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2010国家大剧院歌剧节 > 新闻动态

歌剧《西施》声情并茂 西施很平民勾践很寡情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0年04月20日09:00

  ■歌剧:《西施》 ■出品:国家大剧院

  ■演出日期:2010年4月17日国家大剧院

  ■编剧:邹静之

  ■导演:曹其敬

  ■主演:张立萍、戴玉强等

  ■读家:心中的湖

  ■推荐指数:★★★★★☆

  ■一句话点评:在平民基调中,表达西施的爱国情怀,显得十二分的平易近人。

  看了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西施》,心情很不平静,那一首首诗一样的咏叹调始终在耳边回旋。《春天的鲜花开满伤痛的祖国》、《请你用手指向越国》,无一不昭示了西施的爱国情怀。爱国放在西施身上似乎有点高大,但这部剧从平民化的角度把这种高大解释得天衣无缝,君王被掠,战乱纷繁,铁蹄践踏,皮鞭高举,一介草民又如何安然度日?西施和所有的越国人一样企盼的是国泰民安,在这个大前提下,西施的自我牺牲精神显得既合乎逻辑,又难能可贵。

  关于《西施》的版本很多。有的是出于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让西施得胜归来,和范蠡泛舟西湖,圆了爱情梦,看了这些戏之后的突出感觉是尴尬,有些细节好说不好听:西施笑嘻嘻地和范蠡叙说我在吴国的时候如何如何迷惑吴王,那感觉很不是滋味,因为没有一个丈夫或情人愿意听自己的女人如何和别人有染,范蠡也不例外。

  而歌剧《西施》以纯悲剧的形式讲述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虽然不是大团圆,但震撼力无与伦比。这部剧的优势在于戏剧冲突十分强烈,每一场戏都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不但没有平淡的过场,就是看似无心的闲来之笔,也用得十分贴切。最典型的是《浣纱》和《沉江》两场戏,《浣纱》就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既巧妙地勾勒出平民百姓的生活画卷,又扼要地交代了西施的身份,把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表达得十分充分。平民百姓真的没什么奢望,女人们清晨在江边浣纱,嬉笑逗闹唠家常,就是最平凡,最满足的日子,这也是西施一直所渴望的生活。西施的单纯在于她时时刻刻想着自己是个越国人,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到浣纱的江边,过平民百姓的日子。为了这个简单的目的,她甘愿做吴王身边的定时炸弹,并不被吴王的锦衣玉食所俘虏,这也是她能坚守十年的心理基础。平民基调的朴实无华,徐徐地托出了西施的爱国情怀,显得十二分的平易近人。

  如果说《浣纱》拉开了西施悲剧的序幕,《沉江》就是在《浣纱》的烘托下,把西施的悲剧推向了极致。这两场戏在互为烘托中不但完美地塑造了西施的个人形象,更从一定程度上反衬了越王勾践,西施越单纯、越平民化,就越能比出越王——作为一国之君的口蜜腹剑。越国复兴之后,西施换上越国的服装,满心欢喜地等待着越王兑现当初的承诺,幻想着江边浣纱的美好情景,但等来等去,等到的是将她沉江的消息,喜与悲在瞬间转化,观众与角色在火山口上同呼吸共命运。无须多说,勾践的本性一目了然,冥冥之中,和历史上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只能共患难,而不能同欢乐”的评价敲在了一个点上,人物性格的强烈反差被披露得淋漓尽致。西施的悲剧是中国历史上反复上演的悲歌之一,奉献者对国家的坚贞不渝在传神的表演中感天动地。

  歌剧有着很多独特的优势,在宣泄感情方面,似乎比中国戏曲更直截了当,所有感情风暴全都通过歌曲丝丝入扣地传达出来。独唱声情并茂,合唱推波助澜,正如《西施》的作曲雷蕾所说:“一切发自内心的咏唱,都是苦难和抗争的呼喊,都是生命和挚爱的传承,因此,无论旋律是低回还是高昂,无论歌声是深沉还是嘹亮,这种呼唤和传承,都将会是永恒的。”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炊烟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