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戏剧专栏 > 剧评人戏剧拉灯专栏

只说真相,不说真理——青戏节后盘点戏剧圈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戏剧拉灯
2010年11月03日11:11

  这篇文章原本在一个月前就应该写的,可是徒消人食、浪费人衣、激情日减、匠气频增,让我怎么也理不出个头绪,所以导致一直拖到了今天方才动笔。我深知我的文章会引来一堆貌似正义的板砖,但是想想也就无所畏惧了。

  中国的戏剧鼻祖关汉卿说自己是一粒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铜豌豆。我没那么高的境界。当然,我也做不了卡在人们嗓子眼儿里的一根鱼刺,让你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但我可以做一根又硬又长梆梆响的狗咬胶,不仅韧性十足,还大有嚼头,有人咬我的时候,不仅能填饱肚子,还能清洁口腔,一举两得。

  一:关于青戏节。

  本次青戏节我一共看了11部戏,在此对于戏本身就不多言了,但我又不应该去做大多数沉默者中的一员,即使是作为一个观众,我也并没有体现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态度,所以,我觉得我还是有些话要说的。

  (1):编剧已死?

  我不知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导演中心制”这一现象。当然,我也不知道这种说法是否成立,关于这个,我想我应该为编剧站出来说句话了。

  对于传统戏剧而言,剧作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当代戏剧的发展已经是非常的多元化了,渐渐地,导演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再创造性,不再是一味的呈现剧本本身,但是对于功力深厚且高素质的导演来说,更多的是应该尊重编剧,在呈现的基础之上来进行再度创作。动辄就大改剧本,这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且毫无自的表现。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编剧都是优秀的,很多写影视剧的人也都一股脑儿的扎进来搅和话剧,但是话剧这东西还真不是什么人都配写的。

  真正的创作者是在苦难和矛盾中成长起来的。这个社会是不养诗人,不养画家,不养作家,不养艺术家的。但是很多话剧从业者都不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要么就是瞎起哄,要么就是心怀不轨。

  就本次青戏节而言,一个是《六里庄艳俗生活》的编剧东东枪,另一个是《蟑螂》的编剧刘永,在很大的程度上,原剧本都被导演删改了,导致这两部戏的创作发生了很大的不愉快,也与编剧的初衷大相径庭。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戏剧的呈现一定要是“导演中心制”吗?!那还要编剧干嘛?在中国,编剧的地位和收入少之又少,这是现实的问题,也是导致没有好剧本的最大原因之一,对于一个真正的文人而言,作品就是心血生命,怎能被亵渎!

  没办法,谁叫这青戏节本身就是导演他们家开的呢?哦,不,不应该叫做导演,应该叫“艺术总监”才准确。

  老舍先生曾经说过霸气十足的八个字——“动我一字,男盗女娼!”

  (2):无辜的品特

  哈罗德•品特,戏剧界大名鼎鼎的“威胁大师”,可遗憾的是,威胁大师这次没威胁到别人,反倒是被别人狠狠地威胁了一把。这一个月的时间,我把译林出版社的那两本品特的剧本好好地读了又读,因为我觉得只有这样做,自己的腰杆才能挺起来,能自信的说说话,不然的话,怎么都是信口开河。

  品特的剧本的确是晦涩难懂,让我读起来也很是吃力,查了很多的资料,了解了当时的背景,才搞明白品爷为何要这般动笔,正是应了陆放翁的那句老话“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品爷的剧本有着大量的停顿,语言也是独树一帜,他想说的话都在剧本之外,而文本只是一个表面化的呈现而已。品爷的作品就是一把枪,不用上膛也可以把敌人吓得魂飞魄散。

  青戏节一共做了4部品老爷子的戏,选的都不错,正好代表了4个时期,但滑稽的是,如果不好好研究研究品爷,要想把这几部戏琢磨明白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至少在看完演出之后,亲爱的导演们的确是没怎么搞明白品爷到底想干嘛?还好品爷已经仙逝,我们倒是可以打着“致敬大师”的口号来一次撒娇,品爷被一次次篡改,最终无辜地被推上了神坛捧上了天,而那些真正的思想却又无人问津,被遗忘在某个角落,所到之处一片荒凉。

