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 > 独家频道 > 互联应用 中国创造 > 中国创造-新闻动态

卫视“相亲”陷入版权战 综艺中国创造迫在眉睫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黄杰
2010年04月06日07:53
中国创造
[提要] 江苏卫视“相亲”类节目《非诚勿扰》,在小长假内依旧如火如荼地上演。即使,他们刚刚被湖南卫视申诉到了广电总局层面,理由是涉嫌抄袭《我们约会吧》,而后者也是一档电视“相亲”类节目……[我来说两句]
“宝马女”遇到“菊花男” 《非诚勿扰》VS《我们约会吧》

  搜狐娱乐讯 江苏卫视“相亲”类节目《非诚勿扰》(高清在线观看),在小长假内依旧如火如荼地上演——即使,他们刚刚被湖南卫视申诉到了广电总局层面,理由是涉嫌抄袭《我们约会吧》——后者也是一档电视“相亲”类节目,唯一区别是,他们拥有英国原装节目《Take Me Out》的独家引进版权。

  湖南卫视第一副台长、总编辑张华立告诉搜狐娱乐:“其实是英国公司认为他们的版权在国内受到了侵犯,希望我们出面来维权。作为我们来讲,其实很清楚国内的版权现状。”语气多少有些无奈。如他所说,这样的“纠纷”在国内综艺节目“跟风”成性的背景下,其实屡见不鲜。江苏卫视的回应就能说明问题:“我们购买了《谁敢来唱歌》版权,其他卫视不也做了《挑战麦克风》吗?”

  数位专家接受搜狐娱乐采访时不约而同地认为,讨论谁抄袭了谁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说白了都是模仿国外节目。他们更关心、也显得更核心的问题是:中国的综艺节目,尤其是内地的电视台,何时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中国制造:“舶来综艺”走俏的13年

  包括清华大学教授尹鸿在内的诸多专家认为,讨论湖南江苏“相亲”口水战没有太大意义,最重要的原因是,这样的情况在内地实在是已经屡见不鲜:“你很难去界定,究竟哪部份、哪些元素能够算得上是抄袭,国家在这方面也没有明确的规定。而且,归根结底,这都是从国外学来的模式,不是你原创的,在你模仿的同时,很难避免被别人再度模仿。”

  按照专家估算的数据,现在活跃在荧屏上的综艺节目,90%以上都能在国外找到原版模型。如果将1997年《快乐大本营》上星播出看做综艺走红元年的话,那么这13年来,30余家上星卫视都是在朝一条路进发:成为“舶来”综艺节目的内地制造商。其中,湖南卫视因为步子迈得最早且最快,得以跃为省级卫视的龙头。


  这13年来始终没变的是,每当一种新类型的节目经过内地化制造风靡荧屏后,就会产生无数版本的跟风之作——《玫瑰之约》曾令观众耳目一新,到2002年时全国各电视台模仿甚至复制这档节目的达到30家;《超级女声》平地崛起后,2006年选秀节目多达20余档;《我爱记歌词》走俏后,国内同类节目将近10个。造成的后果是,越来越多的节目生命周期变得短暂,选秀教母龙丹妮曾发出感叹:“现在一档节目最多也红不过3、4年。”

  如果说这13年有什么变化的话,那就是从“湖南模仿港台欧美、其他卫视模仿湖南”,变成了电视台统一共识、单独地向海外求经;从几乎完完全全的照抄,变成了部分要素的创新本土化;2007年10月1日起,《中央电视台版权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全面试行后,电视台的模仿从“偷偷摸摸”,变成了引进版权的“名正言顺”,这也是为什么湖南、江苏会产生“版权之争”的必要背景条件。

  吴宗宪(在线看影视作品)在还没有来内地“捞金”之前,曾经对台湾媒体表示:“内地综艺节目要落后港台几十年。”对于当时起步只有10年的内地综艺节目来说,这句话固然锥心却也是事实,在当时的背景下,学习和模仿海外其实也无可厚非——就像不少业内人士认识到的那样,任何人都没有立场去责怪那些奉献努力过的电视人。但也必须承认,用模仿的途径站稳脚跟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的综艺要想真正崛起的话,必须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

  中国创造:“综艺输出”的路漫漫

  就在两家省级领军卫视为此打响“口水战”的次日,第三届《综艺》年度节目在京颁出。重庆卫视《龙门阵-现场》获奖,年轻的女制片人在致辞中说:“我们节目很年轻,只有8个月不到,我们也不敢说有多少观众多大的影响力、做得多么好,但我们是百分百本土原创的,这个奖,要谢谢的是组委会对原创节目的关注和肯定。”

