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娱乐频道 > 八卦频道 > 内地八卦

专访王学圻:左手男人 右手寂寞

来源:搜狐娱乐
2010年01月11日23:47

  在北京的秋天,在一个摆满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老物件的院落里谈论艺术,和王学圻,多奢侈。而墙外的胡同里,槐花悠悠地开着,像山里的桃花晚开似的,这里的槐花也落得晚。主人家端来一杯清茶给王学圻,说,一般人我是不给他沏茶的。王学圻说:那我谢谢你了。

  写人物采访总免不了揣测之嫌。本来不认识的两个人经过一次谈话,其中一个人要对另一个的生平具细指点评说,这是很让人汗颜的一件事。何况坐在我对面的是王学圻,他的年龄,他的经历,他背后漫长的中国建国史。简单来讲,他走过的桥未必比我走过的路多——都市化进程,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地方都建了环绕城市的高架桥,我每天都在这些桥上奔走;他吃过的盐却一定比我吃过的饭多——如果我们将盐理解为那些撒在伤口上会疼的物质。

  他现在就坐在对面,我不动声色地打量他,一件黑色套头衣,一条烟灰色长裤,亮的皮鞋还没着尘。这是王学圻吗?那么谁是十三燕,他因为这个被陈凯歌(在线看影视作品)称为“可能是你等了一辈子的角色”而走入时尚媒体的视线,得到香港导演陈可辛(在线看影视作品)、陈德森的青睐出演《十月围城》中招揽七大影帝的核心人物,获得金鸡、金马最佳男配角双提名,也走入了时尚媒体的视线。可是如今在这座位于北京东四八条的宅院里,十三燕又在哪里呢?人们喜欢十三燕,不分男女、不分年老年少,因为十三燕身上有这个时代的缩影,在这个崇尚成功的时代里,他代表我们一切理想主义的心酸,和现实主义的悲情。在他把眼光掉过去的瞬间,我似乎感觉到了十三燕附体的魂魄,然而只是一瞬间,秋日下午的阳光带着阳光里一切的尘埃将我们覆盖了。

  “我在学习原谅,原谅别人的谎言,善意的。”

  我不太愿意提及《黄土地》、《大阅兵》,这些在八十年代让第五代浮出水面,也让王学圻走进一线演员的片名,它们属于尘埃的一部分。但我也不太愿意提及《十月围城》、《麦田》、《建国大业》,在这些最近热映或者即将上映的电影里,王学圻只是一个配角。人们更喜欢议论的是他和范冰冰的老少配,而他那么谦卑地、想明白一切地去配合这个话题,一次次地将自己放低,一次次地说“接这个角色时,我还担心冰冰是不是愿意,毕竟我是这个年纪的人了… …”这也让我心酸,人真的需要那么“识时务”吗?我们那些飞扬的岁月究竟去了哪里?我们可不可以偶尔举一举彼得.潘的飞行棋,像圣艾修伯里那样开架飞机去夜里飞行。

  我请王学圻谈一谈他自己。就是你,对面的这个人,怎么看自己?他几乎不假思索地说:“优点就不用说了,当然我有缺点,我在生活中有时候很急躁,我缺乏耐心,说一遍还不行,说一遍你还不明白,我就急了。”他指的应该是媒体曾经报道他在路上开车,前车刮蹭了他的宝时捷,他下车寻衅的事情。所谓的寻衅也不过就是指着车窗要训话对方几句,而结果看见对方是女的,也就算了。对一个女性主义者,这未必是一个好消息,为什么是女的就算了,难道女人天生就比男人开车差吗?——我的意思是王学圻似乎一生都在在意别人怎么想,别人怎么看,却从来不可能真正把握住时代的吊诡。他从小生活在机关大院,长大后生活在部队大院,他一生都和这个社会有些隔阂。我相信此刻坐在对面的他也不舒服,在这个杂乱的,闹哄哄的,一堆各色人等往来穿梭的环境。

