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娱评 > 大腕专栏

列文:缺陷与伟大伴生的《盗梦空间》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列文
2010年09月06日09:31

  看完《盗梦空间》之后笔者也想像许多人那样好好夸夸这部影片,全新科幻体系的天才创意、完美的三重梦境植入意识理念、对复杂剧情层次的超级把控力、对主人公内心戏的深刻挖掘、充满想象力的剪辑和慢镜运用、恢弘博大且震撼人心的气势和格局……不过稍微看了几篇夸奖本片影评,顿时感觉笔者想到的夸奖词汇和夸奖方式相比之下无疑太贫乏、太没有想象力了,甚至让人感觉某些夸赞影评的“天才”和“伟大”简直跟《盗梦空间》和诺兰的“天才”和“伟大”不相上下。于是,笔者在自愧不如之中大赞本片的冲动和激情迅速冷淡了,在观影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疑问和不解开始占据脑海,再加上当晚回家后又看了一遍诺兰的前作《致命魔术》,片中反复提到的一句话“自我牺牲是精彩魔术的代价”让笔者灵感顿生,伟大的精彩魔术的背后是自我牺牲的高昂代价和痛苦,那么《盗梦空间》的伟大背后,是否也伴生着同样的负产品呢?于是,笔者终于对如何写这篇影评有了清晰的思路,既然好话都被人说尽了,那我就来仔细分析一下本片在极力构建盗梦情节的同时伴生的缺陷和不足吧,之所以要用《黑客帝国》、《迷失》以及其他诺兰作品进行对比,因为这些作品同本片有诸多可比较的类似之处,通过对比可以将自己的观点更清晰地表达出来。先强调一点,笔者跟那些钟爱这部影片的影迷是一条战线的,提出下面的问题来只是想跟大家交流观感,探讨本片如何达到一种更为完美的境界。

  缺陷一:“菜鸟模式”太匆忙增加理解难度

  “菜鸟模式”是笔者自创的一种提法,不知好莱坞专业评论对此是否有一个专门用词,总之“菜鸟模式”是指在许多科幻片中,往往会通过一个初入科幻世界的菜鸟(往往是影片主人公)的视角,来向观众由浅入深地展现影片创立的科幻(魔幻)世界,通常这个菜鸟身边会有一个无所不知的“大师”来向他生动细致地讲解科幻(魔幻)体系的来龙去脉,这样的影片相大家随便一想就能立刻想到许多部,《黑客帝国》、《神火之盗》还有大家在《盗梦空间》前的贴片广告中看到的即将上映的《魔法师的学徒》等等,都是采用“菜鸟模式”展开叙事,因为这样做的好处是让观众的视角等同菜鸟视角,很容易代入剧情,逐渐理解影片的科幻(魔幻)体系。

  但是,虽然《盗梦空间》长达两个半小时,但诺兰明显把力全是使在了植入意识的盗梦情节和莱昂纳多的内心开掘上,在这两方面同时用力无疑让影片的叙事负担十分沉重,尤其是三层梦境世界就意味着要在三个不同空间内讲述三个故事,影片的时间基本上都花在这上面了,留给“菜鸟模式”的时间就受到了极大限制。毫无疑问,“菜鸟”在本片中其实就是艾伦·佩吉扮演的那个“造梦师”,而且她的“造梦师”的身份本应该更容易让观众跟着她去了解整个梦境空间体系,但是这段情节却表现得相当匆忙,迪卡普里奥只是带着佩吉在梦境空间走了一遭,佩吉就立刻领悟了建筑梦境世界的要诀,马上就能玩出“折叠城市”的构想了。这种加快“菜鸟”成长速度的做法其实增加了观众理解影片科幻体系的难度,只给人留下了梦境中存在潜意识守卫者、不要完全用记忆构建梦境等零散概念,究竟作为一个“造梦师”如何建造出整个城市体系,如何设计“迷宫”挡住潜意识守卫者,都是更多地靠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约瑟夫·高登·莱维特用嘴去说,没有让艾伦·佩吉实地去做。至于迪卡普里奥展现的物体爆炸慢速飘散以及那个“城市折叠”其实都不过是个视觉噱头,根本无助于观众理解这个世界。仿佛一转眼,艾伦·佩吉成了个高超的造梦师了。其实,影片应该花更多时间来展现迪卡普里奥向佩吉讲解如何建造梦境的细节,比如说一栋楼或者一个街区如何用意识一步步建成,怎样用建筑来制造迷宫让潜意识守卫者更不容易找到盗梦者,怎样避免出现一些熟悉物品让目标人物识破梦境,这样放慢速度通过“菜鸟模式”来细致讲解梦境世界的做法,无疑会令观众的理解更为直观生动,影片的视觉效果肯定也会有更出色的表现。但本片的重心无疑是后面的“盗梦”情节,于是“菜鸟模式”就成了牺牲品。而且,佩吉这个菜鸟并不是影片主人公,戏份难以集中在她身上,自然无法令观众全面细致地理解梦境世界。

