品的主旋律,每个作品也都贴近当时的现实生活。这两部剧都是反映婆媳关系的;《错爱一生》是反映文革末期上山下乡遗留的情感问题;《谁懂我的心》是国内第一部反映心理问题的电视剧;《保姆》和《我的美丽人生》讲述了不同时代,外来人员走进城市奋斗和他们的生活、情感。有位老师评价我的作品说,王丽萍这10年的作品串起来,就是十年来中国都市家庭生活的变迁史。

  《综艺》:《婆婆媳妇小姑》是上海的世俗,《媳妇的美好时代》是北京的生活,而你的新剧《双城生活》两者兼有,你对这两个城市很有感情?

  王丽萍:我经常往来于这两个城市。北京和上海是北方和南方最具特色的城市,有非常鲜明的特质和地域文化色彩,在作品中可以演绎出许多话题和戏剧冲突。《双城生活》讲的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表现了异地错位的文化冲突,异地婚恋的无奈与沧桑,而最终其实是要打破“双城”具体的概念,对情感进行深入剖白。

  《综艺》:你在创作时是基于什么设定人物的个性、命运?尤其是那一串又一串好似连环套的矛盾?

  王丽萍:同是家庭伦理剧,前一段很流行苦情戏,但是让人看了堵得慌。我的剧都属于轻喜剧,走的是温情、温暖的路线,风格就是轻松快乐。希望观众能有所感动,同时不压抑。矛盾的设置来源于人物本身的戏剧性。人物的关系会引发一些戏剧冲突,还有一点非常关键,就是人物的个性塑造。在《媳妇的美好时代》里,人物的表现因为性格的缺陷和情感的变化而有所起伏。这样剧情出来才会有张力。

  《综艺》:有人说,男人戏里,女人是花瓶,那么在女人戏里,你如何给男人定位?

  王丽萍:女人戏是为男人写的,是围绕男人展开的。曾经有人问《婆婆媳妇小姑》里饰演男主角的吕凉,“在那部女人戏里,你干什么?”吕凉说:“我就是被她们围着转的人。”我最擅长就是写女人戏,而且人物越多越好,人物关系越复杂越好。八十个女人一台戏,一样能写的有条有理有精彩。

  《综艺》:一直写同一类题材,是否也会缺乏新鲜感?

  王丽萍:对这类题材我不会失去新鲜感,因为生活对我来说一直都是新鲜的。我还会写下去,会总结不足,写得更加合理和自然。剧可以编,但生活不能编。我创作的灵感来自对生活用心的感受和观察。有时候编剧的立场很重要,《我的美丽人生》能够上CCTV-1的黄金时段是非常难得的,说明国家和主流媒体对民生的关注。

  在韩国首尔参加“第五届亚洲编剧大会”时,有机会和日韩同行进行交流。韩国编剧往往着力刻画人性,制造矛盾焦点,利用戏剧悬疑,推高收视率,观众给予的刺激就是他们创作的动力。而日本著名编剧尾崎将也告诉我,《不能离婚的男人》中,有很多他个人的情感经历。是否编剧都要将个人经历写进作品?至少我目前还没有,但一些情感共鸣还是会表现在作品中。

  《综艺》:如何保持创作灵感,常写常新?

  王丽萍:灵感不是凭空而来,生活点滴的积累对编剧来说很重要,写剧本之前一定要做好功课。《媳妇的美好时代》写了一年,但之前采访和积累了很久。我有很多记事本,平常在生活中遇到有意思的事、有意思的人会记下来,看报纸、电视等也会记下来,对从事各类职业的人都会进行采访并作人物小传。比如警察和家政人员,我和他们都有十多年的接触,很多对他们的刻画无须刻意,很自然就写出来了。

  我还担任上海电视台法制和情感两个电视节目的嘉宾。在这些节目中接触到的人和事是我的资料库,虽然不会直接放到作品中,但的确可以开阔创作思维。

  《综艺》:编剧是离商人最近的文人,你是如何应对围绕在身边的“商人”的?

  王丽萍:我主要精力是放在家庭和创作上。我是先专心写剧本再找投资方,不会先和投资方签合同,承诺什么条件。我的创作更加自由,不会有压力,所以我对自己的作品很有信心。现在国内的一线编剧都有选择投资方的自由。

  《综艺》:在你看来,目前国内编剧的生存状态和地位如何?

  王丽萍:前段时间,参加了编剧年会。我和高满堂老师等几位编剧都认为,现在编剧的地位是在不断提高的。以前电视台、出品方一般都问是谁演的,现在开始有人问是谁编的了。失败、闭门造车、胡编乱造,被批评、被奚落,这是一个成熟编剧一定会经历的过程。会“打扮”的女人一定是交了很多学费的。

  相信每个编剧也肯定遇到过不公待遇,有过维权的困扰,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血泪史”,但与其抱怨不休,影响创作状态和心态,还不如将精力用在创作上。编剧最终还是要用作品说话。

  另外,网络这个平台也给年轻编剧提供了更广阔的出口。很多年轻作家和编剧,通过网络平台推广作品,其中有很多与电视剧制作接轨,做出了不错的成绩。(文/张莉)

  

(责任编辑:游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