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影 Movie > 《唐山大地震》-主页 冯小刚作品 > 新闻动态

《大地震》热映 外媒赞冯小刚是中国斯皮尔伯格

来源:搜狐娱乐
2010年08月03日16:45
视频:《大地震》热映中 华谊兄弟揭秘实景搭建
《唐山大地震》国际版海报
唐山大地震》国际版海报

  由唐山广播电视传媒有限公司、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机构联合出品的《唐山大地震》自7月22日全国上映以来,连创9项中国电影票房的新纪录,截止到8月1日24时,电影总票房已超过4亿,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也再度撰文介绍电影的轰动效应,并称冯小刚(在线看影视作品)导演为“中国的斯皮尔伯格”。至今已有超过1000万中国观众被电影中浓浓的亲情打动,片中具有时代特色的布景和造型是让观众感同身受的原因之一。华谊兄弟为此特别发布电影幕后故事之美术篇,揭秘电影制作的幕后艰辛。

  《新闻周刊》:冯小刚,中国的斯皮尔伯格

  《唐山大地震》凭借3天破亿、4天1.7亿、5天破2亿,7天破3亿,11天破4亿的票房成绩引起了大洋彼岸的注意,《新闻周刊》(Newsweek)7月30日再度刊文报道《唐山大地震》首日票房创造了中国电影首日票房的新纪录,称冯小刚导演为“中国的斯皮尔伯格”,并表示“对于冯小刚个人而言,这部电影充分巩固了他在中国最重要的电影创作者的声誉。”

  文中介绍冯小刚导演给自己的影片都涂上了强烈的个人印记。“冯小刚从1994年推出首部影片《永失我爱》以来,他已经拍摄了十几部影片,每一部都创下新的纪录。两年前,冯小刚的爱情喜剧《非诚勿扰》超过了之前的票房纪录5700万美元,冯小刚也成为中国首位票房收入总额超过10亿人民币(1亿4700万美元)的电影创作者。‘中国人会去看冯小刚的电影,因为它是冯小刚拍的’,南加州大学中国电影专家斯坦利•罗森说,‘冯小刚是一个品牌,中国观众对他的的非常认可,人们认为只要是他拍的电影,那就一定错不了。’”

  《新闻周刊》认为《唐山大地震》的卖座传达出中国大陆票房大片新时代来临的信息。“中国电影工业每年都以30—40%的速度在增长,”冯小刚在接受采访时说,“也许通过这些中国电影,世界能渐渐地了解中国。在我的电影里,你能发现中国人的生活在最近20年里的变化。” “冯小刚期待能够继续为人们讲述有共鸣的故事,观众们能随着他的影片,欢笑或哭泣。”文中如是说。

  《大地震》搭建一比一实景 真实还原70年代风貌

  《唐山大地震》是一部横跨30年历史的灾难片,如何还原上世纪70年代的生活情景是冯小刚导演面临的一大难题。剧组为了真实再现当时的风貌,1比1搭建了城市一角的实景。张静初首次看到场景时非常震撼,“我第一天到达他们搭的76年唐山那条街,一进去我就傻了。因为真的里面什么都有,有电影院、邮局。” 张国强也惊讶于场景的真实,“年代感特别强,包括什么‘红旗大院’,什么‘前进食杂店’,进入景地的时候会感觉‘哎哟,太牛了’,过去真就是那样。包括那个交通岗的岗亭、红绿灯,所有的一切,群众演员的服装、自行车等等,还有小卖部、路灯、电影院、医院,包括那个供销社,一切还原的太牛了。你一下子就被带进去了,不用体验,所有的一切都给你营造出来了。”

  一比一的实景搭建导致需求的道具量非常大,剧组在电影在拍摄之初就向全国人民征集道具,为此还单独成立了一个小组,把道具分类整理,最后成果非常可观。制片主任胡晓峰表示“真是收到上百辆的自行车,这些东西都不是我们自己能找到的,小到一个铅笔盒、饭盒,大到缝纫机和那个时代的衣柜,箱子都有,开机前两个大库房都堆满了。(捐赠的东西)全国各地都有,真是有一分钱出一分钱,有一份力出一份力。最后我们剧组出面感谢支援我们的老百姓,都给他们发了导演签字的证书。所以我们就说这次电影的鸣谢后面一定要有那么一条,向所有支持和参加这部戏拍摄的人们表示感谢。”在庞大的道具量基础上,冯小刚导演更是精益求精,对所有细节都注意周全。张国强透露“包括那六分钱的道具,冯导都要自己看看是不是70年代的,就精细到那种程度。” 徐帆表示“可能现在去电影院里的都是80年代、90年代的年轻观众。我觉得看看70年代的景、70年代的人、70年代人的情感,都有很可爱的地方。”