  于是,我问他,“你舒服吗?现在。”他答:“我不舒服,我不习惯这个环境,我想给它归置归置,但我担心我归置完了,你们一星期都找不着东西了。”于是我再问他,“你对诚实怎么看,你撒谎吗?”“当然,我撒谎,有时候你不能要求别人不说谎,如果他说出来会让本来平静的生活天翻地覆。我在学习原谅,原谅别人的谎言,善意的。”事情总是这样的,事情总是有点奇怪的,总是那些试图真实地面对自己,面对他人的人,会斤斤计较于自己的不诚实,而那些将谎言当成天经地义的人却从来难得自我反省。

  王学圻是个自我反省程度很高的人——这样下判断真不好,那么让我换个说法,我看见的王学圻是个善于自我反省的人。几乎任何一个抛向他的问题,他都能在瞬间给出最接近于本源的回答,你会感到这些问题他自己都是想过的,反复想过,于是他又说:“我知道自己有哪些问题,我也想改,但我改不掉。”

  这样的人注定是寂寞的,太了解自己的人总是寂寞的,就像在一片白茫茫的大地上,树就是那些树,雪也是那些雪,清晰明确,缺少自我沉醉也缺少自鸣得意。王学圻谈起雪,那是在他刚刚当兵的时候,在辽宁那一代的山林里,他第一次看见齐腰深的雪,他第一次知道原来雪可以这样大。他的战友告诉他,山里有一种火红羽毛的山鸡,一次只能飞50米,你追着它跑,跑过50米它就飞不动了,一头栽到雪地里,你抓住它,那就是一次美味。他于是和弟兄几个信了,去山里,在齐腰深的雪里追火红的山鸡,它确实是一次只能飞50米,可它不是栽进雪里就不出来了啊,它停一下又飞50米,停一下,又飞50米,就这么… …飞了一天。王学圻们也追了一天。直到棉裤已经冻得梆硬,他们回到连队,没有山鸡在手,只有惩罚,罚站,站一天不许吃饭!

  王学圻呵呵地笑,笑着说,这是最好的谎言,后来他们就用这个话去骗新战士。那是第二年,新兵蛋子又去雪地里追山鸡了!王学圻们已经是老兵了,他们躲在后面笑,等那些后来者们梆硬着棉裤回来罚站… …而山鸡… …火红的山鸡,别去追它,让它在雪里,在山里。

  “将一个戏吃到骨头里”

  他额头上有三道抬头纹,而他的眼睛依然是清澈的,尽管很深,在他想让它们变得深邃的时候,他也会摆姿态。在他想摆姿态的时候,我们谈起他的父亲和儿子——这个男人的上游与下游,他的父亲对他很严厉,母亲也是,对于他们王学圻不愿多谈。他谈他的儿子,那个从小被他强迫推板寸的儿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儿子回家,王学圻一看,好嘛,头发都到腰了,他做了个手势在前胸与腰的部位比划,“还能放后面,扎一马尾… …我什么都没说,我以前说过,等你工作了我就不管你了,爱怎么留头怎么留,只要社会允许你,我不管。”

  儿子这次没有遭到不公正待遇,蔫蔫地又把那么长的头发剪了,大概总是这样,当反抗的时候却发现权威忽然销声匿迹,于是偃旗息鼓,略有失落。儿子说这父亲是让他骄傲的,而父亲呢,大概能够成为儿子的骄傲就是父亲最大的骄傲。

  王学圻收敛着他的霸气,他不可能像在《麦田》《十月围城》里那样,像《麦田》《十月围城》里的城主商人那样,“我想娶谁就娶谁!富甲一方,妻妾成群”在现实生活中他很少提他的太太,只是透露太太已经去澳洲。可是每天早晨王学圻还是八、九点就起床,擦地板、擦桌子、收拾家里,他喜欢他的家里始终保持部队里的秩序,“那是一个简单的环境,不像社会上那么复杂。”王学圻在意“简单”环境里人们不一定简单的目光,接一个角色他能想很久,要想想接了这样一个角色领导怎么看我,同僚怎么看我,大家怎么看我啊。

