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戏曲

三部剧目取胜原因逐个数 文华奖是怎样炼成的?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2010年05月27日10:16
《生命·阳光》舞台照
《生命·阳光》舞台照

《风雪夜归人》舞台照
《风雪夜归人》舞台照

 《红帆》舞台照
 《红帆》舞台照

  前晚,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在广州大剧院举行闭幕颁奖礼,备受瞩目的“文华大奖”名至实归。令人欣喜的是广州、广州军区共有三部作品荣获该项大奖!记者第一时间采访到这三个剧目的主创以及本届文华奖评委会的评委,了解到精品的来之不易,从主创到评委都表示“获奖不是唯一目的”,他们更希望做的是把新鲜的艺术创作理念和时代韵味融进现代舞台剧中,打造人民所喜爱的精品。

  《风雪夜归人》

  用肢体诠释矛盾冲突的典范

  吴祖光的经典话剧《风雪夜归人》时隔70多年后被改编成芭蕾舞剧,呈现在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的舞台上。剧中男女主人公莲生和玉春通过“无声”的肢体语言将这段凄美的爱情再次呈现,令观众动容。

  评委赵明:

  中国芭蕾舞剧又一时代印记

  文华奖舞剧评委组评委赵明认为广州芭蕾舞团的《风雪夜归人》是“中国芭蕾舞剧的又一个时代印记”。

  芭蕾舞是西方的“舶来品”,其作品大部分是像《堂吉诃德》、《天鹅湖》、《吉赛尔》等类型的西方经典,中国芭蕾舞剧为人们所熟知的还是《白毛女》、《红色娘子军》一类,《风雪夜归人》可以说是中国芭蕾舞剧的又一个时代印记。

  《风雪夜归人》从艺术性上讲,最大的突破是将西方芭蕾的肢体表达和技巧成功运用到中国传统题材中,二者融合得好,又富有时代韵味。例如该剧的音乐既是中国东方音乐的气质,同时又适合芭蕾舞表演的节奏;服装上虽然采用了东方的旗袍设计,但却不影响芭蕾舞肢体的舒展。

  “在众多的参评舞剧中,《风雪夜归人》有着自己独到的审美追求,尤其是将话剧《风雪夜归人》这个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内心独白的作品,用肢体语言将矛盾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芭蕾舞剧《风雪夜归人》脱颖而出的关键一点,结合方方面面的综合指数,该剧也更胜一筹。”赵明说。

  主创张丹丹:

  仍有上升提高的空间

  前晚,广州芭蕾舞团团长张丹丹在颁奖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两年真是折磨人啊,获奖真不容易!”

  作为中国五大芭蕾舞团中最年轻的一个,广州芭蕾舞团从成立至今一直致力于中国芭蕾舞剧的新突破、新创新。对于业界专业人士评价《风雪夜归人》是部成熟的作品,“创作了广芭自己的风格,可以作为该团的优秀保留剧目”,团长张丹丹表示,获奖的意义最重要的在于能让中国芭蕾舞得到更多、更广泛的关注。“能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中国原创芭蕾舞剧的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才是我们最希望的。”

  张丹丹很谦虚地说,拿奖很高兴,但这个剧仍有上升提高的空间,还要继续打磨。

  《红帆》

  内容取胜、震撼人心

  《红帆》取自1950年解放海南岛的题材,第一次在舞台上呈现渡海登陆作战的情景,刻画了一群有血有肉的英雄战士形象。

  评委康式昭:

  军旅文学创作的新收获

  “看了这个剧的评委几乎都对《红帆》赞不绝口,我们深受感动,深受震撼!”这是本届文华奖话剧组评委康式昭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评委们认为《红帆》虽然表现的是半个多世纪前的战争题材,但却做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融合,“在《红帆》中,我们没有看到概念式的人物,每一个都是有血有肉的,真实生动。应该说这部话剧是军旅文学创作的新收获,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融合上又创造了一个新高度。”

