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影 Movie > 哭or笑,国产爱情片之味

国产爱情片之味——③爱情没有规律,爱情片却有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甄木许
2010年10月24日17:39
[提要]爱情没有规律,一千对恋人也许有一千个相爱理由,但爱情片却是有规可依、有迹可循的,不然也难以称之为一个“类型”。万千少男少女就这样在一个个既相似又不失新鲜感的光影故事中,一次次地陶醉其中,心甘情愿地掏钱购票,步入影院做爱情白日梦……[我来说两句]

  不同产地的爱情片,就和不同地区的水果一样,风味不一、口感不同;而这大约又和这些水果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壤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说,好莱坞的爱情片更偏好走轻喜剧甚至闹剧路线,早期更有一种神经喜剧,专门描绘男女之间癫狂而不失温情的爱情故事,这和美国人性格直接而爽快有着天性上的谐振。而处于东亚的日本与韩国的爱情电影相较之下则要委婉、哀怨的多了,纯情、悲情,乐此不疲,更喜欢挑拨的是观众的泪腺而不是笑神经。

  但笼而统之地把爱情片作为一种固有的电影类型,它必然还在个性之外拥有不少共同的特征。比如爱情电影的投资一般不会太大,不依赖大场面和破坏性视效,自然会比灾难片、史诗片、战争片等其他类型的影片面临更小的票房回收压力;又比如爱情片最为庞大的受众群体无疑是年轻人,那些正处在当爱时节,正爱着或渴望去爱的人们;再比如,爱情电影中常见的“障碍物”无非就是前现代社会下的阶级落差、门第观念等等外力阻隔或是主人公内心一时难以翻越的阴影和迟钝,因此“罗密欧与朱丽叶”古典式和“兜转之后发现彼此相爱”成了两种最为模式化的爱情路线。

  爱情没有规律,一千对恋人也许有一千个相爱的理由,但爱情片却是有迹可循的,不然也难以称之为一个“类型”。万千少男少女就这样在一个个既相似又不失新鲜感的光影故事中,一次次地陶醉其中,心甘情愿地掏钱购票,步入影院做一次爱情白日梦。毋庸置疑的是,爱情片最基本的秘诀就是“故事感人”,不管是哭着还是笑着离开,如果一部爱情片不能让观众对主人公移情、在别人的故事里去为自己爱一次痛一次,那似乎也难以称之为一部合格的爱情电影。

  但光用“故事感人”来诠释爱情片的成功法则,难免有偷懒之嫌,虽然宝典万万千,但是若能通过一些具体而微的影片案例来窥一斑而知全豹,未尝不失为一次有趣的尝试。

  一:风光、职业和时尚牌

  片例:《全城热恋》《杜拉拉升职记》《非诚勿扰》《桃花运》

  好莱坞的《罗马假日》当年风靡一时,在那个年代,大部分好莱坞影片还是在片场中进行拍摄,观众对《罗马假日》这样的实景拍摄甚感新鲜,因此,罗马的外景地风光无疑是“爱情”之外的另一种消费对象,而这种“风光”消费在爱情片中是一类蛮常见的“加分”因素。当下老百姓手中闲钱增多,旅游曾为一种时尚,影片与风景地的互惠现象便因之而出。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非诚勿扰》之后,对北海道和杭州西塘的旅游消费欲望便被大大勾起,这种电影附生现象在整个电影制作和放映体系中,既能在前期获取拍摄的便利或者降低成本,又能在后期反哺给当地的旅游业,可谓一举两得。

  有一种难以明确归为类型的影片叫“职业电影”,它聚焦于某一个具体、独特的职业,比如时尚杂志的编辑、心理医生、驯兽师、基金经理等等。当爱情题材影片中掺入这一类元素,无疑能在爱情故事之外,提供给观众对某一个“职业”好奇心的满足。比如说,好莱坞的《穿普拉达的女魔头》,斯特里普在片中饰演一个作风强硬的时尚杂志主编。从片名即可看出,影片对普拉达这些名牌和时尚元素的指涉。而对于不少对时尚圈、时尚媒体充满好奇心和从业欲望的少女来说,这部影片无疑能给她们提供一扇窥视的窗户,影片里主人公的时尚靓丽与委屈艰辛都能为她们提供比较直观的切身感受。徐静蕾的《杜拉拉升职记》在这点上,无疑与《穿普拉达的女魔头》有着相似的考量,虽然影片内部其实对职场生存法则的展示远少于原著小说,但是大量的小说粉丝无疑会冲着对这一职场故事的好奇心而走进电影院。而《全城热恋》无疑把“风光消费”和“职业消费”聚于一身。它把的故事的发生地设置在国际大都市北京、广州和香港等地,而片中人物的身份都有摄影师、模特、司机、美食家等等, 算得上是这一条爱情片创作法则的一个标志性“好学生”。而像《桃花运》那样半洋半土、半现实半虚幻的杂糅气质,在市场上遭遇不解和质疑,似乎就不足为奇了。

