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娱乐频道 > 电影 Movie > 《阿凡达》电影 - 主页 > 相关报道

卡梅隆的华丽冒险 解密《阿凡达》高身价之谜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文/海盗王
2009年12月22日08:07

《阿凡达》曝光画中画片段

  几个月前,二十世纪福克斯得意洋洋地宣布:他们投资发行的《阿凡达》的制作成本控制得很好,只花掉了2.37亿美元,低于《加勒比海盗3》的3亿和《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2.5亿,在有史以来最昂贵的电影中才排在第四位。福克斯的举动很好理解,最贵电影不但不像最卖座电影那样风光体面,反而经常是不祥之兆,老是跟赔钱货这样的词成双入对,像2007年的那部《冒牌天神2》,花掉了1.75亿,自动加冕为史上最贵喜剧,可是全球票房只得1.73亿,令环球公司高层痛不欲生。

  可是,没过多长时间,福克斯大概对《阿凡达》的盈利能力心高涨,又主动爆料,说《阿凡达》制作加营销成本,总共要花掉5亿美元。那么,詹姆斯-卡梅隆到底烧掉了多少美元,《阿凡达》究竟是不是有史以来最昂贵的电影呢?卡梅隆在好莱坞一向有大手大脚的坏名声,他的前一部作品《泰坦尼克号》就是电影史上第一部制作成本达到2亿美元的电影,那可是在二十世纪的1997年。而且,我们都知道,该片的预算其实是1亿美元,结果超支了1亿美元。卡梅隆那次甚至在剪辑室放了一个刀片,旁边一张纸条上写着:仅供片子砸锅后自用。

  3亿美元啊,用的还都是廉价演员

  据福克斯的竞争对手估计,《阿凡达》的制作成本至少是3亿美元,与《加勒比海盗3》持平,并列为影史最贵影片。考虑到《阿凡达》中没有拿高薪的明星,而《加勒比海盗3》有三位高薪主演,挣2000万美元的约翰尼-德普,挣1700万的奥兰多-布罗姆和500万的凯拉-奈特莉,那么《阿凡达》绝对是贵得令人窒息了。

  至于2.37亿美元这个数字,倒也不是福克斯存心扯谎。卡梅隆拍《阿凡达》,已经不像拍《泰坦尼克号》时那样执拗得孤注一掷,为了一个镜头花百万美元重新定制整套豪华餐具,为了达到完美效果而超时超期工作,把剧组几百号人逼得各个几乎要精神崩溃。用《连线》杂志的话说,就是“55岁的卡梅隆已经不需要在墨西哥海滩造半条远洋邮轮了”。但请注意,制作周期长达四年的《阿凡达》的原定上映时间是2009年5月22日,2.37亿应该是按期完工时的成本,但卡梅隆提出需要增加半年的后期制作时间,这样多出的6000多万就应该是用在了这上面。

  接下来的问题是,使用大量电脑特效,一半以上画面都有CG镜头的《金刚》和《2012》也分别只干掉了2.07亿美元和2亿美元,凭什么卡梅隆就要搞特殊化,多花1亿啊。

  简单来说,《金刚》里只有金刚这么一个由计算机生成结合真人表演的烧钱大王,而《阿凡达》里到处都是这种家伙,人类只不过是些配角。《2012》的故事毕竟发生在地球,很多场面都可以实景拍摄,而《阿凡达》是凭空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世界——潘多拉星球。无所不能的上帝创造世界都需要六天的时间,半人半神的卡梅隆创造潘多拉星球及其上面的瑰丽生命,当然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财力。

  他们说:真要开始弄这个,我们就完蛋了

  科幻电影的成本往往与独创性成正比。事实上,早在1977年,卡梅隆就有了《阿凡达》的最初创意。1993年,他成了电脑特效公司数字疆域的共同创始人。他当时最想拍的是《阿凡达》,而不是《泰坦尼克号》。

  他来到数字疆域跟他的伙伴讲述《阿凡达》的创意和概念,说他的主角是些10英尺(约3米)高的蓝皮肤外星人,他们腰细,四肢异常强健。卡梅隆希望这些人完全用计算机生成,但看上去要跟真人一样自然生动。结果,对方告诉他,这不可能做到。因为要花掉难以计数的时间和钱,再者,当时的计算机硬件也不足以支持这样的特效。其中一个视觉艺术家直截了当地告诉他:“真要开始弄这个,我们就完蛋了。因为我们做不到,根本没有这么先进的技术。”

