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娱评 > 大腕专栏

《喋血孤城》:技术有进步,意识仍落后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列文
2010年08月18日09:47

  每年8月份电影市场上有一部抗日题材战争片是十分必要的,描写1943年常德大血战的主旋律影片《喋血孤城》今年就承担着这个任务。从影片定位和娱乐效果上来讲,从头打到尾的火爆程度堪称最具商业气质的主旋律影片,逼真的枪弹、爆炸效果和手提镜头的真实感很容易让人想起冯小刚(在线看影视作品)的《集结号》。不依靠外国特效团队也能制作出逼近好莱坞水准的战争场面,绝对是国产片的一大进步。可惜影片在技术进步的同时,受主旋律影片的某些通病所困,在如何拍摄战争戏、如何真实再现战场环境,如何塑造角色方面的意识仍旧相当落后,比起好莱坞不断对战争、人性进行深入剖析、多角度开掘的水准来说,无疑差着好几个档次。这也导致影片沦为空有震撼视听效果的花架子,而无震撼心灵内力的平庸之作。

  《喋血孤城》在拍摄时的定位十分明确,就是要用纯粹的战争场面来吸引观众,从而增强主旋律影片的娱乐性。题材上的优势也便于这一特色的发挥,本片所展现的常德大血战,是继《血战台儿庄》之后,多年来又一部正面表现国军抗战的战争片,相对于表现我党抗日的影片,自然少了许多意识形态上的说教、自吹自擂的标榜以及对领袖人物的拔高,能够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战争场面上,跟《血战台儿庄》一样更多地带给观众火爆刺激的战争场面。从野战到巷战打足一小时的整体格局,也让影片的这一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作为一部主旋律影片来说,能够用有限的投资取得较大的技术进步,称得上是一项了不起的成绩,这也得益于导演沈东对战争场面的偏爱和认真,以及对主旋律影片娱乐性的重视。作为八一厂的导演,沈东对主旋律战争片开拓创新的精神值得肯定,早在几年前的《太行山上》,他就用开篇八路军雁门关阻击日军的恢弘大气的战争场面,为主旋律影片在市场化环境中努力趟出一条新路,《喋血孤城》在这方面迈出的步伐则更大更坚决,表现战争的技术细节也更精细。影片在服装、道具、化妆的时代还原方面一如既往地体现出主旋律影片的认真,野战和城市战均呈现出不同风格的战场样貌,将战争场面打造得十分丰富。烟火特效方面的震撼感和真实度也大大提升,炸弹爆炸和子弹击发的音效、冲击力都具备商业片的水准,子弹击中人体、射穿钢盔也有逼真的表现。手提摄影和摇晃镜头也体现了当下战争片给观众制造临场气氛、增强真实感的技术水准,而且同特效结合得十分紧密,经常在一个镜头中就实现了这边人开枪那边人同时中枪倒地,这在以往的主旋律影片中是很少见的。形象点来说,就是本片的战争场面跟《集结号》十分类似,而《集结号》当初拍摄时,烟火特效全是请的韩国团队,而《喋血孤城》肯定没那么多钱去请老外,仅凭国内团队就能完成如此出色战争效果,也算是国产片在技术领域的一大进步。

  相对于影片在技术环节的突破进取,导演沈东也体现出作为八一厂导演在战争片意识上的停步不前。影片对于正面表现国军抗战还有些扭扭捏捏放不开,除了强调国军抗战之英勇外,也着重强调了常德守军孤军奋战、友邻部队怠慢增援的状况,甚至守军只是一枚用来诱敌、可供牺牲的棋子,体现出主旋律影片在意识形态上对国军“批判性审视态度”的惯性。对战场真实情状的还原和把握更是显出导演的疏忽和不专业。就拿日军进攻常德东门的场面来说,影片战争戏三分之一的篇幅都花在了这里,可是片中只是表现日军一次次面对国军优势火力毫无技术含量的进攻,战斗进程相当单调,就连专门设计的日军敢死队冲锋也无甚变化,严重缺乏看点。细节失真到日军几次冲锋竟然没有一次想到把堵在城门口的障碍挪开,每次都要费力地翻越障碍。而且日军除了冲锋似乎啥都不会,不见坦克掩护步兵,不见冲锋前炮火覆盖,甚至到后来打毒气弹才第一次出现迫击炮,迫击炮要早用上国军还守得住吗?设计如此一边倒的战场环境,略有军事常识的观众都会感觉难以接受。

