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海润影视制作的电视剧《战士》正在北京影视频道热播,收视率一路走高并一度突破8个点,人们纷纷大赞其震撼的视觉效果和全新的剿匪故事,被业内人士赞为最真实剿匪剧,然而也有部分网友对剧情的设置存在不少质疑和争论。如今的论坛阵营分为力挺《战士》的“支持派”和质疑《战士》的“反对派”,并围绕剧中的几个争议点开展了一场不逊色于华山论剑的“湘西”版论剑。
被劫走的5个女兵 |
争议一:五个女兵是否值得救?
反对派:为了拯救5名女兵,解放军出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么多战士完全可以在云贵决战中驰骋沙场,为巩固新中国基业增添一份雄厚的力量,却为了这5个素不相识的女兵默默无闻地惨死在湘西的土匪手中,真不值,为他们感到可惜。
支持派:当然值得救了,虽然只有5个女兵,但也是咱中华大家庭中的一员,是我们血浓于水的兄弟姐妹。如果对被俘的女兵不管不问、置身之外,那就是对土匪肆意猖獗的纵容,也就变相地成为土匪的同党共谋,如此一来,那解放军的意义何在?解放军又如何在人民心中立足?
主创回应:拯救女兵诠释的是一种战士精神,是人性主义光辉的凝化与弘扬。战士只需要做什么,而不用知道为什么,至于是否值得救,或拯救的是谁,不是职业军人应该考虑的问题。
女兵与战士交换场面 |
争议二:拿女兵换战士太荒诞?
反对派:好不容易从土匪手中抢回一个女兵,怎么能让何金茹做人质把战士郑二喜换回来,既然战士的使命是为了救女兵,为什么又乖乖地把女兵给土匪送回去?既然是拯救女人的一部电视剧,为什么总是把女人拿出来挡枪子?情理不通,剧情设置太荒诞。
支持派:这也是无奈之举,在当时敌我势力绝对悬殊的情况下,除了拿何金茹去换,别无他选。我们都知道,湘西是中国的“盲肠”,土匪盛行民风彪悍,十万大山有十万军,而郑虎臣的小分队只有6个人,无疑是以卵击石。而他们经历了战场上血雨泪的考验后,产生了一种浓厚的兄弟情,无法分割。就像郑虎臣在剧中所说的那样,“何金茹是女兵,郑二喜是我二叔,如果让你选,你也难办。”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郑虎臣在做这个选择时的无奈与纠结。
主创回应:国民党特务在湘西潜伏了十几年,精心设计了一个个圈套,而郑虎臣的小分队只有6个人,在没有做准备的情况下进入敌方的圈套,可以说被逼上了绝路。在绝地求生的情形下,这种选择不失一种突破和自救的方式。
郑虎臣审问土匪叫天虎 |
争议三:解放军杀土匪太残忍?
反对派:第一次看到解放军如此对待自己的敌人,为了问出文工团员的下落,拿起冲锋枪毫不犹豫地就端了土匪的老窝。即使看到身负重伤的土匪,也绝不手软,甚至比土匪更土匪,完全颠覆了解放军在我们心中的光辉形象。
支持派:换位思考,如果你在那种身陷狼窝的情况下,要想生存只有比狼更凶狠,只有比他们更残酷才能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面对手无寸铁的普通老百姓,我们当然要宽容相待,以人为本。那如果你面对的是一群面露狰狞虎视眈眈想取你性命的土匪,难道还要先礼后兵以德抱怨?如果不能做到具体事情具体对待,那不真成了迂腐的代名词了吗?
主创回应:这是一部力求真实反映剿匪历史的战争剧,在拍《战士》前做了大量的调查和准备工作,也采访了很多当年剿匪战斗的亲历者,剧中的很多战斗情节都是真实发生过的。
解放军装备齐全 |
争议四:美式装备在作秀?
反对派:剧中的美式装备的确很酷,颇有种美国大兵的风范,而且战士使用的武器也非常潮流,但是他们身上背的露营装置好像从来没见他们用过。每个人背着厚重的行军毯和齐全的手电、刀和食物等生活用品在大山中日行百里,仿佛是在作秀,如果没有作用还不如轻装上阵呢!
支持派:十几公斤的装备一方面体现了战士的特种兵身份和专业化的作战能力,另一方面也告诉观众当时的湘西土匪形势是多么复杂和严峻,需要如此齐全的生活供给和随时准备夜宿的艰辛。装备不是在作秀,而是一种电视剧表达情感的意象象征。
主创回应:导演赵浚凯说,生活是一个很琐碎的东西,既然要拍电视剧,我就不想再把这些琐碎的东西展现出来,而且在《战士》中我更想表达的是一种崇高的人性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