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视 > 新版《红楼梦》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主页 > 新闻动态

新红楼高收视伴“红雷滚” 旁白失当细处失神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0年06月29日09:34

  高希希(在线看影视作品)版的《三国》刚结束首轮播放,上周末,李少红版的《红楼梦》就在上海青岛、成都等地多家地方电视台开始首轮播出,并且在东方电影频道获得了3%的平均收视,开创了近三年来上海地区播出古装戏收视率最高的开局。

  不过,高收视并不等于好口碑。虽然高举忠实原著的旗帜,但新版《红楼梦》得到的观众评价并不比以“戏说”为乐的新版《三国》好多少,有人甚至称其为“红雷滚滚”,其中不少议论集中在怎样才是“重视原著”上。

  旁白照搬,尊重原著还是不求甚解

  新版《红楼梦》甫一开始,大量旁白就“雷”倒了观众。剧中不少旁白直接照搬原著中的语言,让人产生听评书、看连环画的错觉。对此,李少红曾经说过,考虑到“90%的观众对文本不熟悉,他们只能依靠注解”,而照搬则是“希望能完整体现原著精髓”。不过,观众对此并不领情,在他们看来,剧中长篇累牍的旁白实在是低估了观众的接受能力。

  一边以“念书”来画蛇添足,一边却用旁白来“偷换”镜头语言和演员表演。剧中人物性格的刻画,甚至一些关键情节的展开,都被旁白大包大揽。有观众注意到,在元妃省亲一节中,原著里元春和贾母等人泪眼相对,不忍作别又无奈“皇家规范,违错不得”的感人场面,到了剧中只被一句生造出来的旁白“直至三更,元春方告辞家人,起驾回宫不在话下”而轻松带过,硬生生把“荣国府归省庆元宵”的桥段变成了一场虎头蛇尾的奢华秀。

  有观众说得好:尊重原著,不在于生吞活剥照本宣科,而是精神内涵上的统一和继承。视听艺术不是机械的图解,过多的旁白很可能会毁掉一个原本很鲜活的影像世界。有观众分析,新版《红楼梦》在旁白上的失当,很大程度上源自主创人员的不求甚解,把拘泥当成了忠实。这与其说是为观众考虑,不如说是他们心不足的表现。旁白在这里成了一剂查漏补缺的万能药。

  细节漏洞,华丽外表掩盖内在失神

  李少红曾经表示,新版《红楼梦》中的细节都经过了考据。为忠实于原著,该剧在棚景、服装和道具上不惜一掷千金:搭建了10个A类摄影棚,包括用来拍摄荣国府的5000平方米的亚洲第一大摄影棚;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的3件华服,是苏绣大师顾文霞的“封山之作”,一件身价就达四五十万元。

  然而,在追求原著浩大场面的同时,该剧却被观众挑出了不少细节上的漏洞。黛玉初进贾府,迎、探、惜三春出场,原著中说“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但在新版《红楼梦》中却各人穿各人的。有观众指出,曹雪芹看似简单的一句描述,实际上既体现了清肃井然的王府之风,也显出了黛玉的细腻入微。被编剧一改,此番意境荡然无存,只能猜测是编剧并没有领会曹雪芹的深意。

  这样的改动在全剧中并非仅有。还是黛玉初进贾府的一场戏,王熙凤出场后,原著中写道:“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 月钱放过了不曾? 熙凤道: 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 王夫人道: 有没有,什么要紧。 因又说道: 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 熙凤道: 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 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在许多“红迷”看来,这段至关重要。曹雪芹的每一场戏都一语双关,充满弦外之音,在他笔下,此时的王熙凤绝不只是为了寒暄胡闹几句而出现,她的出场是带着任务的。这样重要的一段戏,在新版《红楼梦》中却完全不见了踪影,有网友问:“为什么我们的编剧在增删的时候不能好好体会原作的用意呢?”

  其实,没有人要求《红楼梦》像编导声称的那样一字不差地“忠于原著”。就像有人说的:无论是越剧红楼梦的增删得度、还是评书红楼梦的语汇修润,都与原著发生了远近不一的孪生再作,却在精神内涵上保持着对原著的尊重与继承。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创作者将其与自身艺术门类相匹配的衔接和再度创作。

(责任编辑:杨昊)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