  我之前的剧评已经说过了,大师就是用来被“干掉”的!致敬的话放在心里就行了,别动不动就端出来,那样会搞的太文艺,千万不能是个青年就文艺,文艺的多了,人就会变得无力,就像愤怒一样,你总是愤怒,就不给力了。气势逼人一旦泛滥,气势就没了,剩下的只能是“逼人”了。

  文艺和伪文艺的区别如下:

  文艺是流氓和土匪干的事,伪文艺是文艺青年干的事。

  大师不是神,没必要顶礼膜拜。否则重排经典必定会变成“盲人摸象”。

  (3):是北京国际化?还是国际北京化?

  上一届的戏剧节叫做“Youth Theatre Festival”,这次改正了,应该是想着至少从表述上先向国际化靠拢,人家爱丁堡和阿德莱德用什么词儿咱也要用什么词儿,换成了“Fringe Festival”,直译过来就是“边缘戏剧节”。

  荒诞的是,菜的名字是一样了,可味道到底正宗不正宗,只有尝一口才知道。

  什么叫做国际化?我个人的理解首先是接轨,这种接轨分为两方面,形式和内容。从实际情况上来看,我们的接轨没有成功,但却越过了出轨的危险,而是直接达到了见鬼的结果。

  究竟是北京的戏剧节国际化了,还是国际的戏剧节北京化了?这是个问题。拉来了几个金发碧眼的国际友人,美其名曰“国际化”,有点意思。不过能在自己家门口的一亩三分地闹腾也行,有些事情就是这样,即使在鱼缸里划船也能找到乘风破浪的感觉,在工体的草地上放羊一样也有呼伦贝尔的气势,自欺欺人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阿Q精神国人自古有之,可歌可泣。

  这届戏剧节老外的戏好评如潮,首推《卡门》,看来我们的确可怜,没看过什么好戏,还处于普及教育的阶段。《卡门》无论从各个方面来看,都是过时的东西,其实就是国际友人在狂炒冷饭,我们吃的津津有味,还大呼人间美味。

  张开眼睛看看世界,世界早就相约瓦全了,就算你宁为玉碎又能怎样?中国的戏剧对于国际来说几乎是一个零,大多数的老外们对于中国戏剧的了解可怜到我都不好意思写出来。

  曹禺的伟大无需置疑,从某个层面来说,他甚至可以代表中国的戏剧,曹禺用他的笔诠释了一个本土化的易卜生,我们看到了易卜生的多种可能性,但世界早就有了易卜生,所以说曹老爷子的伟大是属于国人的,并不是国际。

  老舍的牛X在于“北京”,是皇城根儿的调调,所以就有了更大的局限性。

  至于当代的那些导演们,先锋的也罢,实验的也好,是骡子是马要是牵到世界大舞台上面,全都得玩完。那些貌似的牛X都是别人上个世纪玩剩下的。

  其实看看中国当代的国情,远远要比戏剧精彩太多了,在这样的国度,发生什么事情都不意外,打开报纸,看看新闻,无一不例外都具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荒诞至极,那些新闻本身就没有一个逊色于西方的荒诞派作品,在中国,真正的现实主义才是最具有荒诞性的,荒诞的匪夷所思,具体情况可以咨询“有关部门”。

  时代的英雄从人们眼前走过,遗憾的是竟没有一个人认识他。

  二:关于国家院团。

  国家院团?说什么?说来说去简单的不用动脑子,就是个“体制”问题。

  (1):鸡不下蛋怎么办?

  从中央到地方,剧院的数量不亚于娱乐场所,并且社会职责也是一样的,都是服务行业。但是不同的是其内容,娱乐场所的工作人员如果在业务上没有业绩,很容易就被淘汰,竞争激烈啊,所以科学技术发展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夜夜笙歌,每晚都在发生着年轻而又健康的故事,精神文明得到了良性循环,社会犯罪率大幅度降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正所谓只应“天上”有,“人间”几回闻?

