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2010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 > 评论荟萃

2010青戏节《月光》:墙上的阴影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牛角酥
2010年09月09日10:34

  由于“品特单元”开幕式的原因,原以为从7点半就开始的表演,推迟到了8点之后。但是有幸见到哈罗德.品特生前的好友,一位已经白发的慈眉老者。他终身致力于品特作品在全世界的传播与出版发行,可以看得出,他是一个深爱着品特的人,不仅爱着他的作品,还爱着他的灵魂。他称品特的作品中“极少地对于人物进行控制,而是试图让人物生活在自己的规定性情境中。”短短几句话,便将他对品特的理解勾画出来,令人印象深刻。

  在随后的演出单元里,四位参与品特作品创作的导演齐聚舞台,表达了对品特的崇敬之情。而今晚重头戏《月光》的导演邵泽辉则自嘲道:反复阅读品特的作品也未能了解其真实含义,只是在快要排练完毕时才从整体上感受到品特的魅力。而他的这句话,也恰恰反映了《月光》这部戏所存在的问题。

  《月光》的故事围绕着一个家庭展开,重病在床的父亲,在一边默默操劳的母亲,两个未长大成熟的儿子,以及一个如幽魂般俯视这个家庭所存在的情感问题的女儿。在语言方面,依旧延续着品特擅长的通过日常对话的方式来深入到人物内心,展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并挖掘处于压抑状态的人物真实感受。如此抽象地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展开叙事和建立人物关系的剧作方式,成为理解哈罗德.品特的一个难点。而这次这部《月光》所呈现出来的问题,也集中在过度地抽象以及对现实的戏耍,最终造成的含义混沌以及表达不清。

  首先是舞台设计,用抽象的可活动的圆形积木做为演员的主体活动区域,一个极为生活的场景变成了一个极具隐喻性的符号。这便与哈罗德.品特所提供的日常对话情景相冲突。一开始父亲与母亲之间的斗嘴理应是风趣而富有生活情趣的,却被表现为压抑甚至是沉闷。令人有些难以理解。

  其次是演员表演。或许是为了追求某种和现代观众心灵相通的交流方式,演员在处理人物时增加了很多额外的元素,比如形体上的夸张,以及体现人物性格的特殊道具。比如两个儿子刚上场时所携带的充气娃娃和超级玛丽玩偶。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为表演增添了很多“看点”,却使得剧本本身所呈现的家庭化日常化十足的氛围被打破了。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在我看来,哈罗德.品特戏剧的可移植性并不是很强。他的作品深深地扎根于伦敦市民的日常生活。他的人物从一开始就生活在一个不需要被解释的空间里。所有的布景,所有的人物着装,所有的道具摆放,都应该是高度再现性的,真实还原当时的人们生活的情景。因为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人物之间的“废话式的对话”才可以被听懂,也唯有如此,“他的戏剧发现了在日常废话掩盖下的惊心动魄之处,并强行打开了压抑者关闭的房间。”这句话才能成立。

  因此,这一版的《月光》只能算作一个“墙上的阴影”。人物永远是游离在对话之外的。而观众所能捕捉的也只是一个影子而已。

(责任编辑:炊烟)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