  康式昭特别强调说,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有思想的,有追求的”,他们在面对解放后还要冒着牺牲的危险去攻打海南表现出了真实的人物内心情感,他们有矛盾、有犹豫、有徘徊,但他们又都有着高尚的情操。这样的表现令人感到真实。

  主创傅勇凡:

  着重刻画每位英雄的个性特征

  话剧《红帆》的导演傅勇凡刚刚接过奖牌走下舞台的一刻说:“现在的心情好复杂,酸甜苦辣一起涌上心头,我们付出了,所以我们收获。”

  他认为该剧获奖的关键是“内容取胜”。他介绍说,1950年解放海南岛的战役在世界战争案例中是一个奇迹,因为通常海战的装备是要有军舰的,“可我们是靠木帆船取胜的,这本身就有许多动人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在里面。”

  此外,在舞台的二度创作中,导演着重刻画英雄群像中每一位英雄的个性特征,“例如都是描述牺牲,但都有不同的景观,三个战士最后是唱着二人转抱在一起撞向敌船,营长夫妇是在战场上相遇并一起为守卫阵地牺牲,而政委是牺牲在船桅杆上。”

  《生命·阳光》

  赋予杂技思想性,靠细节取胜

  广州军区的选送作品杂技主题晚会《生命·阳光》连演两场观众好评如潮。这部作品通过“关爱生命、珍惜阳光”这一主线,在编排上狠下工夫,把生命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基本情感,用杂技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令观众叹为观止,“以前看杂技,觉得就是玩技巧,而且很残忍,但《生命·阳光》却让人看得很舒服,是一种欣赏,引人入胜”。

  评委宁根福:

  演员、舞台呈现有突破

  《生命·阳光》2009年就在全军文艺汇演中夺得剧目金奖和总导演奖,但这个团队一口气都没敢喘,不断打磨,寻求突破和高成功率,对艺术的执著精神体现了军人气质。

  此次艺术节文华奖评委宁根福高度评价《生命·阳光》作为一台杂技晚会在演员表现、舞台呈现方面的突破,《生命·阳光》以当代人的视野和胸怀,用古老而现代的杂技晚会对“生命”“阳光”做了生动的诠释。“这些演员都有着过硬的杂技功底,但同时他们在舞蹈语言、形体美、运动技巧和杂技极限上都样样精湛、细腻、生动地融入到杂技表演中,令人叫绝!”

  而从技术上看,该剧目展示了当今杂坛一流水平的杂技,含金量高,杂技本体特征也得到充分发挥。

  主创李亚平:

  将不同艺术融入杂技

  战士杂技团团长李亚平是学体操出身,后又学习舞蹈、编导,最后又转向杂技编排,她告诉记者,通过《生命·阳光》她要呈现出对杂技的一种全新的理解,“我将体操、舞蹈、体育运动等不同门类的精华、亮点,以一种最为现代人所接受的形式融入到杂技表演中,这是我多年想做的,《生命·阳光》做到了。”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杂技很难表现有立意、有主题的东西,因为杂技不同于戏剧,而《生命·阳光》在这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并得到了业界和观众的认可。

  在这台由12个杂技节目组成的杂技晚会中,每个节目都彰显着不同的个性,一如其名《生命·阳光》,有的节目力求呈现的是“透明、朝气”,有的则要呈现一种“竞争”状态,“男女双人舞的软功表演在技术上不是最难的,但却表现得非常唯美,通过他们表现出来的‘阳光、和谐’之美来感动观众”。而其中一些高难度的杂技如高空走钢丝、顶级、腾跃等也寓意现代社会中激烈竞争。

  此外,李亚平说《生命·阳光》也是靠“细节取胜”的,“我们没有一次大的切光,舞美设计很流畅。”

  (文/本报记者 刘艳)

(责任编辑:炊烟)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