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娱评 > 大腕专栏

微博时代的《西风烈》: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刘子骥
2010年11月01日09:26

  无论如何,电影宣传的微博时代彻底开始了。微博是网络发明到今天最直接的沟通路径,名人直接面对粉丝,这些粉丝中分布广布,各阶层都可以是名人粉丝,自然包含观众、编辑、记者和影评人。对于粉丝而言,名微博大有在广场与你闲聊的感觉(貌似对话,实则是散播),这是一种社会在场感。《西风烈》通过微博进行病毒式营销,电影的品质、性格和特色在名流的笔下刺激观众产生消费欲望。微博时代的电影,让名人去推荐,好处太过明显。对于片方而言,物美价廉、童叟无欺。

  微博从最初的私人空间,到目前完全演变为公共领域,从灌水到炼油,在中国只用了几个月时间。从《阿凡达》到《盗梦空间》,从《叶问2》到《西风烈》,这些具有话题性的中外电影,宣传方和评论者都自发、自觉的利用微博进行营销。微博时代的电影宣传,节省了时间、压缩了接收鸿沟,对于片方而言,名人释放的息可以相对控制。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只要片子尚可一观(此处非针对《西风烈》,事实上本文也只是借《西风烈》谈谈当下宣传之现象,黑格尔说存在的就是可以解释的,确实如此)。

  编导演及宣发人员就可以绑定、绑架、订购意见领袖们的最多140字发言。既然专栏文字最恰当的字数是800字到1000字,微博完全可以在140字之内将最核心的诉求说清楚。《阿凡达》和《盗梦空间》的质素有目共睹,且不去细说。《叶问2》公映前,宣传方即通过陈砺志、云飞扬、铸秦等人的微博(或主动或借势,对于往往不明真相的外围粉丝而言,很难判断他们的身份和发言姿势)释放强烈正面利好消息,尤其是渲染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的鼓掌叫好。《西风烈》更是将发言者扩展到高群书的朋友圈,高群书的人脉资源非常丰富,先是通过三场所谓亲友团看片会,荟萃的名流们纷纷在微博上进行鼓与吹,这些著名人士作为意见领袖,对粉丝进行多回合的洗脑。

  在社会学分类上,名人与普通人的不同太过明显,对于电影市场而言,名流其实是非主流。即便名流都是出自真心赞美、推销某部电影,但也并不能代表普通观众和公共媒体、起到代议作用的影评人的主流意见,绝大多数媒体和影评人,在此过程中失语,与名人微博形成强烈对比,这导致宣传的变形,也未必有利于导演和宣传方更有效的应对公映后的舆论风向。导演高群书也以“膘客老高”的ID,亲自在微博上积极互动。而制片人之一关雅荻、宣传负责人张文伯等人,他们也率领着各自团队和亲友团,在微博上奋勇营销,关雅荻和张张文伯都是浸淫传媒及评论圈多年的资深人士,高群书与他们及更多相关人士在微博上造势太过凶猛肆虐,即便到达率极高,可是信息量的泛滥也迅速让微博客感到厌烦,效果在公映之前便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毕竟既是听权威和偶像说话的年代,但也不要忘记了观众更是逆反成瘾的年轻人为主。

  套用瑞士学者索绪尔的语言学术语,语言的能指和所指有着密切正相关,但是华语电影的宣传却并非如此,电影则是实际质量与交口称赞的声音几乎呈反比,即便某部电影确实不错,也很难在浑水中被观众发现。社会名流、名博、记者和影评人统统被人情世故、薪酬利益、长期投资等等所打倒。德国学者费雷格说“一个词语只有在语境中才有意义”,可是以上曾经拥有公信力的名人他们说出的表扬性词语,却将语境完全架空。名人的诚信遭遇完全新课题,微博空间毕竟不是饭局、客厅或茶馆,大家彼此抬轿子可以当做圈子文化里的自娱自乐,可是面向粉丝的话语,其产生权力的同时也要负责真相,否则粉丝会认为名人不过是信口开河的大嘴巴,而已。

  当下华语电影的宣传和评论,已经不是过度阐释所能形容,而是旱地拔葱、无中生有、老母鸡变鸭的组合王八拳。奥地利人维特根斯坦说“语言的意义就是它的运用”,语言有其本身的内涵和外延,但在当下中国,太多的词语被赐予了崭新的意义,扭曲、变形、颠覆、反讽、嘲谑,太过容易就解构了那些经典词语(中国人就用三千多年来一直使用的文字称谓表述世间万事万物)。淡然者,欲辨已忘言。较真者,事实败于雄辩。

  这是一个焦虑的时代,极不自信又渴望获得非法赞扬,总是可以营造出语言幻觉。于是观众发现,中国电影总是不分彼此,超一流的电影和不入流的烂片,在宣传上完全称兄道弟,彼此之间毫无差别,大家都是哈哈哈,动辄就有机会灭《阿凡达》,甚至《异空危情》都可以与之试比高。在中国电影评论的具体语境中,电影质地的能指和所能经常背离,那些所谓的好电影难道越是名人越能品尝得出?与其同时,又存在着大量吨位不同的“黑客”,他们会按照不能公开的客户要求来黑指定的电影。

  如此复杂,相信公孙龙、索绪尔和罗素等人重生也是望洋兴叹。倒是片方、宣传方、媒体、各种发言者和编导演都能够会心一笑,江湖上神马都是浮云,小说大说都是胡说,谁如果相信文字上的表述和指代,从一开始就失败了。即便再夸张的过誉,其发言人也会在合适的时机说不负责真相,但往往又声称确实也算不上谣言。毕竟电影是艺术产品,每个人的口味、品味不同,谁也无法证明发言者的真实与否,即便同一个人在不同氛围中叶会有变化,也就给了影评、微博、口头表达的寻租空间。最后严肃的声明一句,尽管《西风烈》有文戏硬伤,但是动作场面及人物性格对我来说很是过瘾。

  刘子骥(影评人)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特约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投稿信箱:yulepinglun@sohu.com,优稿优酬。

  

(责任编辑:孙吉顺)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