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影 Movie > 电影《山楂树之恋》 > 新闻报道

专访张艺谋:我只是想尊重这种心动的感觉

来源:外滩画报
2010年09月28日17:05
《外滩画报》封面
《外滩画报》封面

  在营造了中国电影的极尽浮华之风后,张艺谋(在线看影视作品)选择了拍摄影片《山楂树之恋》。该片改编自艾米同名流行小说,张艺谋起用了毫无知名度的新人周冬雨和窦骁饰演静秋和老三。这部备受争议的“史上最干净的纯爱片”,极简到甚至平淡,但某种意义上,它是张艺谋自己16到26岁纯情时代的纪念。张艺谋说:“这种原始的感动很稀罕。”

  文/李俊 陈玮(实习) 人物摄影/武传华 灯光提供/中纺影棚

  张艺谋本人,没有传说中那么保守和严肃。

  凌晨2点到6点,是他的自由时间,看书、看报、看碟。

  他会上网,但不会打字,不会发短信。

  他会用电子书看书,但不会发微博。

  他用数字摄像机拍电影,虽然某些高速镜头效果不好,但他坚信,数字总有一天会取代胶片。

  同时,他又羡慕斯皮尔伯格。他曾经去斯皮尔伯格的片场探班,发现他还用胶片,而且在和演员说戏的时候,胶片机都没停过。“挺神的。”张艺谋说。

  他跟记者探讨:“20年、50年之后,你们这些纸质媒体肯定会消亡的!”因为,他认为纸张太浪费,不够环保,多媒体、新媒体正在崛起。

  他握手很有力。从早到晚接受采访,他觉得就像包子出笼,一锅一锅来。最后一个走的人,还能看见他说话照样喜形于色,连比带划。接近60岁的张艺谋,精力充沛得像个小伙子。

  营造中国电影的极尽浮华之风后,张艺谋选择了拍摄影片《山楂树之恋》(下文简称《山楂树》),9月15日在内地公映。该片改编自艾米同名流行小说,主要演员静秋和老三起用了毫无知名度的新人周冬雨和窦骁,前者是一个从来没有表演经验的高三学生,后者则是北京电影学院表演戏大二的学生。

  这部备受争议的“史上最干净纯爱片”,极简到甚至平淡,但某种意义上,它是张艺谋自己16到26岁纯情时代的纪念。

  “这种原始的感动很稀罕”

  忙完奥运会开闭幕式之后,在筹拍《三枪拍案惊奇》的时候,一名副导演推荐张艺谋看了《山楂树》的剧本。“这个本子不错,是你们那个时代的故事。”

  在忙着筹备奥运会开闭幕式前后两三年时间里,张艺谋都无暇关注社会流行的东西。他只是随便翻翻剧本,好在本子也不是太长,很快就翻到最后部分。

  在剧本的结尾,男主角老三已在弥留之际,女主角静秋走到他的床前,不知道该怎么办。旁边的人冲着她说:“你快叫吧,平常怎么叫,现在就怎么叫,现在叫他,还听得见。”然后,她就喊:“我是静秋,我是静秋!”

  看到这里,张艺谋“突然就有了哭的感动”。貌似严肃、保守的张艺谋难得的一次动情,后来被媒体无限放大,演绎成很多个滥情的版本,比如:张艺谋哭了,掉了很多眼泪,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会哭??

  他后来告诉记者:“到此时,静秋还是被动的,都无法真正呼唤出自己所爱的人的名字,这种感觉让人心很酸。”

  剧本后面还有些戏份,比如粉碎“四人帮”之后,所有人都很开心,只有静秋一个人孤单地走在大街上。张艺谋把这些都忽略掉了。

  他只注意了这一点:“在我看的剧本中,这种原始的感动很稀罕。”

  当时,剧本版权方已经找过新画面公司,希望能够请到张艺谋导演来合作。投资人张伟平一看,就觉得这片子格局小、不赚钱,就把人家轰走了。但后来见到张艺谋这么上心,张伟平只能再把剧本版权方请回来再谈。

  拍完《三枪》,剧组没怎么休息,就直接进入筹拍《山楂树》阶段。

  20多年来,张艺谋一直保持着一个传统习惯:确定拍摄某个剧本后,会找大量学者、专家一起讨论,俗称“神仙大会”。

  会上,张艺谋很虚心地听各路神仙的意见。《山楂树》先后找过六七批专家,其中还有10多个人一起讨论的,绝大多数专家都众口一词:“这个小说太轻,不适合拍成电影,也打不了翻身仗 。”

