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视 > 内地电视

钱永伟:“壹周立波秀”不要成为娱乐界的时装

来源:南方日报
2010年10月07日12:39

  上海滑稽以上海本地方言作为基本的演绎元素,很多的语言和其表达方式,它的噱头只有在上海这地方生活的人和熟悉上海文化的人才会体验和感受到它的味道。

  近年,上海滑稽界出了一档周立波主演的海派清口,这以个人表演的演艺,一炮大红,尤其专题的三十年为题材的戏文,集中了很多过去年代的社会状态,被立波先生的滑稽基本功塑造的上海式噱头演技表演得十分精彩。尤其那些“朋友,侬帮帮忙!”等社会俗语,不仅让成年人温故而知新,也让年轻人学得感到很有“枪调”。随着周立波海派清口舞台演艺的成功,立波先生又玩起了“壹周立波秀”,电视的传媒优势使立波先生再次成为电视红人,大有掩盖上海滑稽界其它表演方式之势。

  可能本人不是艺人,不太懂艺术,可是因为出生在上海,生活几十年,对于上海人和上海文化还是比较熟悉的。就像上海或者南方人不是很接受二人转演艺方式那样,北方人是很难体会上海的滑稽戏的。北方的相声在很多表达上,南方的地方话是无法演绎的。周立波用喝咖啡和吃大蒜作为区别,似乎有点夸张和自大,但是也许有点道理,当然不是大蒜和咖啡比高雅。咖啡和大蒜的不同香味在不同的场合才能够体现得相当得体。呵呵,上海人也有欢迎蒜泥白肉的,那真的无法因为喜欢喝咖啡而有咖啡白肉吧(当然在上海如果您能够那样做或许也有尝试的)。海派清口这样的形式和北方的单口相声,国外的脱口秀在演艺形式上是相同的。那不是一种创新的艺术形式。那么为什么周立波一次成功?那应该是这样的形式在上海滑稽界不多,而立波先生的个性和团队的创意在这样的时期推出成为社会的喜爱。

  最近立波先生新的壹周秀又一次推出,而且再上凤凰台,上海话的脱口秀不得不改为普通话的独角戏,当然加上美女嘉宾和伴舞女郎。可是,上海人对他的基本评价是不噱头了,没味道了。您看看现场,冷面滑稽的周立波自己笑得多了,而观众被逗笑得少了。

  经常和外地的朋友说道:海派菜的特点,是在一桌台面上有各派系的菜的组合。这是上海文化的最大体现。旗袍是很能够体现上海服装文化的特点,现在只要演艺四十年代的上海戏,女生穿旗袍是必要的亮点,而你观察一下,旗袍在上海流行到盛行,很多形式是在北方衣着上改进的。实际上,上海因为成为中国最活跃的社会,这城市移民文化体现了海纳百川。在上海这样的城市独特的戏文,就是沪语版的滑稽戏,那其中的上海地方文化构成的洋泾浜语言和小弄堂生活,这只有在当地的人和当地的语言才能够充分体验的噱头。

  可能现代艺人实在太不职业,了解的很多应该被尊重的艺人,或者从艺的专业人士,他们更多地史追求收入,他们将艺术的噱头在变化成赚钱的噱头,为了赚钱,他们变得“百搭”,似乎个个都是“大怪”。不管是从艺哪类的艺人,都成为流行歌手,舞林高手,只要有片酬,很多都进入电视片的圈子。今天看到传媒上的那些艺人,个个“武艺高强”,人人都是多面手。和我年轻的朋友交流人生的时候,我往往以现在的主持人作为做人难的一个标志。中国现在的主持人,人人能歌善舞,个个才艺横溢。主持应该追求的是金话筒吧,您一不留神,在电视剧里看到了主持人,在唱片柜台买到了主持人的歌曲集,学跳舞,出书,反正能耐够大。再会看周立波,不仅有海派清口,也客串主持,当然也成为专题嘉宾。如果他外语好点的话,看来要PK国外的脱口秀了。

  本来想周立波创新上海滑稽,海派清口可以成为一档新的艺术形式。没有想到那社会的浮躁就是那样的现实,很担心立波秀成为上海滑稽界的一档时装节目。

  文化需要时间的积累,艺术需要专业技术和演员的职业精神。上海杂技通过中外合璧的调整,成为一种全新的方式,不仅受到社会的欢迎,也使杂技团经济上收获颇丰。可是梅兰芳那样的大师,就是一方面的专家,大家。

  立波先生的演艺真的很成功的,因为喜欢,看到立波先生那浮躁变化,真的为此担忧(也有人说立波就是一个艺术界的龙套角色,成不了大气),如果时装化的创新,那是昙花一现的美丽,很难成为具有长期社会影响力的魅力。艺术是需要传承的,具有可研究的,通过对立波秀的担心,也期待我们的艺人们不要为了赶时髦,为了眼前的利益,抓眼前,抓现钱。

  在中国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生活不断提升的时代,精神享受,艺术熏陶一定成为社会的需求,这样的社会是出大师的时代,很多有才华的艺人,一定不要追求浮躁而成为过路人。

  

(责任编辑:小书儿)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