  台下坐着数十位传媒大学电视栏目编导系的研究生,颁奖典礼结束后告诉搜狐娱乐,这是他们当天印象最深的获奖感言,原因是“有些心酸”。

  体制问题是“中国创造”最大的拦路虎,包括“主体市场化”和“版权保护”两个主要方面。尹鸿教授认为,市场主体即电视台数量过多,是造成跟风者多、创新者少困局的原因:“实际上各个国家电视基本上都是垄断竞争行业,都是少数几家电视台在全国市场上,只有中国几十家电视台在一个市场上,同质化难以解决。”

  张华立不认同这个观点:“恰恰相反,是因为没有市场主体,湖南卫视是市场主体吗?不是,它是事业主体,这就是很怪的现象。事业主体在跟市场发生联系,市场做不了主,才会发生一窝蜂的情况,法律没有明确条例所以管不了,市场也无法进行自我调控。”

  在张华立看来,阻碍“中国创造”最核心的问题是,创新和版权得不到相应的保护:“知识产权和版权保护有漫长的路要走,这也正是内地内容创新和生产止步不前的根本原因。”

  人才问题也是“中国创造”急需解决的困境。长久以来,湖南卫视在30余家省级电视台中,担任了“策划、编导团队训练营”的角色——他们的骨干往往从基层培养和选拔,从下至上形成了竞争和创新的氛围。而其他绝对多数卫视,为了能迅速提高收视率和影响力,往往选择从湖南卫视或者港台“挖角”,而不是花时间和精力去培养新鲜血液。《北方传媒研究》主编孙宝国在其论文中提到,2004年4月,英国广播公司(BBC)开始执行一系列围绕电视节目的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在此后的五年内,节目制作人应该成为公司的核心,而不是行政管理人员和计划人员;公司85%而不是当时76%的资金应该花在节目上。业界早在数年前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当时传媒大学试图建立专门、对口的综艺娱乐编导策划专业,但最终却不了了之。

  令人庆幸的是,电视人在努力向“内地创造”的路上前行,即使步伐还显得有些蹒跚。同样是第三届《综艺》年度节目评选,由专家、媒体、观众三方构成的评审团,将年度节目、年度制片人、年度主持人、最喜爱电视节目四项大奖,颁给了《天天向上》。如果从其前身《越策越开心》算起,这档原汁原味的本土节目已经有8岁高龄,上星后迅速红火,却鲜见有跟风模仿者——有学者在论文中总结原因为:“节目流程可以被模仿、5人组的主持架构可以被模仿,但是用娱乐的方式,来推广传统文化和美德,这是《天天向上》的核心,是无法被模仿的,原创的魅力正在于此。”

  此外,仍在模仿和借鉴国外栏目的电视台,也试图在“舶来品”中加入更多的本土元素,不少专家认为,这也许正是“中国创造”的起步所在。陷入纠纷的各例“版权案”,一方面反映了内地原创能力的薄弱,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版权意识的觉醒,而这,也许正是“中国创造”乃至“综艺输出”步入良性循环的希望所在。

  附:内地综艺版权大事纪

  2001年,《梦想成真》制作方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国家版权局申请电视节目形态专利和版权保护。这是中国内地电视节目制作方首次试图申请节目形态专利和版权。

  2005年7月,欧洲最大的跨国电视制作发行公司——弗莱蒙托媒介公司(Fremantle Media)亚洲版权总监伊迪认为,《超级女声》涉嫌版权侵犯。

  2006年1月,《传奇故事》栏目经江西省版权保护中心批准,进行版权保护登记,这是首个依法进行版权保护登记的电视栏目。

  2007年5月27日,中国首届传媒业知识产权保护论坛在北京举行,这种专门针对传媒业而举办的知识产权论坛在中国内地尚属首次。

  2007年10月1日起,《中央电视台版权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全面试行。

  2008年,知名的省级卫视都采用了购买国外电视节目形态版权的方式进行节目形态创新,以避免陷入节目形态版权之争。

  2009年3月12日,BBC环球公司在中国内地的节目形态版权代理机构——北京世熙传媒与湖南卫视、泰国正大集团三方签署了《挑战麦克风》第一季节目形态版权的销售协议,标志着湖南卫视成为内地首家把自主研发的节目形态版权,销往全球的卫星电视经营机构。

  

  我来说两句 查看评论
拒绝“山寨”节目
“舶来品”应该加上中国特色
创新之路任重道远啊
责任编辑:news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