  “尤其是《三枪》之后,似乎每个人都在帮我翻身,都在操这个心:你该如何如何,你该有正确的选择??”张艺谋回忆当时的情景。《三枪》公映虽然拿到超过3亿的票房,但公众对张艺谋的质疑也达到顶峰,认为这是部“要钱不要艺”的典型作品。

  开机前10天,张艺谋找到散文作家彭学明。彭学明几乎是唯一,也是第一个支持张艺谋拍《山楂树之恋》的专家。他还记得,张艺谋当时听完自己的意见后,站起来再次和他握手。

  张艺谋说:“很多专家都反对我拍这个戏,认为我老土,还拍这样不合时宜的片子。这些炮轰让我备受打击,几乎完全失去信心,都不想拍了。但我和我的团队为这部片子准备了两年,花费了大量物力与精力,不拍又不行,骑虎难下。”最后,他感谢彭学明给了他信心。

  4月15日,影片在湖北宜昌开机。

  张艺谋把大量的笔墨放在静秋和老三的爱情故事上,没有太多的戏剧性,就是用两个演员表演的大量细节,去渗透一种平实的感觉。这也是张艺谋第一次用这种内敛、娓娓道来的方式拍戏。

  “用这样的拍摄方法,也是在跟自己斗争。我通常都是强化视觉,比较夸张地去表现东西,现在我要让自己静下来,心平气和地拍一个朴素的电影。”张艺谋说。

  “张艺谋跟静秋有点像”

  该片编剧之一顾小白认为,张艺谋坚持拍这部电影,很大程度上因为个人情结:“他恋恋不忘的原因跟个人经历有关系。”

  “其实张艺谋跟静秋有点像。当年下乡的时候,他和静秋年龄差不多,但是他家还是‘历史反革命’。对于静秋来说,她只要不出错,好好表现,就能留校工作,但是对于少年张艺谋来说,他整个青春期的性格都在那个看不到希望的年代里,倍受压抑。”顾小白说。

  1966年,张艺谋正在西安三十中上初二,学校因为“文革”全面停课。据咸阳工友雷佩云介绍,张艺谋长得和父亲很像。父亲在家排行老三,大伯、二伯都毕业于黄埔军校。大伯在解放前就逃到了台湾,二伯在带兵投奔延安的路上被杀害,张艺谋的父亲在国名党军团任副官,主管后勤。

  文革中,张艺谋家被抄,父亲被打成“历史反革命”和“现行反革命”,下放到远离咸阳的陕西南部某村庄劳动。很长一段时间里,张艺谋都没有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直到“文革”结束,父亲才回家。而在电影里,静秋的父亲也正在劳改,是一个始终没出现的父亲形象。

  当时张艺谋家里经济状况,比静秋家还要差:姥姥年事已高,父亲在外劳改,两个弟弟一个高度近视、一个先天耳聋,全家人都靠母亲微薄的收入养家。他母亲本来是医生,当时也被下放去劳动。

  前妻肖华曾经到过张艺谋西安的住所,第一印象就是很简单:七八平米的屋子里,就只有两张床和一张桌子、一把椅子,还有两个箱子。片中,给静秋送核桃、冰糖的乡下小伙子,一进静秋家门就说:“你们家比我们乡下还穷。”俨然是张艺谋西安生活的翻版。

  在片中,一群高中生下乡跟着老乡耕田。张艺谋给这帮演员讲当年自己是怎么耕田,怎么干活的。搅石灰到底石灰和水比例是多少,张艺谋都知道,因为当年他曾帮亲戚盖房,也是赤着脚搅拌石灰,就像静秋一样,脚背被石灰烧坏了。要在大礼堂里排练演唱那首《天大地大》时,张艺谋根据自己的记忆告诉美术指导,当时的大礼堂应该布置成什么样。

  对于张艺谋来说,“文革”十年就是苦难的十年。“小时候,别人把我这种叫黑到底,就是黑五类中不可能翻身的那一类。所以1966年到1976年的这10年,对我来说都是在完全无望、悲剧的心理中度过的。”张艺谋说。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Dawn)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