  拿《黑客帝国》和《迷失》作为类比,《黑客帝国》里尼奥的主人公和菜鸟身份高度统一,既有墨菲斯的详细讲解,也有尼奥自身的实践与探寻,观众无疑会比《盗梦空间》更快理解《黑客帝国》的世界。《迷失》中“意识时空穿越”的科幻体系里,戴斯蒙德同样也是主人公和菜鸟身份高度统一,找不到“常量”就会随时丧命的紧迫感让观众的心完全跟角色一起跳动,戴斯蒙德在剧中逐渐理解了意识时空穿越的概念,找到属于自己的“常量”,观众跟着戴斯蒙德的思路走也就比较容易理解这个科幻体系了。

  进一步说开来,笔者十分不认同那种“影片看一遍没看懂就看两遍,看两遍才最适合”的论调,仿佛观众要匍匐在大导演的脚下,去亲吻脚趾顶礼膜拜似的。其实导演首先应该为观众当好“服务员”,观众理解力应该排第二位。影片的科幻体系让大多数人费解,肯定是导演在叙事节奏和讲解的细致程度上出了问题,让大多数人看懂才是你的本事,怎么在一些人眼中,让观众看不懂倒成了导演的本事了?导演叙事野心过大导致无法面面俱到、理论过于宏大复杂导致无法用影像和剧情来细致厘清,是造成理解难度的原因所在,并不应动不动就怪罪到观众的理解力上。拿本片来说,导演一上来就展现莱昂纳多在潜意识边缘找到苍老的渡边谦,然后立刻接上一段莱昂纳多当年对渡边谦盗梦的情节,这两场戏完全不搭转折过快,而且这段盗梦情节中一股脑地将二重梦境、潜意识守卫者、柯布妻子、梦境欺骗、识破梦境等太多陌生的概念和信息传递给观众,让人一时根本无法接收得过来,只能将“不懂”保存在脑海中,让之后比较远的情节反过来给开头这段情节当解释,这种做法严重考验观众的记忆力和梳理情节的能力,诺兰这种人为提高理解难度的做法很难令笔者认同。

  不过笔者也知道“看不懂”的大部分责任并不在导演身上,当下电影的过于商业化才是罪魁祸首,电影公司为了能让影院多排片增加票房,对一部影片的时长有着严格的控制,导演如果创造一个宏大的科幻体系往往无法获得足够的表现时间,在电影公司的压力下导演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导致影片中对科幻世界的讲解顾此失彼,给观众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了。

  缺陷二:动作戏成为情节附庸减弱精彩紧张感

  “动作有些多余”这个说法有不少外国媒体提到过,笔者在观影过程中也有此感受,并且感觉正是因为动作戏不够紧张精彩、同剧情结合度不高,才导致动作戏显得冗长、多余。这也是让笔者大感差异的一点,为什么在两集《蝙蝠侠》中诺兰对动作、枪战、爆炸场面都有着高超的掌控力和近乎完美的表现,给观众带来爽到爆的观影体验,到了《盗梦空间》中却功力大减了呢?笔者分析这也是导演为了让三重梦境的情节圆满,从而让动作戏做出了牺牲和妥协,也是同伟大伴生的缺陷。其实在梦境之前,现实中那场发生在蒙巴萨的追逐戏相当不错,环境和动作的结合度很高,莱昂纳多在高速奔跑中穿街过巷逃避杀手追杀,身后死神般追赶的子弹制造出千钧一发的效果,很有《谍影重重》凌厉惊险的味道,动作戏是很突出的。但到了三重梦境中,动作戏的突出感消失了,彻底成了情节的附庸,因为在诺兰已经设定好了“三重梦境”的逐层进入模式和同时穿越模式,动作戏自然不能影响剧情模式的表达。所以当看到梦境中潜意识守卫者向盗梦者们射出成串子弹,如果一开始还能让人产生紧张感的话,随着之后枪战追逐场面的增多,主角们反而应对越来越自如时,观众紧张感也逐渐降低,因为观众心中也大致明白了导演的意图,为了让主角完成三重梦境的进入和返回,动作戏只能是敲边鼓制造一些热闹的动作效果,并不会玩真的,不会让盗梦者们相继中弹影响梦境进入和返回的实现的,让渡边谦一人中弹已经是极限了,而且他的中弹更像是一种预先设计好的、逼莱昂纳多非完成任务不可的动力。特别是本应最激烈刺激的雪地大战,按照设定第三层的潜意识守卫者的抵抗应该是最猛烈最强的,但盗梦者们干掉守卫者实在太简单太轻易,随随便便就能把守卫者拽下雪橇车,那么多守卫者都没发现盗梦者靠近一下子就被炸得车毁人亡,盗梦者抬手一枪就能干掉守卫者,守卫者一群人扫射半天也打不中一个盗梦者,甚至让人感觉抵抗者的水平甚至不如第一层梦境,导演让动作戏向剧情妥协的程度明显过分了,因而紧张精彩感逊色的动作戏自然让人感觉一种没必要的冗长。

