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2010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 > 评论荟萃

2010青戏节《月光》:踩不死的抒情性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马陌上
2010年09月09日11:39

  娱乐圈有个国际章,戏剧圈则有个国际孟。孟京辉孟大师总不忘强调自己是“国际剧坛极具影响力的著名实验戏剧导演”。《月光》开场前半小时,观众只能坐在那里聆听国际孟与他的弟子们“相互授勋”。为了给这种“相互授勋”做个见证,国际孟请来了品特的国际版权代理人,还请来了跟随国际张(艺谋)正在国际化的国际邹(静之),以及国际过(士行),以及国际某(某)等等。他们称这种“相互授勋”是“向大师致敬”。品特很不幸,终于跟曹禺沦落为北京人艺的镇宅大师一样,前年刚死的他,也沦落为国际孟蜂巢剧场2010秋场的镇宅大师了。

  作为青年戏剧节“向大师致敬之品特单元”的开幕戏,《月光》基本抓住了品特戏剧“日常废话掩盖下的惊心动魄”这一特点,舞台设置、灯光以及女一号的表演都可圈可点,但男一号那一副京腔则让人不觉得他像一个垂死的英国老头,而是一个北京胡同里的遛鸟大爷。本剧的致命之处倒不在于此,而是深入中国表演界乃至整个文艺界每个毛孔的抒情本能。不论原作再怎么“日常荒诞”、再怎么“惊心动魄的废话”、再怎么“压抑”,在中国的舞台上演出来,就颇带了点“新闻联播”的影子——那么高亢、那么抒情。要是国际孟不提前多次强调“品特是获过诺奖的国际大师”这一事实,观众肯定会以为这戏要讲的不过是个爱情故事,跟前几年火爆的电视剧《金婚》别无二致:老头子快死了,躺在床上絮絮叨叨跟老伴回忆着很多以前的事儿,很多很多,很久远很久远。一听《月光》这名字,“抒情性”这件旧外套俨然不舍得脱掉了,“日常性”的内衣若隐若现,而“惊心动魄”这一胴体,观众纵然再怎么睁大眼睛,也的的确确瞧不见了。

  

(责任编辑:炊烟)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