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娱乐频道 > 电影 Movie > 金马奖 第46届金马奖颁奖典礼 > 新闻动态

“侯孝贤效应”席卷台湾 新生代原创力马不停蹄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文/木卫二
2009年11月25日01:54

   【提要】第46届台湾金马奖颁奖礼于11月28日晚上在台北县盛大举行,戴立忍的小成本影片《不能没有你》在创作奖项上大获全胜,包揽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台湾年度最佳电影四项大奖。侯孝贤任主席后的首个金马奖,一洗前几届商业大片称霸金马的局面,叫人忍不住好奇,号称要用金马这个平台,为大华语电影圈带来更多个性化创作力量的侯孝贤,还会为金马带来些什么……[评论]

独家专访侯孝贤:内地频获奖 香港功劳大

向摄影师致敬

   金马奖的战略调整跟台湾电影的衰退在时间上几乎是重叠的,二者就相当于鱼跟水的关系。这段期间,很多台湾导演放慢了创作速度,或者作品拍得不成样子了,也有例外的,像侯孝贤就没有放慢创作步伐,接连入围戛纳,在世界上发挥影响力,被欧美评论界誉为是2000年以后世界最重要的导演之一。尽管金马奖已失去以往地位,侯孝贤却不管自己身居何位,尽心尽力,四处去帮忙救场。这点在他上任第46届金马奖主席后变得更加突出,侯孝贤试图做大华语电影的概念,促进两岸电影的交流,扶植青年电影人。

    我的地盘我做主 台湾电影的根在蔓延

    我们只能隐约猜测侯孝贤的存在始终会对15人评审团有一些影响,比如打个照面、有所暗示,其实都还是合乎情理。毕竟初审复审刷掉了多数影片之后,几个重要奖项摆在评委面前也仅有四个选项,算得上相对轻松了。对比焦雄屏主政时代,这届金马奖去掉了费比西等奖项,节俭了不少。某种程度上,这也杜绝了留点面子的可能性,所以今回《如梦》和《脸》输得是体无完肤。

    《不能没有你》的完胜从侧面说明,这届金马奖是在力挺台湾电影。这部电影是台湾本土制作,受到当地观众支持的电影,自然而然,它就交由台湾的电影奖项来最终肯定。前面有年中的台北电影节(这恰恰是侯孝贤策划创办的一个电影节),现在有年底的金马奖,戴立忍喜迎重庆,《不能没有你》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2009年年度最佳台湾电影。

    从底层写实角度上考虑,《不能没有你》跟《儿子大玩偶》时代的侯孝贤非常相似,不知名的小人物、卑微的工作和人世间最简单的亲情联系。即便侯孝贤在近十年里很少碰触这类题材,文艺到死,然而从戴立忍的黑白影像和情感克制当中,他是不可能看不到自己当年的影子。面对这样在坚持的年轻人,不卑不亢,谦逊温和,侯孝贤还有什么拒绝的理由?他只有变相地鼓励,毫不动摇。

    侯孝贤给金马的定位可能就是人性,太人性的。《不能没有你》拿到中国内地可能司空见惯,但在台湾,它无疑还是很有代表性的,即便它造成的影响深度和广度确实无法跟《海角七号》相提并论。这样的电影没有试图煽动观众,却给观众带来了一定的思考。它可能做得不够好,然而这样的行动无疑是值得鼓励的。也正因有如此多的假设前提,《不能没有你》的脱颖而出就是件再明白不过的事情了。对比另外几个影片导演,他们跟侯孝贤的距离不是更远么?  

作为金马奖的主席侯孝贤为打开华语电影新局面一直在做着努力

    那个传说中精力不减的侯孝贤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杨德昌的《一一》成了人生最后一部作品,蔡明亮蜷缩在仄小封闭的城市里,李安的精力更多放在美国好莱坞那边。新世纪以来出现了一个空当,当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因而台湾电影的领军人物有且只有一个人选,那就是侯孝贤。自1989年《悲情城市》在威尼斯获得金狮奖后,侯孝贤走上了通往大师的飞速道路,欧美地区的慕名崇拜者不计其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侯孝贤连续入围戛纳电影节,接受松竹和奥赛博物馆邀请拍摄命题电影,他越来越频繁地参与各项活动,发挥自身影响力。

  侯孝贤本想借《千禧曼波》开始一个宏大的城市梦,他打算用十年时间来描绘台北这个都市,结果计划告吹。三段式的《最好的时光》原本打算由他执导一段,另外两段留给年轻导演来接手,后来电影还是被他一个人给拍完了。侯孝贤的确想改变台湾电影,多做点事情。当年大骂侯孝贤害死台湾电影的家伙早已销声匿迹,又或者不知道躲在哪里喷点口水发点小财。在《海角七号》之前,人们都希望有卖座片来拯救台湾电影,然而恐怖片《双瞳》和《诡丝》无法胜任,《十七岁的天空》反而拉开了一股拦不断的同片洪流,青春片、纪录片,这些都无法拯救台湾电影。

