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 > 电影 Movie > 电影新闻

《弹道》聚焦3-19枪击 被评既不娱乐也不深刻

来源:京华时报
2010年04月12日09:27

  2004年发生在台湾的“3·19”枪击事件虽已结案多年,但民调显示,大部分台湾民众并不认可调查结果。随着陈水扁贪腐弊案的浮出水面,越来越多人从感情上相信,当年的枪击案是他自导自演。但若抛却感情因素,只论证据,所谓“自导自演”仍然只是一种猜测,真相仍然扑朔迷离。

  电影《弹道》直接把猜测描述成了事实。电影是艺术创作、是虚构,电影人可以有自己的倾向性,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臧否人物——这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弹道》除了用影像坐实某种猜测外,它还提供了什么。从故事框架到各种细节,电影情节多数来自坊间已流转多年的传说。除非对“3·19”枪击案一无所知的观众,否则《弹道》谈不上任何新鲜感;但如果你真的对背景一无所知,这个故事又未免过于平淡和老套。假设《弹道》是在枪击案后一两年推出,陈水扁还在台上,必定轰动。但迟至今日上映,“倒扁”再安全不过,这样的虚构不免让人小觑。

  娱乐性不够,那么《弹道》是不是可以多一点让人深省的内容?枪手的幕后主使到底是谁,这当然要追查;但为什么一次失败的行刺能够逆转整个选情,这就不需要追问吗?如果民意这么容易被操弄,那么民主的价值何在?虽然《弹道》中偶见让人眼前一亮的台词,比如“要争取选票,就要争取最大的悲情”等,但它到底没有在这个方向追问下去,最终浪费掉这样一个大好题材,使自己沦为很一般的警匪片。

  孙学仁和徐瑜昌这一对上下级的设置,本来是影片的神来之笔。小人物在政治强压下或自保或犬儒,或抵触或抗争,最能见人性的丰富和深度。可惜孙学仁的过快转变以及转变后义无反顾的残酷冷血,忽视了人物心理的多重层次,最终结果是无限放大了人性里的“恶”。虽然影片最后安排了两个年轻人的街头相视,但他们斗争的动力和勇气,到底是来自青春的荷尔蒙,还是来自历经诱惑和打击后,依然对人类的正义和公义怀有的信心,影片仍然语焉不详。

  

责任编辑:雷公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