  这不像十三燕?不,这最像十三燕。十三燕在意世人怎么看他,怎么看戏子,十三燕一辈子都在计较着自己的身份,他保卫他的身份犹如保卫他的性命。这更多的是跟自己的内心较劲,外人只能看见一个强势的十三燕,他把他的柔软和软弱都放到了戏里。

  “在戏里,那就是一个享受,没有那么多规矩”,可是戏剧也能照进现实,“有时候我在生活里遇见一件事,我一看,怎么跟戏里的事一样啊,这事我在戏里经历过啊!这感觉就跟做梦似的!”他看着我,我问他,那你喜欢这感觉吗?“喜欢!我非常喜欢!有时候我还发现自己的反应跟戏里人一样,我就照着他的那个反应做了。”

  这大概就是王学圻所说的,“将一个戏吃到骨头里”,不是每个人都敢于这么做,王学圻是爱戏入骨的,于是将他的现实生活淡化了,在现实生活中他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除了偶尔控制不住爆脾气,几乎没有任何出格的事,然而在戏里,一旦他将自己的生命投入一个戏里,他就从一个谨小慎微的人变成一个大勇若怯的人,他真的可以不管不顾,他真的可以和盘托出,他真的可以过了今天没有明天!

  这是王学圻,是另一个他,也正是这个他,让多少影迷、戏迷为他痴迷。在戏里他就是一个战士!一个将自己的生命和盘献祭的战士,这份感情太深,从他的眼睛里一直向后收、收、收,收到无穷的深渊里去,在那里有一切戏剧与艺术的魂魄,在这个世界与那个世界的门口,我们看见了王学圻。

  “艺无止境,我到现在才知道。”

  一切接近美的东西,都会使我们不安。王学圻就是这样一个在他的屏幕上,在他的照片里时时让我们感觉到一种不安,有一种向往的人,这或者要归功于多年的话剧舞台。在他年轻气盛的时候,他并没有富甲一方、名利双收,而是在话剧那个有点冷落却无比严苛的舞台上,一次次,一晚晚地接受着成功与挫折,成功与挫折都是短暂的,剩下的大段大段的时光属于无数次的磨练、体验与接近。

  接近众水之源的艺术之神,而造物也不过就是一种艺术。

  “戏剧和电影不一样,电影、电视都是一次性的,话剧在不断地重复,我就总在琢磨,今天这么演,明天我能不能那么演,我在不断地实验。”

  “你怎么试?通过台下观众的反应吗?”

  “对!”他的手猛地一挥,带着远大于现实生活中的力道,“话剧舞台上更多的不是靠语言,不像影视剧中总在说啊说的,在话剧中声音只是一个表现形式,后排的观众甚至听不大清,最主要的就是你的动作。”

  所以这成就了电影里王学圻的身板总是那么一板一眼,你甚至感到他的每一步路都不是乱走的,走得有方寸,走得有拿捏,他即便不说什么,也好像在用他的身体对你说着什么,他引得你要去侧耳倾听,听寂静里的无声胜有声,他带你进入了那么一个用心灵去体会的境地,你有点害怕,可又觉得过瘾,你希望他多说一点,再多说一点,却不愿意承认自己听见了。这是话剧的魅力,王学圻是一个话剧的使者,他把话剧的精魂带进电影,大家都看见了那么一个奇异的东西,却谁都说不出来。

  所以是王学圻,他走过八十年代的电影启蒙,走过世纪末,走进新世纪的喧闹,走进商业,依然无损,反而有益。只是他。

  这时候你会原谅为什么他也当过导演,也拿过蒙特利尔电影节的大奖,却为何没有像陈凯歌、张艺谋那样成为霸气一方的大导演,在运筹帷幄中挥斥方遒,为什么他还是在这儿,在做一个演员。

