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好莱坞频道 > 《盗梦空间》又名《奠基》-主页 诺兰科幻巨制 > 各方评论

《盗梦空间》:美国版“庄生晓梦迷蝴蝶”(图)

来源:新文化网-新文化报
2010年09月06日08:54
《盗梦空间》海报
盗梦空间》海报

  陆川(在线看影视作品)说中国导演应该给《阿凡达》下跪,我不觉得;但《盗梦空间》(Inception)却绝对让中国导演羞愧至极,因为其表达主题是“庄周梦蝶”,洋人把老祖宗的议题执行得精彩绝伦、展示得淋漓尽致。影片不仅有显而易见的“梦蝶”,更有“庄生晓梦迷蝴蝶”的那个“迷”字,以及《庄子》放任天地的气魄。就大小关系而言,这是一部“剪辑术>视觉冲击力>前景故事>背景世界观>人物”的电影,官能刺激无比商业、处理手法又极端实验。

  这恐怕是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有史以来在画面上最倾注心力的一次,故事的大半在梦中进行自然是主要原因。“梦”是一个多么暧昧的东西啊,无拘无束、变幻莫测,恰恰成为“好莱坞最后的映像作者”诺兰大展身手的华丽舞台。若没有取舍当然会陷入无聊,所以诺兰让梦以“无限趋近于现实的曲线”贴向现实,而后又使“梦中人”可以控制梦,多么胆大妄为的设定!

  更应酿成话题的当然是所谓的“视觉盛筵”——这个词总算是用得其所。乍看之下与现实世界毫无区别,一点也不“爱丽丝”,但应留意两处异样:1、画面虽然逼真,但美得简直不真实;2、结构无序,无序得令人不安心。造成如此感受的原因是:梦中的空间阴晴变幻,就在你以为总在惊醒时,其实仍深陷其中,仿佛是人的表情以及现代人给自己套上的层层假面。尤其是梦境世界的崩溃:时间错乱、重力紊乱、土崩瓦解、灰飞烟灭……总之,《盗梦空间》比《2012》更从真正意义上让世界毁灭了,而且不止毁了一个世界,破坏的快感超越以往任何一部灾难大片!

  诺兰为造梦而把摄影、美术、视觉特效均用到极致,惟才是用的选角也称得上成全了各位演员,但比上述构成电影的元素都要关键甚至堪称举足轻重、统帅三军的是剪辑术。梦境有着明显区别于现实的剪辑节奏,而每当突入梦境或从梦境中穿越醒来的时刻,剪辑则更冲在前面。大刀阔斧留白给观众去琢磨的空间不小,敢于坚信你可以领会的判断力才真正是犀利果敢、大巧不工。

  与斯蒂文-斯皮尔伯格的那种用最简形式来说明故事的剪辑精神天差地别。《盗梦空间》的剪辑术本身,跳到了画面最前端来阐述自己的主张、表达独立的思考,这种不可思议的感触前所未有,尤其是在高潮部分的几层梦境世界相继崩溃时的剪辑,绝对的革命!相比之下,《谍影重重3》的剪辑飞跃竟沦为自以为抵达天际的孙悟空,而《盗梦空间》的剪辑思想无疑是寂静俯瞰的佛祖。

  于是,这部电影必然陷入争议。……有趣么?绝对有趣!但留存于心的更多是画面,故事反成弱势群体。我理解部分观众看过之后有可能倍感虚无,没关系,《盗梦空间》的主角本不是人而是映像,人不过一颗颗棋子罢了――这种“虚无”正是庄周梦蝶之后难辨梦与现实的迷乱。所以,你越有此虚无感,越说明诺兰的成功。

  以往所接触过的相当一部分电影,都能让我们在观影过程中寻求到更多的人和人性,而《盗梦空间》把注意力拴在梦与现实的交织上,脑力用尽的同时情感却相对抽离,结果导致了兴奋的维度迥异。这就是“用心看”与“用脑看”的差别。留给大家的除了“失重状态格斗”、汤姆-哈迪可爱死人的幽默演技;便是那个按两个方向都能解释、且势必导致各派支持者甚至不惜寻找“伪证”来强加于人、并终将造成大规模观众理解争端的结局,其实暗藏作者诺兰妥协于续集法则的开放式算计。可惜大家还是会乖乖上套,我打赌今后三周探讨莱昂纳多到底醒没醒的文章必如雨后春笋……

  比起被“小丑”翻弄驱遣的《暗夜骑士》,我更爱《盗梦空间》。原因很简单,本片所呈现的“庄周梦蝶”的虚无、迷乱。其实揭示出作者的另一层深意:现实与非现实境界的边境到底分清还是分不清为好?莱昂纳多和玛丽昂到底醒来还是醒不来才好?于是牵扯到一个更哲学的议题,知者幸,无知者幸?这点,无论对经济危机下苦苦挣扎的美国观众,还是对关心身外事程度几乎降到绝对零度以下的中国观众,都有莫大的共鸣。

  最后,本着不剧透的原则给大家一些很低级的小提示:由于导演刻意模糊了现实与非现实的边境,再加上看过《黑客帝国》系列的人会先入为主,所以,对一般观众来说容易陷入混乱。但前面说过了,《黑客帝国》的非现实全是虚假且无关现实,而《盗梦空间》的非现实却在角色的精心设计与控制之下且最终能反作用于现实,所以世界观根本不同。

  在此基础上,《盗梦空间》的这个非现实的“文件夹”是由被盗梦的用户本人和盗梦的侵入者共有的,彼此影响的结合方式、控制与反控制的博弈、以刺激被盗梦者“自觉”为目标的终极手段等……,完全进入了荣格心理学的集体无意识理论。甚至“六人盗梦团+女主角+目标”似乎都对应着荣格的八种人格。

  ○小贴士:荣格与心灵的四个层次

荣格——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医师,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
荣格——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医师,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

  荣格用了许多特定的词汇来描述心灵的各个部分,包括意识(conscious)和潜意识(unconscious)在内。这些概念源自于他大量的临床观察经验,包括他早期词语联想(word association)的实验研究,而词语联想则是日后多种波动描记器(polygraph testing,现今的测谎器)的前身,也是心理情结(psychological complex)这个概念的基础。

  荣格概念中的心理图谱可划分成两个基本的区块:意识与潜意识。潜意识又可以进一步地区分为个人潜意识和客体心灵。荣格之前用“集体潜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这个词来指称客体心灵,而集体潜意识这个词至今依然是讨论荣格心理学时使用最广泛的词汇。荣格提出客体心灵这个词,是为了避免与人类的各种群体有所混淆,因为他想特别强调的一点就是,人类心灵的深度一如外在、“真实的”、集体意识的世界一样的客观真实。 心灵有四个层次:

  一、个人意识(personal consciousness),或称日常的觉察; 也称自我,是人有意识的心智,是心灵中关于认知、感觉、思考以及记忆的那部分。

  二、个人潜意识(personal unconscious),其之于个别心灵而言是独特的,但无法被察觉;由心灵中曾经被意识到,但又被压抑或遗忘,或一开始就没有形成有意识的印象构成。它类似于弗洛伊德的前意识。

  三、客体心灵(objective psyche),或称集体潜意识,其显然是人类心灵普遍存在的结构;

  四、集体意识(collective consciousness)的外在世界,有共同价值与形式的文化世界。人格中最深、最不易碰触到得层次。在荣格看来,如同我们每个人在个人潜意识里积累并存放所有个人记忆档案那样,同样人类集体作为一个种族,也在集体潜意识里存放着人类和前人类物种的经验。

(责任编辑:小书儿)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