  而且,导演没有给盗梦者在梦境中的战斗力进行必要的说明,让人感觉这些人怎么这么能打,枪械、格斗、追车无所不能,都是特种兵级别的,潜意识守卫者在他们面前根本过不上几招。究竟是他们在现实中就如此无敌吗?还是通过梦境设定增强了能力?貌似他们现实中不像如此厉害,现实中他们一个个都是白领模样,从未展现过任何过人身手,莱昂纳多在对他和妻子的前史回顾中,基本上是个居家好男人,也没有他曾经当过军人、杀手或者格斗高手之类一丝一毫的提示。而他们在梦境中又是如此能打,按说这应该是他们在梦境中才具有的“超能力”,但导演诺兰对此却不做任何解释和铺垫,只是让他们砍瓜切菜般地干掉守卫者,如此轻而易举还怎么有精彩紧张感可言?

  《黑客帝国》在这方面做得就好的多,尼奥在MARIX里成为高手的原因,影片你是用计算机植入了各种格斗、枪战、驾驶的技巧,还有虚拟空间中墨菲斯对尼奥的功夫特训,让观众清楚理解尼奥是如何从一个普通白领变成超人的,而《盗梦空间》却让人没搞明白那些白领模样的盗梦者怎么一下子变得那么能打。而且《黑客帝国》在众多计算机杀毒守卫者中集中塑造了史密斯这个角色,让黑客们有了一个“最强”的对手,这个“最强”对手对主角的压迫感不是那些普通喽啰可比的,自然容易制造高潮、强化紧张感。而《盗梦空间》里面全是普通喽啰,没有一个“最强”对手,最后的雪地大战里貌似也有个守卫者的首领,但他除了带着手下跑来跑去之外,能力上并无任何特长,最后还被轻易地炸死,根本无法起到《黑客帝国》中史密斯的同等作用。我想,诺兰未必不想把动作戏设计得更精彩些,但为了让情节推进更紧凑引人,就只能让动作戏作为一种烘托作用存在,从而就不具备震撼人心的突出效果了。

  缺陷三:盗梦戏太圆满影响悬念

  不仅是诺兰为了圆满营造三重梦境的剧情牺牲了动作戏,三重梦境圆满的本身也伴生出悬念的不圆满。诺兰过早地暴露了让主角完成三重梦境同时穿越的意图,当第一层梦境的小货车冒着枪林弹雨在街道中高速奔驰的时候,守卫者耗费无数弹药无法伤及盗梦者分毫,已经让人隐隐感到不会有人再中弹了,也让人不禁想到货车中了那么多枪,里面的人都安然无恙,尤其是在货车在桥上停下时,守卫者把货车打得弹痕累累的样子,那么当初渡边谦怎么就那么倒霉,轻易就中枪了,导演的刻意设计在此处体现得太鲜明了。而且,当小货车冲破桥栏杆,开始以超慢镜的方式向水面坠落时,我相信观众已经彻底洞悉导演意图了,这明显是导演用超慢镜在“等”,等什么?就是等三重梦境同时完美穿越的那个节点,一但观众明白剧情要向着这个方向推进,难么盗梦者能否穿越梦境回到现实这个重大悬念就不复存在了。而且为了保证三重梦境情节的节奏感和紧张感,导演更着重于表现盗梦者一步步植入意识的过程,而不是他们能否植入意识的悬念,所以即便影片整出一些渡边谦受伤、莱昂纳多妻子出现枪杀目标人物这些意外,也并未制造多大的悬念,因为为了保证情节的高速推进,导演已经为盗梦者设计好了立刻解决这些意外的方法,从而迅速进入下一个剧情环节,所以影片的“结果悬念”并不强,主要在于营造“过程悬念”,观众更多的是被剧情推着走,而不是被强烈的终极悬念所吸引了。

  而对于《致命魔术》、《记忆碎片》这些诺兰作品来说,“结果悬念”无疑是最引人入胜的。观众从头到尾都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想知道休·杰克曼和克里斯蒂安·贝尔伟大魔术背后的真正玄机是什么,想知道盖·皮尔斯这个落魄的家伙用倒叙的方式能把自己的记忆碎片拼回怎样一个真实的原点,这些终极悬念的揭示无疑是影片的高潮所在,也是观众被悬念充分调动的情感高潮所在,可惜《盗梦空间》的三重梦境情节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

