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影 Movie > 《唐山大地震》-主页 冯小刚作品 > 新闻动态

《唐山大地震》突出温暖 养父与原著大相径庭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2010年07月25日15:07
《唐山大地震》海报
《唐山大地震》海报

  2007年岁末,河北唐山市委书记通过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找到冯小刚,希望能请他拍摄一部反映唐山大地震的电影。他向冯小刚表达了拍摄这部影片的两个诉求 一是表现唐山大地震和唐山人的苦难,二是表现唐山在灾后重建中经历的一系列变化。

  唐山市的邀请,让冯小刚想起了几年前读过的小说《余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一块坍塌的预制板下压着一对年幼的孪生姐弟,但救援条件只允许抢救其中一个,另一个则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情急之中,心痛欲绝的母亲选择了弟弟。然而造化弄人,预制板下的姐姐并未被残垣夺去生命,但却从此对母亲的选择充满怨恨。多年后,姐姐最终理解了母亲的痛苦,重新回到了久违的家庭。

  冯小刚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唐山市委和广电总局领导听,他的思路得到了认可。

  《唐山大地震》的编剧是苏小卫,苏小卫以前都用笔名“思芜”给老公霍建起写剧本,《那山那人那狗》《暖》《生活秀》等多部剧本在国内外获了几十个奖项。昨日,苏小卫接受成都商报记者的独家专访,在苏小卫眼中,《唐山大地震》不是全景式的灾难片,而是带有文学色彩的情感电影。“把这样一个很生活化的电影交给我做,就是要写出一部温暖、富于情感的主流电影。”

  成都商报:能否谈谈您是如何介入到《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的?

  苏小卫:我是中途介入的,据我所知,制片方在剧本运作方面遇到了一点困难,请电影局张宏森副局长出出主意,张局长推荐了我。我最先见到的是王中军先生,他拉着我讲了一个多小时,我大概明白这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电影,和冯小刚导演交流我印象最深的一个词是温暖,他说这应该是一个温暖的,有感情的电影。我一向是这样写电影的。太大的历史题材和深刻的话题我也不擅长,我喜欢写人生和情感,所以一开始就挺有兴趣的,我说先写个提纲吧,你们觉得行就合作,觉得不行咱们就都别提这事了,我比约定时间提前好几天就交了提纲,他们也觉得不错,于是就往下做了。

  成都商报:说说《唐山大地震》与原著小说《余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改编的过程中,什么内容被保留了下来,什么东西被去掉了?

  苏小卫:原著是剧本的起点,也是这个项目的向导,一个确定以唐山大地震为表现内容的电影,很容易被编剧写成类型化的灾难片,大家对那一类影片的套路都很熟悉了,《余震》为电影提供了一个文学的起点,引领创作走出了类型化的模式,也使呈现在大家面前的电影有了新的面貌,所以我们都很感谢小说作者,但是起点不一定是终点,从小说到电影,肯定会有改变,但你要我具体说就很难,看了电影的朋友再看看小说就知道了,简单说是保留了小说大部分国内的内容,去掉了国外的故事。

  成都商报:影片中,陈道明饰演的父亲形象与原著《余震》的出入很大,这个人物的性格非常丰满,是典型的中国慈父的形象,当初是怎么考虑的,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改动?

  苏小卫:养父的军人定位是创作前就规定好了的,王中军服役过,他说当年唐山救援他们是主力,应该写进电影。所以剧本就按一个军人的身份和状态去写养父了,军人的言行比普通人更自律、更无私,肯定与原作中的养父相去甚远。可能因为导演也当过兵的原因,养父的形象很有军人的气质,他很普通,但他对唐山和养女的感情打动了观众。

  成都商报:徐帆饰演的母亲的角色背负了太多的悲情,却仍有让人感动的个性,您怎么认识这个角色?您怎么评价徐帆老师的表演?

  苏小卫:一个母亲在危机中做出了一个绝望的选择,没有人指责她,但她自己不能原谅自己,这种自责影响了她后来的生活,这不是一个虚构的极端的故事,这就是所有母亲的情感。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我儿子出生时有过短暂的缺氧,每当他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我都不责备他而是责备自己,我固执地认为如果我尽早剖腹就可以避免缺氧的发生。

  成都商报:在《唐山大地震》即将启动的时候,发生了汶川大地震,在您看来,影片中有关汶川大地震的戏份在影片中起什么样的作用?这部分戏份是如何设计的?

  苏小卫:《唐山大地震》是有时间跨度的选题,从过去写到今天,汶川地震发生在今天,作为一个写地震的剧本,不应忽视这个事件的存在,加之汶川地震期间,唐山百姓主动驰援汶川,一度感动中国,我们在剧本中也铺垫过双胞胎在行为意识上的不约而同,所以设计了“汶川相遇”的情节,为回家做铺垫,我自己觉得这样的设计是合理的。特别是在一个故事中的两次地震,32年的跨度,国家发生的巨大变化也有所呈现。

  成都商报:冯导来成都在接受采访时说,《唐山大地震》是一部给人疗伤的电影,尤其是对经历过地震的四川人,您怎么看?

  苏小卫:希望我们的电影可以告慰逝者,歌颂重生,表达感动,传递亲情。如果说唐山地震时我还是一个没什么阅历的中学生,2008年汶川地震时,我已经是一个成年的公民,和很多普通的中国人一样在共同面对灾难的过程中行动和思考,我觉得这场灾难教会了我们很多,《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凝聚了很多人的努力和劳动,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和肯定,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在延续这种感受和思考。

  成都商报:电影最后解开了母女之间的心结,您觉得人的心灵可以重建么?

  苏小卫:我希望所有受伤的心灵都可以重建。

  (成都商报)

  

(责任编辑:叶子)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