  而剧院就大不同了,每年能收到不计其数的剧本,却丝毫不搭理,这就是体制的排斥心理。这是一个国营单位,并不是一个创作团体,人们不需要靠作品为生,只要学会搞好人际关系,再混上点唬人的头衔,齐活了,这辈子够了。到处都是骗,想干点实事的人都得去外面自立门户。

  如果说娱乐场所里面都是鸡的话,好歹也都些合格的鸡,有职业操守,有历史责任心和社会公德心。但是剧院里,体制养了太多的无能之辈,一个个不孕不育,犹如不会下蛋的鸡。

  母鸡不下蛋,那就让公鸡去下,君不曾听闻北京人艺的大腕宋老师那句名言吗?

  下蛋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哦耶!

  (2):只手遮天的斯坦尼

  现实主义一枝独秀,成为了学院派和官方的代言词。学院里的老师们不称职的多了,早就应该淘汰,大学之大,在于大师,不是大楼。

  不单单是戏剧,各个门类都是一样的,真正的权利都在外行手里,一通瞎搞,但凡不是现实主义的都视为洪水猛兽,打翻踩死。戏剧界看似的百花齐放其实不过是昙花一现,因为只要你有一个新的声音出来,立马就有一群人高举着“专业”的板砖把你拍死!

  (此处删去11字)科协制度不取消,中国的科学上不去。这话放在很多地方都是真理一条。鲁迅素来都认为政治和艺术是矛盾的。任何事总是一种声音说了算的话,哪里还会有希望呢?

  斯坦尼只手指天,食古不化。对于戏剧的发展迂腐陈旧,一定要拆除。毛主席说,推陈出新。你要是不拆除,它就倒不了。政治如此,戏剧一样,好的发展从来就是斗争出来的!

  真正的牛X,是来源于民间的,伟大的艺术家有哪个是学院里出来的?教育的束缚和毒害,让人不自由,倘若不自由的话,人就会麻木,变得冰冷,变得没有感情,到最后成为一个玩命大吃河蟹的官僚。

  特立独行是最美的品德,就是不能怕得罪人!把名誉和头衔都抛开,发展就是迟早的事了。

  (3):以奖代养

  所谓的门户之争都是名词之争,是纸老虎!人事之争才是实际情况,艺术都是表面荣光的幌子。争论导致了戏剧在实际上没有什么发展,变成了煽风点火捞资本的勾当。可荒诞的是,到最后,也没捞到多少利益。

  没有经济的力量都是假的,在这个脱离了信仰的时代,需要来点实际的兴奋剂。把这奖那奖统统扔掉,来点货真价实的,试一试,效果肯定好!

  吴冠中在美术界提出过“以奖代养”的说法,无比靠谱!戏剧界可以借鉴一下,这个提议是正确的,一个剧作家一辈子能出几个作品?给大奖,国宝待遇,这才是重视。学好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是国人自古的心愿。

  我们可以看看国家给的奖,科学方面的奖励有500万元的,跟中回彩票一样。

  而文化部给艺术的奖只有3万,据传还是邻国给捐的钱,这是耻辱啊!

  戏剧界呢?

  我缄口不语。

  三:关于民间力量。

  最近几年,各种的民营剧团如雨后春笋一般都冒了出来,先是诸如麻花、戏逍堂(博客)这类的民营剧团有了好的票房,然后就有一大堆人开始学习这种经营模式,把戏剧工业化,做成生意,然后想办法再做成大生意。

  一些民营剧团的做法有利有弊,得一分为二地看,对于戏剧的发展是不是好事,暂且不说,毕竟我们还无法预测。但是有一点是值得提的,那就是解决了不少闲散人员的就业问题,开了不少新的剧场,市场热了,就有利可图,大家一股脑地涌进来,你争我抢,舍命厮杀,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浑水摸鱼,玩的就是心跳,外加一点上帝之手。

  (1):“三俗”惹谁了?