  二:与时代脉搏谐振

  片例:《非诚勿扰》《80’后》

  作为一部实为“中等片”的“大片”,《非诚勿扰》的投资/成本和产出/票房的性价比之高,无人能出其右。这里面固然有冯小刚经年积累下来的、强大的导演品牌效应和葛优作为国内屈指可数的票房明星之一的市场作用在内,但不能否认的是,其影片内部创作着眼点无疑同样值得深究和借鉴。影片呈现出冯氏幽默之余尚有淡淡的伤感供人品味,这种伤感恰恰对应了白领(他们无疑是当下电影市场中最具电影消费欲望和能力的一群人,吸引住了他们,无疑就有了较为可靠的票房保证)的“外在光鲜和内心孤独”这种矛盾性,影片中与这一社会症候相对应的是作为叙事主线的“相亲”与葛优饰演的秦奋“忏悔”一幕。

  因为工作的繁重和人际交往圈的狭窄,“相亲”正日益成为当下社会中白领一族寻求爱情与婚姻的一个显著渠道,成为万千剩男剩女们生活中日益常见的一项活动。相亲的高效、快速特点无疑是忙于工作、结识异性机会不多的白领们所看重的一点。其实,今年江苏卫视的新派交友节目《非诚勿扰》的异常红火与影片的热卖,在和社会大众文化接壤与同步上,可谓是异曲同工。

  而秦奋在教堂里忏悔的那一幕则揭示了,现代化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藩篱越长越高,内心掩藏的心事与秘密,越来越弦断无人听。别以为只有严肃的艺术片才与时代性和社会性息息相关,看电影其实就是一种文化消费,即使是在最为庸常、甚至有点脱离现实的爱情梦幻中,其实时代特征依然若隐若现地存身于间。

  但有一种“矫枉过正”的做法是把与时代相连的“现实性”理解为极端现实主义地去刻画爱情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已然被各种生活、情感压力所迫的观众更希望能通过即使不太真实,但是足以想象性地消解现实矛盾的影像故事来做一场90分钟的美梦。因此,像《80’后》那样生硬地在影片内部植入昭然的时代符号,看似是与现实接壤,其实适得其反,其对现实问题的过度表达也削弱了浪漫爱情故事的动人之力。

  三:功夫在片外的“话题性”

  片例:《非常完美》《杜拉拉升职记》

  爱情片的“话题性”在影片的互动营销环节中显得非常重要,至少它比大部分其他类型的影片要来得明显。因为爱情片的最基础受众是属于中高收入阶层、受教育程度较高、在整个社会中处于主流人群、具有一定话语欲望和能力的那部分观众。这些人群会较多地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和网络等媒体,获取关于影片各方面的资讯,同时形成相互传播的效应。这种情况,无疑为即将上映或者热映中的影片提供了大量的病毒传播可能性,而传播率越高,无疑受关注越越高,观众的观影欲望也会随之上升。

  《非常完美》在票房上的斩获佳绩的原因很多元,比如模仿好莱坞梦幻爱情的故事模式、高水准的韩式特效为影片的视听观赏提供了保证;但是对票房影响力最大的估计还是范冰冰和章子怡这两位当下内地影坛最具知名度的女星共处一块银幕飙戏,她们在戏内大抢男生之举,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对应了她俩在内地影坛争抢“一姐”的激烈竞争与暗战,通过叙事使这种影坛地位的实际抗争外化为虚构故事中感情地位的争夺,也满足了一大部分影迷的八卦心理和好事心态。

  再比如《杜拉拉升职记》,影片在上映前,黄立行和徐静蕾两位主演登上了无数本时尚杂志的封面,而这部影片的潜在观众无疑很多也是这些时尚杂志的读者,这种高度重叠的宣传效果无疑是最为经济和高效的。

  虽然像徐静蕾请来了《穿普拉达的女魔头》的造型师派翠西亚•菲尔德,进而招致时尚杂志纷至沓来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虽然这些片子之外的话题看似远离电影创作的核心,但是对于那些生产最时尚最in的爱情故事的编导来说,拥有此种嗅觉无疑将为影片之后所获取的关注与票房添加另一重砝码。

  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谈一场爱情,更不是每一个电影制作者都会在影像中讲述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只有把握住了“类型”的一贯规则,了解了当下社会、时代特征以及观众需求,方才能生产出观众喜闻乐见的爱情电影来。

    系列策划:

 
多元和细分,国产类型片之路
 ① 国产类型片问卷(A卷、B卷)
 ② 类型片做不了“通吃伯”
 ③ 谈股论今类型片
 ④ 那些年代,那些曾经流行的类型
哭or笑,国产爱情片之味
 ① 动泪腺还不如动笑神经
 ② “日式纯爱”能被复制吗?
 ③ 爱情没有规律,爱情片却有
(责任编辑:宋宋)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