  据悉,华谊兄弟还将在未来一周继续曝光《唐山大地震》的幕后故事。

  关于美术(布景道具)

  如何还原上世纪70年代的生活景观是《唐山大地震》面对的又一难题,由于道具量非常大,导演要求严格,因此冯小刚导演自己出面在09年的新闻发布会上号召全国人民进行捐赠,剧组为此单独成立了一个小组,通过跟华谊兄弟沟通与合作,接到了很多信息,进而把道具分类整理,最后成果非常可观。

  制片胡晓峰:真是捐了上百辆的自行车,这个东西都不是我们自己能找到的,小到一个铅笔盒、饭盒,大到缝纫机和那个时代的衣柜,箱子都有捐赠的,开机前两个大库房都堆满了,后来实在不行放到院子里拿毡布给盖上,很多捐献的东西我们还要加工一下,因为有些确实是很旧了。最后我们剧组出面感谢支援我们的老百姓,都给他们发了导演签字的证书。其实不只是唐山老百姓,我们在唐山周边都征集到了很多东西,全国各地的都有,真是有一分钱出一分钱,有一份力出一份力。所以我们就说这次电影的鸣谢后面一定要有那么一条,对所有支持和参加这部戏拍摄的人们表示感谢。

  张国强:很真实,年代感特别强,包括什么红旗大院,什么前进食杂店,我差不多在那个年代经历过。进入景地的时候我会感觉,哎哟太牛了,过去真就是那样。包括那个交通岗的岗亭、红绿灯,所有的一切,群众演员的服装、自行车等等,还有小卖部、路灯、电影院、医院,包括那个供销社,一切还原的太牛了。你一下子就带进去了,不用体验。所有的一切都给你营造出来了。我还记得冯导当时说了一句,哎,还是咱们自己搭的这个景拍着舒服。小细节包括我给孩子买冰棍的六分钱、过去放冰棍的保温桶、北冰洋汽水等等,一切都让你很惊叹。

  张静初:我第一天到达他们搭的76年唐山那条街,一进去就傻了,真的里面什么都有,可以看见我们家那个楼,从屋里走到屋外,所有东西都做的特别特别真实,对一个演员来说是挺幸运的。那天回到我自己的屋子里,虽然没有我在那个屋子里的戏,就是七岁的小方登在那个蚊帐里向妈妈要西红柿什么的,但我进去之后看到墙面上的镜子,就在那照着的时候,李晨就凑过来了,我们俩就有点恍惚的说,咱们七岁的时候可能也凑在这、这样照镜子来的。

  关于化妆

  除了地震中的特效场面,韩国团队还负责全片的特效化妆,如何让同一个演员表现30年以上的年龄跨度是另一大挑战。

  张国强:化妆部门做的伤实在是太精细了,我拍了很多照片,国内没有,它是一种玻璃胶。抹到你身上,然后用一些颜色跟你的皮肤融合。还没有完成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太像了,不得不惊叹,包括他们做的假人,假尸体,跟你摆到一起,你根本就分辨不出来。韩国特效部门制作了很多坍塌的墙体和残垣断壁,太逼真了。包括孩子断的手臂,做完之后感觉是完全裂开了,你近距离看都看不出来。包括演我女儿的张子枫那个眼眶,眼睛是肿的,口子是三角口,往外渗血,我的天啊,简直让我惊叹。

