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音文化

音乐剧:最商业的舞台剧种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陈然
2010年08月06日20:50

  一部成功的电影也许并不赚钱——但这种情况绝不会发生在音乐剧身上。一部成功的音乐剧向来都是以票房、场次和轮演时间为唯一评价标准。史上最成功的音乐剧《猫》,1981年首演于英国伦敦,之后《猫》的魅力迅速席卷全球。无论是演出场次、观众人数还是票房收入都创造了世界舞台剧的最高纪录,演出季跨越近三十年,是实至名归的“音乐剧之王”。

  有数据显示,《猫》在全球的演出收入已逾20亿美元,而《猫》在百老汇的单日单场演出就曾创造119万美元的历史最高记录。除了演出的各种版税收入,还有与演出相关的衍生产品收入。《猫》已然形成了包括创意、制作、表演、宣传、售票、融资投资、法律服务、人才培训、行业管理等等在内的一套庞大的产业链。长时间的轮演是维持这条产业链蓬勃发展的动力源泉。

  这就是音乐剧的商业价值所在。

  国外成熟的音乐剧制作模式

  1、欧美模式

音乐剧《猫》

  美国纽约百老汇和英国伦敦西区是世界音乐剧无可争议的两大中心。

  坐落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岛中心地带的百老汇剧院群,因音乐剧而享誉全球,也一度成为音乐剧的代名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百老汇迎来鼎盛时期之前,伦敦西区一直是世界音乐剧之都。五六十年代之后,百老汇的崛起抢去了伦敦西区的风头,直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音乐剧的创作热潮才再次回到伦敦,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创作的《猫》、《剧院魅影》、《日落大道》、《贝隆夫人》等多部经典音乐剧作品让英国音乐剧大放异彩,也使伦敦西区再度成为与百老汇齐名的世界音乐剧圣地。

  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音乐剧产业都是以制作公司和制作人为中心的体系,舒伯特集团、倪德伦集团、朱詹馨戏剧集团是百老汇的三大演出集团;英国方面,麦金托什公司与小星星公司也是蜚声世界的演出公司。这些制作公司采用“制作人中心制”,根据市场的需求确定选题、物色演员和主创人员,最终以观众的认可、市场的盈亏来决定胜败。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专业的慕羽老师以百老汇为例介绍了欧美音乐剧运作模式的三大特色:

  一是“角色招考”,百老汇是“养戏不养人”,核心是剧目,因此通过考试能直接找到最适合“角色”的成熟演员;

  二是“试演/预演体制”,新剧在百老汇公演前都要进行进行巡回的试演/预演;

  三是“职业评论体系”,在新剧首演时要受到专业剧评人的品头论足。

  对于已进入成熟商业化运作的百老汇和伦敦西区来说,票房与上座率就是一部剧目的生死线。 演出商们对久演不衰的经典剧目一向亲睐有加,而对于“创新”的态度却是慎之又慎。百老汇一部中型音乐剧的投资乐在四五百万美元,近年来上千万美元的大制作也是屡见不鲜。如果一部老戏的反响不错,那么新戏苦苦盼来的剧场可能就要打水漂了。每当上座率下降趋势愈发明显,剧场老板、制作人、投资人都会敏感地计划换上新剧。而在伦敦西区,一部音乐剧在上演前要经过苛刻的检测,不合格绝不推出,如果上演后票房达不到70%以上也会立马惨遭淘汰。

  时至今日,在百老汇和伦敦西区上演最多的还是经典老剧。《悲惨世界》1985年开始在伦敦西区上演,演出至今已二十多年,观众仍然络绎不绝,是当地连续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之一。而1981年《猫》的横空出世,首演也在伦敦西区,次年《猫》来到美国,《猫》剧在英国和美国也都连演了二十年之久。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炊烟)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