  这是我一直想问的一个问题,“三俗”惹谁了?以前有本书叫《河南人惹谁了?》闹得沸沸扬扬,其实今天的“三俗”问题是一样的,说三俗的人未必三俗,批三俗的人未必不三俗。

  我没说我多么热爱三俗,但我的确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太多的人都不懂如何幽默,而是一味的将搞笑误以为就是幽默。讥笑和讽刺其实是一种爱,如果能明白这个道理的话,那就会懂得幽默了,那么展示方式才能变得更轻松一些。

  (……此处因不可抗原因略去169字)

  我说这些并不是讲“三俗”有多么好,只是“三俗”自己也不争气,硬生生地把商业加搞笑变成了目前小剧场话剧的“标志”,真是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从出发点上来说,民间力量远远要比国家院团高尚的多,只是功力尚且太浅,更别说深度。不过茁壮成长,也就是个时间问题。

  (2):年轻一代偶像派

  说真的,这一段是我最懒的写的。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写谁?写那些圈子里面的偶像派吗?

  譬如大家都在说的黄盈,我看过他的四部戏,他绝对是个聪明人,是个充满想象力的大男孩,也称得上是艺术家,只是现在面临了小牛拉大车的处境,对自己没有一个良性的认知。

  俗话说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L号的臀部如果穿一条L号的内裤会漂亮至极,尽显曲线之美,但是非要穿一条XXL号的内裤,那结果只能是……(此处删去若干字)。

  一直被不少人喜欢的赵淼,我看他的戏,睡之。

  还有王翀,那个特立独行的王翀。王翀的优点是他很清醒,很明白自己的位置,但遗憾的是,他总是在没搞明白的时候就一通探索,搞的自己也云里雾里,看来光有世界观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得有方法论。

  就说这三个吧,算是有代表性,别的呢,不说了,也没多大意义。人,总得先有个自我定位,大多数情况下,别太想怎么着了,越是怎么着的话,就越没戏。还有,甭拿那一套定语和牛X简历唬人,明白人都不信这一套。

  (3):死要面子活受罪

  终于要说说我们的“领军人物”了,我说的是“孟京辉戏剧工作室”的老孟,并不是“国家话剧院”的老孟。

  孟老板对于当代戏剧的贡献是无需置疑的,我曾经也像个文艺青年那样动辄就和别人聊这些前辈们,尽显尊敬啊。因为那个时候的孟京辉的确是弄出过好戏的,无论在任何时候,我都认为《思凡》是我看过的最牛X的国内戏剧之一!

  但也就是《思凡》这一部戏是真牛,其余的,我还真不觉得怎么样。曾经的孟京辉是真牛X的,现在的孟老板是真装牛X的。

  在年龄上,有长幼之分;在层面上,不应该有尊卑之别!在地位上,有高低之分,在观点上,不应该有贵贱之别!

  纵观孟老板这些年的戏,充分说明了他是一个离开爱情就难以创作的人。这是说的好听的,其实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现在的孟老板倘若离了“药物”就真的难以存活了!

  (……此处删去19字)我是多么希望孟老板能勇于撕掉自己“先锋”的招牌,告诉世人——我就是一个牛X的商业导演!

  如果这样,我会冲在第一线为老孟摇旗呐喊的!

  四:关于戏剧环境。

  大环境啊~~大环境~~我对你真是又爱又恨。

  观众啊,网站啊,媒体啊,新闻啊,商业运作啊,就是这些元素构建起了一个强大的戏剧环境,我们都是环境动物,正所谓心随万境转,环境还真是个大问题,所以很有必要说道说道。

  (1):新世纪的时局图

  在中国近代时事漫画史上有一幅杰作,叫做《时局图》。中学历史课本上就有,但凡认识字的人都看过。那时候各国列强都在瓜分中国,熊虎蛙鹰等等等等。其实当前的戏剧界正好和这时局图如出一辙,正所谓是不言而喻,一目了然。

  各路神仙和各路妖魔鬼怪一起如饥似渴地闯进戏剧的河流,结果流着流着,就流成了一淌浑水。这其中有商人、有愤青、有媒体、有舆论、有爱好者、有学生、有非职、有官僚、有御用文人,当然,也有像我这样的一根狗咬胶。

  国内的戏剧环境一直是鱼龙混杂的,挑出一个平台来,说说戏剧网站。目前正在体验的有不少,找三个代表出来,一个是宽度网,一个是汉剧团博客,还有一个是流星若尘博客。

  宽度网一直是高伟带着几个热血青年在支撑,所谓的“专业评论网站”实在是令我不敢恭维,因为这最多是个信息平台,算不上什么评论网站,当然了,国内直到目前也没有一个真正像样的戏剧评论网站,退而求其次也只有宽度网了,宽度网对于戏剧的推动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有负面作用,因为没有标准,没有门槛,导致混乱,成为了大家吐口水和联谊的地方,宽度是个好论坛,但真不是个好网站,一个好的网站应该有标准和尺度,而不单单只是个传播载体。

