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 > 电影 Movie > 电影新闻

《越光宝盒》口水与票房齐飞 90后鲜花80后板砖

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
2010年03月25日15:47
《越光宝盒》海报
《越光宝盒》海报

  原本是淡季的三月电影市场今春注定不平静,上映四天就斩获6000万的《越光宝盒》在票房走高的同时,也迎来口碑的两极分化:一边是90后年轻观众认为“笑了就好”,力挺《越光宝盒》是一部不错的喜剧片;另一边是曾经的“大话迷”痛斥“葡萄”刘镇伟晚节不保,名为向经典致敬,实为圈钱糊弄观众。

  老影迷“倒戈”批“骗钱”

  尽管刘镇伟在写给80后的公开信中称《越光宝盒》是他送给影迷的礼物,但连他自己都始料不及的是,对《越光宝盒》提出最大质疑的恰恰是那些曾经最忠实的“大话迷”。这些曾经的“大话迷”们犀利地指出刘镇伟早已“江郎才尽”,《越光宝盒》不仅无法达到《大话西游》让人“笑中有泪”的水准,使用的笑料也是恶俗低劣,胡乱拼凑的“恶搞”在一个半小时里对观众狂轰滥炸,让人食之无味。而网友“三错”更毫不客气地将《越光宝盒》评价为“贱片”,近音“钱片”,反过来读就是“骗钱”。

  记者在影院的随机采访中也发现,很多观众对《越光宝盒》中过度的“恶搞”并不看好:如曾志伟版诸葛亮念叨个不停的“略懂”、郭德纲版曹操的挥洒长发扮女装、郑中基扮演的 “清一色”没完没了的 “屎尿”、包租婆包租公反复重复《功夫》等段落都被认为是滥用,不仅让人笑不出来,还多了几分反感。而调侃“鸟巢”、“毒奶粉”和“艳照门”等情节也与剧情没有直接联系,有生搬硬套之嫌,“除了特效和明星,大部分桥段大学生自己剪辑都可以做得出来。 ”观众黄先生如是说。

  同时,58位明星的 “跑龙套”虽然满足了观众对阵容的追求,但实际上表演并不出彩,像阿娇的出场就让很多观众大呼莫名。而主角郑中基夸张轻浮的表演,也让影片的爱情主线看起来毫无诚意,观众李小姐不无遗憾地说:“这几年刘镇伟一直是这样的套路。挺感伤的是他用了那么多周星驰的段子,最后周星驰也没出现。 ”

  90后更理解“葡萄”?

  观众评价的两极分化,从网友对《越光宝盒》的打分中就可见一斑。在一些网站上,《越光宝盒》分别获评5.8分和5.4分(10分满分),双双游离在及格线周围。但在另一些网站上,《越光宝盒》则得到了4.3分(5分满分)和7.9(10分满分)的高分。可以说,相对一些70、80后影迷极度失望后的 “愤怒”,90后影迷对《越光宝盒》的力挺来得更直接,反击看不懂的人都是“OUT(过时)了”!一位自称是90后的网友就认为 《越光宝盒》很对他的胃口,批评80后“跟不上时代”,“少了共鸣的片子不是好片,可是为什么在你们没有共鸣的时候也一口咬定我们也不会有共鸣呢? ”

  对此,媒体人程育海认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是情有可原的,毕竟刘镇伟惯用的套路是70后、80后所熟知的,但对90后来说却很新鲜。如果单单从剧本结构的完成情况来看,刘镇伟已经比当年执导《大话西游》、《东成西就》时有所提高。影评人荣超也指出,轻易指责刘镇伟“骗钱”并不客观,“很多东西需要沉淀下来过后再看,现在你接受不了,但你需要时间去消化。当年《大话西游》在香港不也被说成是骗钱吗? ”

  刘镇伟称光环是“魔咒”

  面对种种质疑,在接受记者的电话采访时,刘镇伟大呼委屈。在他看来,很多影迷只是“放不开《大话西游》的包袱”,自己头上的光环也越来越像一个“魔咒”。他坦言无意去创造第二个像《大话西游》那样的经典,执导《越光宝盒》也只是希望能推出一部让观众轻松一笑的疯狂喜剧,“我的出发点不是写一个很峰回路转的故事。既然《大话西游》已经是很美好的回忆,为什么不把它放在心里当个宝贝,还要去打破它呢? ”

  刘镇伟说,从他最初开始做导演,争议就一直存在。但观众能买票进影院,就说明大家对他还是接受的。当被问及是否因为《机器侠》的票房失利才转而重拾“无厘头”时,他先是哈哈大笑,继而感慨他一定要 “郑重澄清”:“我拍《越光宝盒》的时候,《机器侠》还没上映,我根本不知道会失败,还希望它很好呢!记得《机器侠》的评价也是很极端,可我觉得我一定要继续努力尝试,不然怎么会成功?现在我觉得,如果不挂‘刘镇伟’三个字,大家看完电影就会觉得很好笑;但是有了‘刘镇伟’,大家又会想到《大话西游》。 ”

  至于《越光宝盒》中恶搞近年多部大片缺乏新意、明星过多让人眼花缭乱等质疑,刘镇伟表示,虽然他是一个根据直觉拍片的导演,但绝对不会偷懒,比如引用《泰坦尼克号》的桥段看似老套,其实完全符合《越光宝盒》的剧情发展。而且故事本身就需要很多人来参与,多让观众看几个明星,不是更好吗?

  票房高不等于电影好

  随着《越光宝盒》票房越过6000万,有媒体早早预测,刘镇伟也将进入“亿元导演俱乐部”。诚然,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走进影院轻松一笑,高票房也不再是难事,但正如去年王晶凭借恶评如潮的《大内密探零零狗》加入“亿元俱乐部”一样,影片在取得高票房的同时,也在考验内地观众的接受底线。

  细究这些喜剧电影的拍摄思路,不难发现,从《家有喜事2009》到《大内密探零零狗》,再到《花田喜事2010》和《越光宝盒》,刘镇伟、王晶、黄百鸣等香港导演无一不是打着 “重温经典”、“恶搞”的旗号,以全明星阵容为噱头,一再颠覆九十年代的香港经典喜剧电影,可谓是集体的“炒冷饭”。 “冷饭”炒得好也算是美味,但这类喜剧影片的制作往往急功近利,仿佛只要加几句网络流行语,来几个夸张造型就万事大吉。这种以丑为美的做法,在无形中将“恶搞”和“恶俗”划上了等号。

  其实,喜剧的制作不仅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更需要精良的制作和到位的表演。可惜,当香港导演们不约而同高呼“内地电影市场好”时,他们看到的只是内地观众的“钱包”,走的还是“金钱至上”的九十年代中期香港商业电影一窝蜂跟拍、翻拍、抄袭的老路。但观众显然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上当受骗,当刘镇伟在影迷心中“江郎才尽”,当《花田喜事2010》票房口碑皆“败北”,香港喜剧电影导演或许真到了应该回头反思的时候。

  

责任编辑:CL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