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影 Movie > 《李小龙》 > 《李小龙》评论

《李小龙》:请不要糟践我们的情怀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郎启波
2010年11月26日08:45

   不管我们是否情愿,当远逝的李小龙被电影商盯上的时候他已经成为一个商品,或者成为商品的卖点,以及标签。2010年,时值李小龙70华诞之际,这一莫大的噱头更是不容被错过的商机,或许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文隽、叶伟明联袂导演的电影《李小龙:我的兄弟》(以下简称《李小龙》)遍“应时应景”地出炉了。

   观看完电影《李小龙》后,顿时如鲠在喉,胃口大倒。准确点讲,做这样一部电影有多少商业投机我并不介意,但前提是要把电影本身做好。至少也应该让这样一部具有特别几年意义的电影本身得对得住情怀二字。然,我特别想强调的一点是,《李小龙》一片并不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情怀或者的电影,它在极尽自己之可能去糟践我们的情怀。

   情怀真是一个美好的词语。在看《敢死队》的时候,情怀是洋溢满内心的一种情绪;而在看《李小龙》的时候,130余分钟的电影看得人那叫是一个累字还了得啊。有人在观影后说,这是一部“青春偶像纪录片”的时候,我想这是最为贴切的一个定位。

  说实在的,李小龙本人不是偶像,是英雄,在我们内心,尤其是最先看到李小龙主演的电影时,尽管那时的电影手段和技术与现在相比还显得粗糙,但是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上进心的和有追求的年轻的充满力量的身影。但那又不是一个偶像或者英雄局足够去描述他这短暂却风光的一生的,这远远不够。

   他也曾经年少轻狂,也曾经在名利面前犹豫与挣扎……但他最终给我们奉献了一套他独创的武功哲学,与我们的人生哲学是且然相关一致的。他就是那个真实存在的李小龙,无论经历如何,他最终只为展示和传播中华博大的文化与武术魅力,而他也在很年轻的时候明白了做人做事的真正道理。

   很想说明的一点是,李小龙绝对不是一个青春偶像那么简单,如果电影商们想借助“情怀”来挣钱的话,不应该如此简单粗暴地处理这样一部挂着纪念李小龙名义的电影,完全应该是将这样一部电影做得充满了情怀而且质量上乘才是获得我几其他更多观众共鸣的必经之道。《李小龙》目前的处理,完全打碎了李小龙本人在我们内心的形象,仅仅是让其变成一个无血无肉的帅气的躯壳,让人很是失望。

   在我云南滇东北高原的老家,一直有一个用来形容那些拖拉而且做事过程漫长的人的故事,归结起来,说的是“王二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这个故事说的是旧社会女人还在裹小脚时的故事,如今用来形容电影《李小龙》居然也是十分的贴切。

  我一直疑惑不解的是,文隽和叶伟明为什么要将李小龙塑造成为这样一个人物?《李小龙》说的其实是一个“伪娘”的成长故事,而且讲述的手法如同祥林嫂一般唠唠叨叨?为什么要这样作践李小龙?作践我们的情怀?

   我宁愿文隽将李小龙拍成一个固执的功夫狂人,一个少年初露锋芒后骄傲的武者,一个有血性但有时狂妄的家伙……我相这样的李小龙才是令人信服的。

   遗憾啊。遗憾的是,《李小龙》一片也许从计划拍摄开始,就从来没有想过成千上万李小龙影迷的看法,当然,他们是不会尊重我们的想法的。对于这样一个出发点原本就很投机的电影,我们又怎么能够期待呢?

  我想说的是,如果你和我一样是热爱李小龙的人,那么你完全可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选择去观看李小龙代表作品,如《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等,以此来纪念我们曾经如他一样的青春和热血。但千万别去观看这部挂缅怀李小龙的名义的《李小龙》,这是一部删除我们所有对于李小龙怀念和记忆的电影,让我们从此不再理解情怀为何物。

   如果文隽、叶伟明也和我们一样是热爱李小龙的影迷,那么他们应该反省为什么这样去拍摄《李小龙》。拍摄这样一部电影非但没有起到纪念李小龙的意义,反而让观影后的人不再认识李小龙,甚至厌恶李小龙。

  那么,是不是邀请诸君高抬贵手,别再作践我们的情怀?或者,下一个李小龙特别的诞辰时,即便你们要想好好把握商机,也请拍摄一部更有诚意的《李小龙》?

   如果你和我一样热爱李小龙,就请拒绝这部电影吧。

  郎启波(制作人/编剧)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特约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投稿信箱:yulepinglun@sohu.com,优稿优酬。

  

(责任编辑:刘冉)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