  在这种窘迫的形式下,侯孝贤如何保持个人创作力,答案就在于侯孝贤拍的电影早已脱离了台湾这个载体。他的电影就用那么几个演员,主创班底渐成固定模式,他的融资计划都是借助海外公司和国际资金,至于台湾观众和票房,那简直是可有可无的一项选择。既便如此,只要侯孝贤还在拍片,他仍然代表着台湾电影的最后荣耀。一部不痛不痒的《红气球的旅行》,美国文艺小众立刻把他封为上品,五体投地尽情膜拜。侯孝贤是戛纳和威尼斯的座上宾,第60届瑞士洛迦诺电影节更是发了终身成就大奖,可见他的成就确实得到世界公认。

  江湖大哥侯孝贤的无奈与努力

  杨德昌从未拿过金马奖的最佳导演,侯孝贤的影片从未拿到过金马奖最佳影片,这是金马奖留下的最大罪状,其中一项已经无法弥补。相比杨德昌愤然与金马奖决裂,蔡明亮大倒苦水最后还是被招安收编,侯孝贤的态度似乎相对温和,他出任过金马奖评审,不时会抛头露面下以示支持。事实上,侯孝贤另行主导策划了台北电影节的成立,用以跟金马奖和金马影展分庭抗拒。

  金马奖本是个政治色彩浓厚的电影奖项,它的几十年发展就是一本时局风云实录。先不翻跟新电影的恩怨旧账,在90年代末,金马奖就已经孱弱得奄奄一息。这个奖项丧失了它赖以生存的特色,那就是台湾电影不争气,孬得没什么好说。一旦至此,无论金马奖引入再多的香港电影和内地电影,这都无法真正挽回它的声誉和辉煌。金像奖始终坚持发现和肯定港产片,这点一直没有动摇。但金马奖不能,如果它真的把香港电影和内地电影隔离在外,那么这个奖项真的可以寿终正寝。于是金马奖渐渐做成了华语电影的大联欢,更多时候给人一种这样的感觉:没领到赏钱的人重新聚在一块儿分猪肉。同一拨人跑完了香港和大陆,又在年底粉墨登场,尽是老料。因为金马奖倍受多番势力操纵,它做过了太多错事,自毁城墙之余把自己名声也搞砸了,进而这个奖项也失去了它的权威价值。有那么几个年头,金马奖简直是看都不能看,星光黯淡到极致。

  焦雄屏把金马奖的弱势归结为评审体制不公,照理说金马奖是华语三大奖里面口径最大、包容度最强的,可为什么从外表看起来,它反而是最弱相的。好比今年华表奖,明星云集,然后即便年底金马还未揭幕,我们却都知道它肯定连华表都比不上。华语电影的制作中心已经发生了转移,不在香港更不会在台湾。内地市场被打开后,这一切不可更改。有观众就有一切,有奶便是娘。电影导演和制片人们深知这一点,要做公关、拍马屁自然也得选一个最有权有势的,金马奖瘦的快死了,当局也没有支持的心,台湾电影基本没有复杂的可能,试问金马奖如何做好,那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可以从去年《海角七号》的现象说起,当时包括焦雄屏在内的众多电影人鼓吹复兴,喊出了千年等一回般的哭腔。结果一到2009年,台湾电影马上被打出原形。一年下来,几乎没有几部电影能被称为一般性质上的佳作。入围最佳影片的五部电影里面,真正称得上有成功价值的,无非就一部戴立忍的《不能没有你》。金马奖没有源头活水,何以能长流,焦雄屏解决不了难题,到了侯孝贤这里,难题依然在。

如何做好金马奖 是侯孝贤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如何做好金马奖 是侯孝贤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如何做好金马奖 这是个问题

  2009年对侯孝贤而言是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是《悲情城市》和228事件二十周年,他还要担任金马奖主席。从年初开始,侯孝贤开始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活动,他先有表示大陆电影市场前景广阔,台湾导演应好好研究。后来出席在香港的亚洲电影大奖,侯孝贤出席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导演研讨会,他进一步表示,大陆电影市场足以抵一个欧洲,市场潜力巨大,拍摄题材繁多,亟待建立更加多元化的模式。侯孝贤认为华语电影要想走向世界,首先要做好自己,以华语片打入国际市场,这才是竞争力的表现。

  四月份侯孝贤正式担任今年金马奖主席,六月他就马不停蹄地来到大陆,出席专门举办的两岸电影展。侯孝贤在台湾影展上表示,现在台湾电影最需要的是与大陆的交流,台湾导演应该主动走出去。他还呼吁建立合拍片制度,让台湾导演可在大陆拍电影,而台湾电影在大陆市场不受配额制影响,能自由放映。随后他马上赶回台湾支持台北电影节,支持《不能没有你》的首映仪式。

