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好莱坞频道 > 《哈利-波特7》 > 独家策划

独家:“哈利-波特”光年之好莱坞见证实录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木林vs耷子
2010年11月22日17:57

  前言:《哈利-波特》纵横麻瓜世道整十年,魔法三人组完成了从毛娃到成人的完美蜕变,但世界的变化似乎比他们的经历更惨烈:影片上映于9-11事件后的第一个秋天,遭遇了伊拉克战争对好莱坞的潜在辐射、美国老大从小布什变成了奥巴马、悄然避让了金融风暴最肆虐的年份、学会了玩命烧钱引领技术潮流的本事,当然也蕴蓄着强弩之末拼死一搏的斗志。无论如何,《哈利-波特》都算生对了时间——它让魔幻的质地有了对比的参照,让偶像的生命周期实现了突破时限的奇迹、也让观众实践了在惯性消费中被透支审美需求的可能。

  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即将过去之时,“哈利波特”系列也悄然逼近尾声,回首“哈波”、回首好莱坞影坛,十年的时间,江山悄然易主,无数面孔老去,新的偶像诞生。也许,“哈利波特”不是改变世界电影的作品,但它悄然见证了这十年电影如火箭般迅速的变化格局。哈利波特—戴眼镜的魔幻小子,高调地成长,也无奈地被电影业一点点改变。

  2001年 “9-11” 恶梦 魔法小子

  那时的好莱坞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忠实原著,并充满了童话色彩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是美国遭遇9-11恐怖事件后,首部企图“恢复”大众娱乐状态的一线商业片——灾难,让当时的美国观众瞬间忘记了暑期档的热闹,转而把更多的愿望投向了“疗伤”。10月的《今日美国》曾大肆抒情:“在我们经历了种种噩梦后,好莱坞是该痛下决心忘掉《珍珠港》那样的烂片了,《哈利-波特》将让人们相信,纯真的美好依然存在。”于是,整个2001年秋天,《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都成了全球影坛最火爆的话题。

  但,这种泛滥到成人世界集体为孩子买票购书的境界,实际上是华纳公司处心积虑的操盘结果——当年暑期档,《史莱克》、《木乃伊2》和《珍珠港》三大强片围剿影市,华纳眼看骗不到20岁以下观众的钱,就主动推迟上映日期。但新线公司的《指环王:魔戒现身》早早就宣布将在圣诞档压轴,导致“魔幻类型片”面临瑜亮之争。万般无奈下,华纳只好把《哈利-波特》放在11月16日上映,抢先一步扔出“魔幻牌”。起初,人们都坚信《指环王》当仁不让地会成为年度票房冠军,毕竟风格类似的《魔戒》原著比《哈利-波特》要早几十年问世,投资规模更巨、预计受众也更广,但正因《哈利-波特》提前亮出光怪陆离的魔幻大旗,才使得其终以400万美元的微弱优势,险胜《指环王》而荣登年度票房冠军。现在想来,这次成功就和N年后《暮光之城》引爆秋冬季的案例一样,令人感慨万千。

  迄今为止,《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依然是该系列电影中,北美票房最高、海外市场收益最强的一部电影,其中原因除了“第一部”的先天优势、“魔幻”空白被填补之外,还与当时的好莱坞业态不无关系。《哈利-波特》问世前,以儿童/青少年为主导的主流商业片,尚不能深入骨髓地辐射到成年观众——也就是小观众的爹娘们。以2001年为例,最卖座的儿童/青少年电影,竟是被影评人集体视为脑残的《间谍小子》和裤裆思维的《美国派2》,虽然俩片双双过亿,但都属贱笑之后即被遗忘的货色,难登大雅之堂,而《哈利-波特》的精致从容、雅俗共赏,却一改儿童片的简单粗暴,将亲子电影的概念重新拉回主流视线。

    另一方面,《哈利-波特》在幻想题材的深度探索上,也彻底超越当年同类型电影的水准——2001年的前十个月,“想象力”玩得最凶的幻想片,莫过于狂收2.02亿美元的《木乃伊2》,但此片虽特效突出,却逃不出“2”的命运,口碑无法和第一部相提并论。换句话说,在剧本荒闹得最严重的新世纪之交,业已被“散户”包围的好莱坞,正需一部可以“一劳永逸”的系列电影来支撑市场,这无疑给《哈利-波特》和《指环王》创造了天然契机。

  那时的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上映日期:2001年11月16日(美国);2002年1月26日(中国)

  上映大事件:影片在北美3672家影院上映,打破《碟中谍》3653家影院的上映纪录,一举创造了放映院数最高纪录,轰动好莱坞。电影界人士当时预言,该片将打破《泰坦尼克号》创造的全球18亿美元的票房纪录。《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最终的单日、首周票房都创造了影史纪录,并分别夺得当年北美年度票房第一和全球年度票房第一的宝座。

  电影风格:在导演克里斯擅长的家庭片氛围里,《哈1》、《哈2》忠实原著,并充满了童话色彩。

  幕后花絮:

  1、斯皮尔伯格曾有意执导本片,但由于他打算启用海利-乔-奥斯蒙特来扮演哈利-波特,而制片方坚持要找一个英国小演员来演哈利,斯皮尔伯格只好跟《哈利》说拜拜,带着他的小奥斯蒙特拍《人工智能》去了。

  2、制片商最终选择了曾执导过《小鬼当家》、《肥妈先生》等家庭片的克里斯-哥伦布执导该片,原因是哥伦布能保证在英国完成影片的全部拍摄,而且演员是清一色的英国人。

  3、影片先后在英国的9个摄影厂进行了拍摄,片中成年演员几乎全部是英国一流的表演艺术家,许久未露面的席琳-迪翁也被邀请来演唱影片主题曲《The boy who lived》。

  4、《哈利-波特与魔法石》(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原书名为《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只是在拍摄成影片时将美国版的片名改为前者。而且在拍摄时为了和片名呼应,所有与“石头”有关的镜头都拍了两套,一套给英国版用,另一套给美国版用。据说很多收藏家们都曾跃跃欲试地要收集英美两个版本的DVD影碟。

  5、英国一位名叫凯文-卡莱恩的男子自称是一位巫师组织中的高级巫师,他说他们组织里的几位巫师都在诅咒《哈》片,因为它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骑扫帚飞行时应该是扫帚头朝前,而不是将扫帚把朝前。

  6、理查德-哈里斯因孙女威胁永远不和他说话儿决定扮演魔法学校的校长。

  媒体评论: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上映正值美国9-11事件发生后不久,有媒体评论,除了客观的票房,人们对《哈利-波特》的期待更多还是心理意义上的。9-11事件几乎中止了好莱坞最擅长的一大类型片,过去那些刺激、逼真的灾难场面,都因“9-11”惨剧而看上去像不详的符咒,也许只有在那个充满魔法的世界里,人们才会暂且忘却可怕的事实。正如一位好莱坞影评人所说,有人需要心理治疗吗?那就看“哈利”吧!

  2001年北美票房TOP5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责任编辑:陈国青)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