  卡梅隆于是开始单干,当初为了完成《泰坦尼克号》,他放弃了导演酬金,当影片为福克斯带来滚滚财源后,他们没有忘掉他,为他开出了共计7500万美元的分成,这样,他就有自己开发新技术的资金了。

  2000年夏天,卡梅隆有了一个新点子,他将把《阿凡达》拍成一部3D电影。他邀请与他合作过《深渊》和《泰坦尼克号》的摄影师文森特-皮斯来到他在太平洋的游艇上,名义上是进行深海摄影,探测那些二战中的沉落海底的战舰。其实卡梅隆是想和他一起开发高清3D摄影机,3D电影不是新玩意,但老式的3D电影技术很不靠谱,常常会让观众头痛不止。

  在两人提出最初构想后,他们说服索尼开发了一种便携式的高清3D摄影机,传统的这类摄影机足有450英磅重(200公斤左右),而新式的3D摄影机只有50英磅(22公斤左右)。更关键的是,得有人使用这套摄影和放映系统,卡梅隆说服了年轻导演罗伯特-罗德里格兹在拍摄《特工神童3》时使用这套技术,结果大获成功,该片全球票房超过2亿美元。

  2002年,《阿凡达》获得生机,因为新西兰胖子和他的野心勃勃的维塔工作室创造出一个喜欢喃喃自语的秃头怪物——咕噜姆,采用动作捕捉技术,完全用计算机生成。后来,维塔工作室和乔治-卢卡斯的工业光魔一道成为卡梅隆的合作伙伴。

  接下来,卡梅隆又全世界到处跑,劝说放映商安装3D银幕,他的说辞是:电影即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但在2005年前,全美国也只有80多面3D银幕。对卡梅隆来说,他还需要更多3D银幕,因为同样题材的影片,3D电影肯定比普通版本的耗资更大。

  有人正在模仿上帝,创造万物

  到2005年,卡梅隆的3D电影拍摄技术已日臻完善,他开发出一种跟人的视觉同步的立体复制摄影技术,以及动作捕捉技术的升级版——表演捕捉系统,这套系统的要点是,在人的头部和全身安装上百个极为微小的摄影机,这些摄影机会捕捉人脸部的表情和身体动作,将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转化率高达95%,而特效人员在这些表演的基础上制作潘多拉星球的土著纳美人。

  在这套系统的帮助下,真人表演和计算机生成角色之间的界限就消失了,但毫无疑问,《阿凡达》作为尝鲜者,要耗费巨资开发大量的软件和硬件。至于实景拍摄,在洛杉矶拍摄31天,再加上在新西兰的一个月,也就用了两个月多一点。然而后期制作工作量异常巨大,几乎每一个镜头都需要经过计算机进行特效处理,而整个后期制作成果要用掉两年以上的时间,是一般超级特效电影的两倍以上,这就不难理解光是追加投资就有6000多万美元之巨了。

  卡梅隆还请来南加州大学的符号学家保罗-弗拉莫,为他创造出一套潘多拉星球土著——纳美人使用的语言纳美语,弗拉莫是2005年8月开始工作的,在与卡梅隆进行了大量讨论后——卡梅隆是那种事必躬亲,而且啥都懂的导演,他自创了纳美人的基本语法结构,发明了很多专属于纳美人的名词,以及语音语调的变化。

  弗拉莫用了13个月的时间编写出一部叫“如何说纳美语”的小册子,然后教会演员们使用这门新语言,这就意味着,虽然演员们实际拍摄只用两个月时间,但剧组要用掉更多的时间学习纳美语和进行排练。弗拉莫的工作还不止于此,他还要跟卡梅隆一道,为潘多拉星球上的所有动物、植物以及地名命名,而且每一种都要有英文名、拉丁名和纳美语三种名字。最后,再来几位作家把这些编写成一本350页厚的潘多拉百科全书。

  2005年的春天,卡梅隆认为拍摄《阿凡达》的时机已经成熟,便找到福克斯的高层,要求他们为自己出资拍摄这部影片。为了让他们放心拍出1.95亿美元,他找到一种稳妥的办法,那就是建议福克斯先出几百万美元给他拍一部30秒长的《阿凡达》实验短片,用来展示他使用的各种新技术完全可用。在维塔工作室和工业光魔的帮助下,《阿凡达》实验短片打动了福克斯的高层,他们于是痛快地为卡梅隆开出支票。一部实验短片即花掉500万美元,这是只有卡梅隆才能使出的大手笔。

  

  
责任编辑:逃逃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