  “我后来自己也想了,或者我更喜欢的还是当一个演员,”他又想过了,是的,他都想过了。在第22届蒙特利尔电影节上,当评委会主席给他授奖:“王你为什么不高兴,你知道这个奖的份量吗?”那时候他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他没有告诉主席,他不是不高兴,他只是快哭了,他只是心里有一种说不上的、放不下的委屈。

  那是积攒了三年的委屈,三年的时间,他放下手头一切工作,专心地搞这个以杨丽萍为核心的电影《太阳鸟》,但是换来的很多说法仅仅只是“你在骗杨丽萍的钱吧”——这对一般人可能算不上什么,可是对内心极度自尊的王学圻来说,这句话的重量不亚于一座山。他压在王学圻的心上,就像最后一根稻草压在所有辛苦、艰难之上。

  “那时候我把五十多场戏做成小卡片装在口袋里,天天带在身上,没事就拿出来看,还可以这样叙述,还可以那样叙述,后来剪片子,我剪了一年多。三年下来,等于我一个大专也读下来了,一边学一边读。”

  这是将他揣摩角色中每一个动作的方法运用到导演工作中,太精致、也太辛苦,付出太多总是要委屈的。王学圻表演的一个特色是,在影片中他的动作非常细腻、传神,而他并不太经常运用眼神,或者说他只运用一种眼神,一种非常定的、非常深的眼神,这种眼神不但形成了他个人的标志,也很接近于“于无声处”的艺术精髓。然而话剧的馈赠也带来问题,在《梅兰芳》中王学圻才发现他可能过于注重形象、动作的造型,却忽略了声音的造型——或者也不是忽略,而只是没有那么深地认识到。

  反反复复仍然是王学圻,反反复复仍然不是十三燕,凯歌导演说:“学圻,这还是你,不是十三燕”,凯歌导演有一天晚上突然兴奋地找到王学圻说:“学圻,你试试看换一个声音!”终于在王学圻拔了一个高调之后,陈凯歌兴奋地说:“学圻,十三燕出来了!”

  他现在又在拍摄王小帅的《日照重庆》,“这是个很现实的故事,人物个性很压抑,在生存、工作和家庭之间挣扎。“艺无止境,我到现在才知道,”王学圻意味深长地说:“年轻的时候他们说艺无止境,我不懂,那还要怎么演啊?现在我知道了,我还可以演得更深。”

  “那您认为艺术是什么呢?”我仍然不动声色,我等待一个石破天惊的答案,然而没有,他的回答就像他在生活中跪着擦地板的姿态,“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一定高于生活,要去设计。”

  “我想把自己的经历,自己体验到的都设计进去。”

  王学圻出生于1946年,他小时候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演电影,他长在北京城的市政府机关大院里,自觉得跟大院外的人是有点儿不同的,他还没有来得及想自己要怎么跟大家不一样地过出自己独特的人生,就被时代的潮水一冲下去,上山下乡,又回城,进了工厂当了工人。然而他命中注定喜欢围城,他终于凭借文艺进了军队,成了空政的一名军官,他一直想有表现和平时代高科技军人的好作品,然而时代未必如他愿,人们更喜欢看他去当马贼,于是他当着马贼进入了新时代的潮流,在这个沸腾的喧嚣的新时代,人们喜欢从他身上看看中国一路传承下来的印记,那种每个人心里都有的中国结,说不清道不明的中国结,在王学圻身上鲜明着,也隐匿着。

  而那也许并不特别,只是在开跑车、喝香槟的新时代,在大街上露背装和露脐装齐飞,金头发与红头发一色的哈哈镜里,人们其实也在暗暗怀恋雕楠木里,苕丝绸里,莺莺燕燕都还只低头含笑的年代里,松柏比法国梧桐更能表心迹的笔墨里,王学圻正襟危坐沉吟着的那一句:“可别人会怎么看我。”

责任编辑:布鲁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