  汉剧团博客是戏剧界前辈李晏(工人李普雷)的博客,我一直为李晏的这种精神所感动,他是个称职的戏剧人,汉剧团的博客历来是我查演出资讯的必去处之一,李晏的纯粹在于他的中立,但遗憾也在于他的中立,太中立了就会不给力,但是李晏对于戏剧数十年如一日的精神无论放在何时何地,我们这些做晚辈的,都值得学习和尊敬,唯一的希望,就是这个已过不惑之年的老男孩,能够时不时再给力一些。

  流星若尘的戏剧博客绝对算得上是目前国内最全资讯的博客,这博客的主人是上海的刘念和疯子,我一直很好奇刘念和疯子这两个家伙是怎样将如此繁多的资讯笼络过来的,看他的博客,更新速度之快和内容之丰富绝对让人叹为观止,但面面俱到就真的是好事了吗?我不得而知。对于这样全面的博客,尽管有些混乱,但我还是衷心地希望能坚持下去,如同鲍勃迪伦说的那一块滚石,滚一滚,就滚出希望了。

  音乐人二文也做了个网站,叫做“有戏网”,这厮在未经过我同意的时候转载了我的所有剧评,还美其名曰“戏剧拉灯有话说”。客观地说,二文是个靠谱的人,“有戏网”也的确做的很好,放下门户之见,能让我这样一颗炸弹肆意妄为也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但我相信,戏剧界里如果能再出几个靠谱的人做事,或者再出十个敢说真话的戏剧拉灯,那才好玩了呢!到时候,就真的是天下太平了。

  (2):我爱人民币

  我爱人民币,说的是媒体,媒体在戏剧界起到了极大的误导误读作用,也成为了少数话语权执掌人的喉舌。

  很多媒体在功能性上都是重复的,其实这就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搞艺术创作不如搞宣传忽悠,结果忽悠就变成了任务,一些人为了生存,就必须要学会忽悠,就像要完成某个项目一样。忽悠完了,大家就忘记了艺术是什么,创作者就变成了打工仔,做出来的根本不是作品,最多算是产品,还都是垃圾产品。

  大众传媒是直接引导大众消费意识形态的,倘若媒体都不洁身自好的话,那就最好甭再高呼“真实”二字了。太多的文盲都变成了媒体工作者,文化水平普遍低下直接导致这个行业的没落,粉碎经典成为了口号,无知变成了光荣。

  你爱人民币,我也爱人民币,唯一的不同,我的人民币是挣来的,你的人民币是忽悠来的。

  (3):耶路撒冷的外表,拉斯维加斯的行动

  (……此处删去98字)

  好好做作检讨吧,扪心自问,举头望苍天,低头找良心。

  戏剧看似繁荣了起来,剧场也多了起来,好一片热闹繁华,极少的剧场做的相对纯粹,更多的却不知所云,出入不同的剧场,会看到琳琅满目的单页和画册,全是自说自话,乱七八糟的宣传自己,有手段高明的,也有不高明的,但是只要有人出钱,就一定给你操办。

  五:不可不说的题外话。

  在政治上,人们喜欢谈论何为“民主”,在艺术创作上,人们似乎更喜欢谈论“民主”这个话题,其实最应该思考的问题是——民主是什么?

  一只手伸出中指,口诛笔伐,另一只手伸出来,给我“民主”。扪心自问,自己有“主”吗?在争抢“民主”的时候,其实人们要的根本就不是民主的“主”,而是,求您给我做主的“主”。

  明白了这一点,很多事情就不难理解了。

  (1):你问我到底有多水?