  要说诺兰在本片的悬念设计中有什么败笔的话,笔者首推开场戏莱昂纳多和渡边谦见面的设计,这场戏貌似能起到“前后呼应”的某种圆满效果,但对影片悬念的破坏无疑是致命的。因为如果没有这场戏,结尾佩吉对莱昂纳多喊出要他一定把渡边谦带回来时,观众还能产生出莱昂纳多能不能把渡边谦找回来,上哪儿把他找回来这样的悬念,但开头这场戏的“剧透”就让观众马上想起莱昂纳多在开头已经找到渡边谦了,所以这个最后的悬念也宣告破灭。

  缺陷四:爱情戏过于虚幻难以令人感动

  好莱坞有人给诺兰电影冠以“冷血电影”之名,主要是诟病诺兰的电影沉溺于叙事快感,“像库布里克一样情感冷漠,缺乏人味儿。”笔者感觉诺兰及其电影其实并不冷漠,而是冷峻,注重冷峻氛围和复杂叙事结构的营造,因而片中角色普遍显得内敛压抑、情感不彰,但笔者感觉在《致命魔术》、《蝙蝠侠》等诺兰影片中,还是能清晰地看到主角的情感流动,感受到导演营造的情感张力的,不过导演刻画人物主要着重于深层次心理,而不是浅层的煽情,所以容易给人“冷血”的印象。而《盗梦空间》在情感戏上的张扬风格和所下的功夫,远远超过了他的所有前作。首先莱昂纳多盗梦的最终动机就是回家同儿女团聚的亲情驱动,其次,对他潜意识秘密的逐渐揭示,也跟他与他妻子的纠结情怨分不开,最后莱昂纳多完成自我情感救赎也是盗梦任务能否圆满完成的关键所在,个人情感同盗梦情节结合得十分紧密,也不乏莱昂纳多与妻子生离死别的煽情桥段,影片的情感调子不仅显得一点都不“冷血”,还“热血”十足。

  不知道大家看《盗梦空间》的爱情戏会不会被感动,单就笔者的观感来说是——不感动!为什么导演此次在爱情戏上如此下功夫,还达不到感动人的效果?笔者认为这是因为莱昂纳多和妻子感情戏缺乏现实的根基,完全建立在幻境之中,难以让人产生共鸣的缘故。观众可以为有情人终成眷属而感动,或者为有情人为不成眷属而伤感,甚至为韩剧庸俗的绝症套路而落泪,因为这些情感都是观众可以在现实中亲身体验到,或者从别人身上看到、听说到的,所以才会有情感上的共鸣。但《盗梦空间》里莱昂纳多与妻子情感上的甜蜜与矛盾,全都建立在诺兰创立的梦境体系之上,试问哪个观众有在梦境中生活50年的经验?怎么去理解在梦境中不愿醒来的情绪?怎么能对莱昂纳多给妻子植入意识结果造成悲剧的痛苦产生共鸣?莱昂纳多的种种情感完全接不上地气,让观众没法产生感同身受的代入感,自然没法投注感情收获感动。

  其实,科幻片这种类型本身不太适合情感表达,因为导演的主要精力和影片时长主要会花在给观众介绍科幻体系,以及精心设计的剧情和火爆刺激的动作戏上,爱情戏往往只是影片的调料,真正从情感上尤其是爱情上打动人的佳作太少了。难道你会为《星战前传》里阿纳金和阿米达拉女王的爱情悲剧落泪?会被《变形金刚》里男女主角在危机关头不离不弃的爱情感动?能达到《黑客帝国》里尼奥和崔妮蒂的略微触动人心的爱情戏效果就很不错了。不过,要说在科幻题材中将爱情戏演绎得最为精彩的作品,笔者首推《迷失》第四季《常量》一集,只用短短的45分钟,就能将一个完整的“意识时空穿越”的科幻体系清晰地展现给观众,情节之连贯紧张令人欲罢不能,最后解除戴斯蒙德“意识时空穿越”危机的“常量”概念,被合情合理地设定为戴斯蒙德的挚爱潘妮,因为戴斯蒙德和潘妮的情感在前情中有着足够的铺垫,观众对他们山盟海誓的爱情有着充分的认识,所以当观众看到戴斯蒙德立下令潘妮不解的8年之约,潘妮在8年之后接到的电话,依然只有万分激动没有丝毫埋怨,最终实现了爱情拯救生命的奇迹,观众的情感在此时也像决堤洪水一样一发不可收拾。当戴斯蒙德和潘妮在电话断线之前一起说出“我爱你”的时候,我相信凡是看到此处的观众,即便没有感动落泪,也会像笔者一样,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了。《迷失》这一集的情感之饱满充沛、感人力度之强,无疑是《盗梦空间》难以企及的。

  列文(影评人)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特约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孙吉顺)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