  随着金马奖步伐的临近,侯孝贤开始大刀阔斧地实行“新政”,他决定开办电影学院,请来吴宇森、李安、蔡明亮、李屏宾等人任教,他自己同时担任电影学院的院长,师资配置强大。电影学院试图激发年轻创作者的潜力,给予他们资源帮助和创作自由,接受前辈级人物的专门授课,共同促进华语电影的进步。十一月华语青年影像论坛在北京举行,侯孝贤又一次率团前来,他担任了论坛主席,为年轻电影人鼓气。这期间,侯孝贤还出席了在南昌的金鸡百花电影节,走走红毯颁颁奖。

  这一系列举动的用意很简单,礼尚往来,台湾这边有过去,大陆那边你也要过来,尤其今年是老侯坐庄,用心良苦。这一把年纪了也不容易,人家的声望也摆在那。因此侯孝贤为首的组委会邀请张曼玉、陈英雄、是枝裕和等人,对方立马答应了,不看僧面看佛面。今年金马奖的侯孝贤色彩特别浓厚,比如致敬李屏宾单元、经典放映回顾单元里的《悲情城市》,就连金马影展开幕电影《狼灾记》,田壮壮都要好好感谢侯孝贤一把。御用女郎舒淇也顺理成章成为了金马奖的电影大使,摇旗呐喊。老搭档廖庆松等人全部被请了出来,无非大家都好好做事,把金马奖搞好一点的意思。

  侯孝贤频繁到大陆走动,他接触有两方面的人马,一是官方代表,一是民间力量。对当局来说,侯孝贤更像一张亲和的文化牌,他的电影与资本没有太大联系,可以拉一把。侯孝贤真正想要示好的是另一边,也就是能跟真正金马奖发生关系的。五部最佳影片里面,《疯狂的赛车》和《斗牛》是两部国产片,没有大牌演员却有联合力量。能把这票人带上,任务也就完成了一半。这其中,《疯狂的赛车》还有好几个台湾演员的参演,可以说更具合作色彩,值得重点表扬。

  从侯孝贤这一系列活动也开始看来,现在内地电影对金马奖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毕竟香港电影也没有从低谷中走出。大陆市场一片叫好的声音,金马奖总要调整姿态,以顺应这种大方向的潮流。如果从侯孝贤自身的政治立场来看,他是不蓝也不绿的中间派,从倾向来说,他不作出选择就是最好选择。两岸的大局不是一个电影人所能掌握得了,所以你解释不了《海角七号》的上映,更无法预料未来会出现怎样的和好关系以及无可避免的反复。

  前任主席焦雄屏在总结经验时,反复强调一点,她努力想把金马奖作为一个国际电影节盛事,引进了费比西和奈派克奖,可惜诸多努力反遭误解。请不来国际宾客是焦雄屏的一大憾事,这其实怪不了她,因为她就是跑国际电影节出身的,她主导下的金马奖自然要走三大节路线。只是焦雄屏似乎搞错了一个定位,金马奖到底要做什么,它即便扩大到做大华语地区的电影,可依然局限在华语圈,外国人没有充足的理由来关注一个地区电影节,这是简单不过的道理。用侯孝贤前面的话来回应就是,金马奖都不能吸引本土观众,不能把华语圈的电影人引向台湾,还谈什么国际化道路,这不是缘木求鱼么?侯孝贤显然注意到这点了,因此我们没看到他跑日本还是跑法国,他就跑对岸的大陆,一年组团好几回。金马奖的香火能旺否,关键还是在大陆。

  至于饱受诟病的评审团制,侯孝贤还是因循旧例。他这个主席不能取代评审团主席,否则就是一言堂了。侯孝贤只能从大方向上入手,调整举措,实现预定好的目标。金马奖的特色就在于它是少数人所组成的评审团,它没有金鸡百花的官方思维和色彩,也不像金像奖讲究专业人员的投票,照搬好莱坞模式。然而这么多年过去,金马奖还是没有走出困境,原因还是台湾电影不行,无法吸引周围地区,聚拢人气。改变这一局面只有从造血开始,这也是侯孝贤组建学校,开设一系列讲学班的用意,他想通过自己的声望和努力,带给年轻人一些有用信息,让他们在电影圈里少走一些弯路。只有从根本上改变台湾的电影环境,金马奖才能恢复到健康的状态。至于包括内地在内的华语电影部分,侯孝贤也寄予很大期望。即便《聂隐娘》还是走的国际合拍路线,但在不远的将来,侯孝贤一定会亲自实践一次合拍片计划。

责任编辑:逃逃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