  还有几处细节上的失实,更是将影片整体的战场真实感破坏殆尽。这边战事吃紧,那边中尉男主角和护士长女主角还能销魂地洞房花烛夜,男主角阵亡,女主角也能飞速赶到现场第一时间展现悲情,真是要多离谱有多离谱。前一场戏是一个士兵四处找不到水喝,拿起同伴的水壶结果喝到的却是尿,后一场戏就是男主角从战场回家,妻子给他端上一碗热粥,这到底是缺水还是不缺水啊?片中角色屡次提到“弹药不够,省着点用”,但一到战争场面却火力全开,机枪步枪火力能多猛就多猛,丝毫不见弹药短缺和节省子弹的举动,这种前后不搭的细节失真实在数不胜数。

  深究本片导演在战争戏设计上种种不专业的表现,根源就在于长久以来主旋律战争片“我军永远比敌军能打,敌人永远比我军愚蠢”的非理性的意识形态桎梏。无论是表现革命起义、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我军永远是以一当十,战斗力惊人,几乎枪枪都能命中敌人,而且敌人只会傻傻地迎着我军炮火冲锋,在镜头中永远比我军死得多。甚至还有影迷总结出主旋律战争片“只有我军会仍手榴弹将敌人炸飞,而敌人从不会仍手榴弹炸飞我军”的惊人定律,笔者甚至在一部主旋律电视剧中看到过由农民组成的非正规抗日武装,一边撤退一边回手开枪,几乎每枪必中日伪军,而大批日伪军在后追赶,却无一枪能命中好人!毫无疑问,这种创作规律完全是违反战争规律的,中国军队如果真是如此能打,早就把小日本赶回老家了,还用得着美国扔原子弹结束战争?这些弊病反映在《喋血孤城》上,体现在战争场面无论是大规模的阵地争夺还是小规模的城市巷战,镜头里国军打死的日军也远超自身伤亡,所以影片结尾字幕出现常德保卫战我军8000多人几乎全灭,日军攻城部队伤亡加一起才4000多人的说明时,荒谬感顿时油然而生。影片将战争转折点设计为日军使用毒气弹,仿佛敌军不用此招根本无法攻破常德,这与史实也是明显不符的。虽然历史记载日军在常德确实使用了毒气弹,但也没人将此作为战争转折点。其实,以当时的战场状况,国军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在单兵能力和整体协同上又弱于对手,城破失守是早晚的事。强调日军使用毒气弹对战争进程的影响,无非是主旋律影片“抑敌扬已”的创作惯性罢了。

  本片在演员表演方面值得一提的也不多。男主角袁文康曾经在《集结号》里扮演怕死的文气指导员,此次出演英勇善战的国军上尉,只能说是中规中矩,“硬汉”气质并不突出。虽说吕良伟近几年在《八月一日》等几部片子里演过不少国军将领,但在本片中扮演守城将军余程万,还是略显生疏,举手投足皆是程式化的生硬,不够舒展自然。女主角安以轩(在线看影视作品)的女人味明显给这部热血男人戏增加了不少柔性因子,但感情戏过多明显冲淡了战争戏的激烈精彩。《家有儿女》的小女孩杨紫如今也长成大姑娘了,片中扮演一位苗族少女在造型上颇具说服力,表演上则没有给人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列文(影评人)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特约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孙吉顺)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