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娱评 > 大腕专栏

谢勇:我们的伤痛是否该如此抚平?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谢勇
2010年07月29日10:00

 

  报告冯导,我流泪了。进电影院时候,我还以为自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精英知识分子,以为自己能够像一个叫熊培云的家伙一样耍酷,这家伙在围脖里说:

  “刚看完唐山大地震,没有一滴眼泪。其一、知道这是人造地震(分得清戏里戏外,我看恐怖片都会睡着);其二、大牌演员太过眼熟,让我很难进入戏中的悲情(女小演员几幕戏除外,这也让我更喜欢阿巴斯找当地人拍的地震电影);其三、剑南春的三次植入广告太过分,从家里追到墓地,连上坟都不放过。”

  培云兄算是我的偶像,我自以为自己能像他这般理性坚强,能将清醒进行到底。可是,事实上我不是,严重不是,电影一开眼我的眼泪就在酝酿,因为很少进电影院看电影,所以大银幕上出现了老唐山的街景,那时代人们的衣着面孔,老厂区的家属院——还有,所有这些因为还没有被时代抛弃,散发出的生机勃勃和自,这时候我鼻子就酸了。据说整个电影有28场哭戏N大泪点,得承认,就这极端脆弱的德行,我压根就没有关注到泪点与泪点之间的间隔,因为作为伪知识分子,又一直想装出客观冷静理性的样子,抑制住自己的泪水,整部电影都在较这个劲去了,最后终于是感情战胜了理智,草根情怀压垮了精英态度。想想也难怪,毕竟被CCTV教育几十年了,一看到春晚宣布国泰民安太平盛世我还激动呢,一看到灾民被安置的像过年一样我会异常欣慰,感谢国家,我其实从来就是劳动人民的一员,现在连房奴还没有混上呢,这一切都决定了我应该是冯导重视的观众,不属于他鄙视的那一拨,所以最后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我轻轻擦去脸上的泪水,不带走一片纸巾。

  可是,对不起冯导,让我矫情一把,这电影真的只能打七十分。这和哭不哭没啥关系,其实您肯定清楚,当年有个台湾电影叫《妈妈再爱我一次》,在大陆赚的眼泪也许真能把某一处长城弄垮了,当然,眼泪多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可能是保护资金不到位,也可能到位了但干别的去了,年久失修,或者该处长城生而不幸,处于未来宇宙CBD延伸地带,上面被行为艺术上了个大大的“拆”字,引来的艺术家做裸体俯卧撑,总之,长城倒了,可那电影真就进入电影史了吗?

  对,估计有人会说,这是部主旋律兼商业电影。甭扯艺术什么事。可是,第一,在一部告慰灵魂的,或者说打着告慰逝去灵魂的旗号的电影里这么执着加入植入式广告,这是不是也太执着了一些?第二,将主旋律和商业完美结合在一起的电影,怎么看着都是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混搭在一起,而且实际上我们也清楚,这种混搭往往不是两个制度好的部分混搭,而似乎是恰恰相反的一种状况。

  这就难怪这部电影一开始就受到有关部门的格外关心了。相对于去年那部“见过大爷”,这才是真正的集体创作样板戏呢,而且人家怎么不谈艺术?冯导自己都招了,他现在不是娱乐圈,是混文艺圈的,而且不是那种体制外的京城文艺圈,人家是主旋律文艺圈了,是人民日报发文章捧了,是可以取代张艺谋车成为样板戏旗帜的冯小刚了。

  有评论说《唐山大地震》是一部关于中国式苦难的寓言,照我说,这是一部关于中国式苦难的谎言。仔细看看,除了天灾,基本上都是健康向上自强不息终有回报。最后大家都活得挺幸福,估计这就是有关部门格外看重这部电影的原因吧,引一段奇文做结尾,看懂的同学请举手:

  “一段时间内,中国电影创作也曾出现过这种生存局面的荒凉无奈和生命意识的荒谬无助,边缘化的现实处境、挤压下的人生情状,勾勒出残酷的现实图景,不主张和解,不寻求救援,作者在这种展示中保持着“零度情感”,电影中的紧张关系对观众形成了强大的压力。这些电影作品在实现现实主义电影的突破、改写电影表现的虚假性上有它的独特作用,但并没有被观众广泛接受,电影中的紧张关系对观众构成了一种“强迫式压抑”,此类电影的市场萧条也就在情理之中。

   打破“零度情感”,就要在电影的紧张关系中实现和解,对价值和意义的求证就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延伸,这也是电影通向广大观众的必由之路。拥抱终极价值、拥抱真实意义是需要善良素质和饱满情感的,真理的朝圣之旅还需要持久的耐心与毅力,它远比把面纱撩开、把伤痕揭开更艰难、更执着,所以,这种富有情感的艰难执着也就更容易打动人心,更容易赢得观众,这样的结局显然在意料之中。

  要是没看懂,我就翻译下:总之,是老天爷王八蛋,不许胡乱联想……

  谢勇( 谢勇(专栏作家 大学教师)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特约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孙吉顺)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