  关于“水”的问题,要怒骂剧评人!中国的当代艺术,栗宪庭这样的批评家功不可没。中国的摇滚乐,颜峻、郝舫、张晓舟、黄燎原这些乐评人更是举足轻重,在戏剧界,有这样能力的剧评人吗?我没看到。

  我看过不少剧评人的文章,大都枯燥无味,让我完全没有读下去的冲动,因为实在是太教条,不生动,毫无人味儿可言。其实好的剧评会比戏还要好看,好的剧评犹如诗歌,带着一个人的体温和呼吸,这是个感觉的问题,不是说谁都能写出来的。

  宽度网上的剧评,更是滑稽之极,似乎是一个小学生观后感的集中营,可谓是要多水就有多水,轻轻一拧,就能挤出半缸水,足够淹死个把小型动物。

  不痛不痒的文章毫无必要去写,哼哼唧唧的文章更是无聊之极,好的文章应该有血有肉,如同一把刀子深深扎在石头里。

  这些话,也算自勉。

  (2):出名趁早,思想无用。

  (……此处删去115字)

  因为急功近利,导致了很多“导演”还没搞清楚“斯坦尼”和“斯坦尼康”是两个什么东西的时候就开始蠢蠢欲动了,他们肆意放大个人的廉价情感,然后将身上贴满标签,开始招摇过市,这样做,只会尽早过世,不信咱们走着瞧!

  这一代人普遍是不读书的一代,以为一目十行翻了翻《悲剧的诞生》,自己就是尼采了,动不动就讲什么《尤利西斯》和《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把卡尔维诺和亨利米勒挂在嘴边,真的明白吗?

  当下的戏剧,尽显浮躁,毫无思想可言,全是表演,没一个敢真干!

  奉劝时下的戏剧工作者们,多读读书,多向不同门类的艺术家们学习学习,向文学家们讨教讨教,多问问画家和雕塑家,甚至问问农民伯伯和警察叔叔,你得到的真知灼见才会更多更多。

  千万别觉得自己是个人物,路漫漫其修远。

  (3):我就是戏剧拉灯!

  写了很多文字,看似酣畅淋漓,把诸多人骂的是狗血喷头,其实不然,我的文字向来都是深思熟虑后写下的,因为我尽量想做到能对自己的文字负责。

  其实在这些文字中,我对自己也是个不确定的讽刺和挖苦,因为我的脸随时都可以扔在地上让更多的人踩,谁叫我只是一根狗咬胶呢?

  在我的周围,有卖肉的人,也有卖灵魂的人,但却没有一个人敢承认这些。

  我的朋友问过我,你为什么总要说别人的不对,为什么总要骂人,你想不想混了?你这就是在树敌,在毁自己的人脉,要知道在圈子里人际关系是很重要的。

  也有人问过我,你是不是想出风头,沽名钓誉,吸引眼球?

  对于这些问题,我其实素来都不知道该如何去回答,只好说是,承认我就是这样想的。因为我知道,这正是他们想听到的答案。

  我时常诧异戏剧这个圈子,小小的一块地,竟是如此的池浅王八多、庙小妖风大。其实对我而言,这个圈子又跟我有多大的关系?我老老实实戏画我的画,烧我的陶艺,闲了的时候再骗一骗资本家口袋里的钞票,争取开上一家包子铺,不是挺好的吗?我跟着瞎起什么哄啊?

  很多人都希望“拉灯”有朝一日能变成“熄灯”,但很遗憾,我让你们失望了,因为即使你把灯绳揪断了,我这盏灯也能依旧亮着!

  听好了!

  我不是一个剧评人,我更不是一个诗人,我只是一根特立独行的狗咬胶。

  卡里古拉在临死的时候说,让我们历史上见吧!我也效仿这个混蛋,装模作样的叫嚣一句——让我们历史上见吧!

  戏剧拉灯(原名李亦燃,西安人。幼读四书五经,不求甚解。学画,入高等学府研习雕塑。现暂居京城为客,平日里卖弄三尺画布,江湖中全靠陶艺糊口。忙于谋生,广结善缘,闲时看戏,略通皮毛,一片心不因人热,写剧评聊以自娱。)

  本文只为提供一种观点,不代表搜狐娱乐立场。

  由于客观且不可抗的原因,本着对作者尊重的原则,在跟作者沟通后,本文删去了作者原稿中的某些词句,请网友谅解。

 

(责任编辑:孙吉顺)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