  李晨:这次我从17岁演到39岁。化妆还是沿用了冯导《集结号》特效的班底,我也是第二次和他们合作,因为《集结号》的时候就有过接触,在拍摄的时候,他们会给演员很大的表演空间,就是说我把造型给你定位到27岁,你只要讲台词就好了,我给你化成39岁的妆,你都不用太顾忌你是不是需要往成熟上演,你站在那里一看就是那个年龄,他们真的帮了我们很多忙,而且他们的设备真的太专业了,比如说在画老年妆的时候,我们是用一种特殊的乳胶,很薄的先刷在脸上,然后再蘸粉底,这样能够看不出来,乳胶和粉底结合在脸上的时候会让你的皮肤质感没有那么饱满,然后他们在你皮肤撑开来的时候画,然后一松手,你的皮肤上就会有很细的皱纹,这种细微的皱纹如果放在电影银幕上会非常清楚,我们的妆不是用粉饼化在脸上,或者是用笔,他们是用一种喷枪,像给汽车喷油漆一样。他们会有一个气泵,但整个设备就缩小了十倍,是手持的,然后他们会有一个大的颜料箱,里面有一百种颜色,他会用各种颜色在你脸上做局部的效果,喷上去的颗粒和画上去的是很不一样的,喷上去的会非常非常的细致,因为电影会放大很多倍嘛,一个近景,一张脸就是3米或10米,甚至更大,所以他们做的每一个细节都特别的到位,我的老年妆要化一个半小时,帆姐的一个最老的老年妆曾经在现场化了7个小时,很累的,就坐在椅子上也不能动,大家还必须把她的头扶住。

  李晨(关于断臂):主要是用电脑特技把我的胳膊擦掉,在胳膊的断点上画一些标记,将来他们会在那里做特技,然后我就正常演戏就行了。之后再拍一遍需要我要把胳膊抬起来,因为要看到刚才被手臂挡住的后面的景物,这样才能进行电脑特技制作,后期导演为了美观,让方达套上一个假肢,带上一个手套,这样我只要保证我的胳膊时刻处在一种静止的状态当中就可以了,所以我每次拍戏的时候都要特别克制自己手部的动作。

  艰难拍摄

  虽然已经有多年的拍片经验,但《唐山大地震》对于冯小刚导演来说还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冯小刚:最艰难是对整个地震氛围的营造,这个效果的营造对技术要求很高。我们的电影工业还是比较薄弱的,所以要有很多的外援,要请韩国的、英国的、南非的等等,大家一块儿来做这个事。拍摄的时候因为时间和季节的原因,好多都是几乎不能克服的困难。老实说,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当时觉得每一个坎都过不去,而且在你面前有无数道坎,但当你把它们都克服以后,现在再问我,反而觉得好像也没有那么难,也都过来了,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时候也让我非常感动。

  王中磊:《唐山大地震》对我们的挑战是很大的,尤其在技术层面。在剧情推进方面我们比较自信,尤其是这几年间我们和冯导对电影的理解也越来越接近,当你的电影面对的是非常大的观众群时,它的主题和情感都应该是主流的。这部电影和原著小说的不同就在于情感的归属问题,因为小说在情感归属方面是比较灰色的,它更多描写了灾后人们在内心深处受到的压力,我们在影片中最终把这种压力变成了回归。大众需要得到的一种情感的宣泄,这个电影做到了。

  地震的那场戏,一开始我们运用了比较传统的方法来拍摄,比如天崩地裂,房屋倒塌和震颤等场面,用传统拍摄方法会限制导演的画面感,因为这种方法通常不会有大场面的感觉,尤其是没有一个连续感。首先观众看到的是很小的景别,其次镜头是不连贯的,这个肯定会严重影响视觉冲击力。虽然地震的场面在电影中仅仅占了十分之一,但它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观众对于后面主人公们心理变化的理解。必须让观众感受到灾难的真实和残酷,主人公的人生和心理变化才会显得更加合理,所以我们最终经过权衡决定更换另一种拍摄方法。剧组动用了目前最为先进的拍摄设备,让景别的大小和镜头的连续性都达到相当高的标准,但这部分的重拍也把我们的拍摄期拖长了一个多月。

  陈国富:小刚是一个非常熟练的导演,他已创作了很多不同的类型的电影,但《唐山大地震》对他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挑战,他在拍摄《集结号》的时候曾经烦恼那些战斗场面怎么实现,这次他面对的是一个巨大地震的虚拟再现,这其中牵涉的技术问题真的超过一般观众能够想象。过去我们在电影中看过一些比较简单的关于地震的描写,镜头可以抖,但是剧中人物在演出的时候他是脑子里面想象地震,假装身体的反应,但这样他和摄影机的抖动是不会同步的,所以看起来很不自然。拍地震有一个技术门槛,你是不是要把整个景搭在一个可以制造地震效果的装置上面,这是一个大工程。还有在筹备的过程中,小刚非常苦恼的一个问题是这么大的一个景,最后要把它全部震垮,这些问题对于导演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虽然整个地震的镜头在电影中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在很多方面它都突破了华语影片的制作规格,剧组也请了很多国外的专家来帮忙。

(责任编辑:午小饭)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