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娱乐频道 > 好莱坞频道 > 2012世界末日 上映时间:11月13日 > 相关新闻

《2012》引起巨大观片潮 好莱坞发“灾难财”

来源:大连晚报 作者:李霞
2009年11月22日06:53
   很多人看了电影《2012》后,大概用的最多的词就是“震撼”,那宏大的场面和强烈视觉冲击,用“震撼”来形容当时的感觉仍有些不过瘾。甚至有一种幻觉,看着脚下的地面,生怕巨大的沟壑在脚下撕裂。这就是远超普通观众想象的现代电影技术给予人们强烈视觉冲击后,留给人生理与心理上的一种身临其境的“恐惧”感。而《2012》在国内引起的巨大观片潮,观众的很多心理与观感同样也是耐人寻味的。

  一流场面遮掩二流剧情

  场面宏大,气势磅礴,山崩地裂,海浪冲天,天上砸来火球,洪水吞没陆地,世人居住的陆地瞬间灰飞烟灭。如果世界末日真的要来了,人类在大自然灾难面前是多么的脆弱和渺小!

  这是部灾难大片,本质上与《后天》《世界末日》等没什么区别。再换句话说,这片子只不过借了一个2012的壳,实质还是比较老套。

  没有悬念,没有意外,只有看得让人视觉刺激的求生,还有大难临头之下的尴尬人道主义精神。

  说老实话,情节和人物设置实在有点儿让人不敢恭维。

  首先是那个临死之前露了半边屁股的嬉皮士,小老头每天大high着广播2012,按照片中的说法相关的知情人都被暗杀了,那他怎么一直没事儿呢?就算当个疯子不杀他,至少也得把博客封了,逐出黄石公园吧!军队都进来了,他还在那儿报道,实在有点儿蹊跷。

  主角的身份也有点儿让人不解,失意作家又给俄罗斯大富豪开车?大富豪一般都是有固定司机的啊,干吗雇一个不靠谱作家呢?

  主角他们一家去黄石公园玩,入了禁区,怎么会让大地质学家去询问他们呢?那么牵强地安排两人认识,实在有点儿自降大片的编剧水准。

  美国总统又一次被塑造成了亲民英雄,也少不了自私自利的指挥官和激情澎湃的善良年轻学者,都是老套路。

  片子的节奏也不是很紧凑,基本上都是在等大场面,对剧情没什么期待。特别是快结尾时,为了一个闸门搞了半天,看得那叫一个着急上火。

  片中除了中国元素外还顾及了其它多国元素,如:中国人民解放军正面的亮相,发觉末日来临的印度学者。买方舟舱位的也是俄罗斯和沙特巨富,一出手就是几十亿欧元呢!我还真喜欢那个俄罗斯大款尤里,演得可好了!片中,也就是他那一段的感情刻画还比较完整丰富。

  靠“摧枯拉朽”的力量锻造“视觉快感”

  到目前为止,《2012》所表现的灾难可能是史上最“彻底”的,因为它不是“小儿科”地把城市、国家弄“坏”了,而是“摧毁”了整个世界。它以其“摧枯拉朽”力量将整个国家、整个大洲的“陷落”。

  毫无疑问,《2012》最具可看性与话题性的正是这“表面”的部分,很多人观众尤其是男性观众看完电影,最大的感受就是“爽透了”。说到底,这正是电影的这个“梦工厂”的一种功效——制造“视觉快感”,好莱坞是全球把“视觉快感”锻造得最完美的电影机构。

  归根结底,恐怖的视觉冲击与打开笑神经一样,最终获得“快感”的都是心理。现代社会,哪个人没有担心与压力?扪心自问一下,大概每个人都曾经有过摧毁一切的“疯狂念头”。而《2012》正是抓住了这种微细的极端心理,让每个看起来健康的人都有机会,悄悄地将这种“毁灭力量”借助电影释放出来。美国人除了在借电里影告诫全球人民要注意环保,爱护地球,其实《2012》更重要的是高度掌握了市场规律和观众心理,让你贡献票房而已。

  以中国元素迎来更大市场

  《2012》制片方显然深谙此中奥妙,他们将灾难片里的“方舟”制造地放在了中国,而且还是充满神秘感的中国藏族地区。没想到,这一招还真奏效,现在网上铺天盖地在讨论这部分“中国元素”。

  中国网友们什么想法都有,有人“自豪”地表示“中国人拯救了地球”,还有的说这部电影的导演是在向中国敬礼,是向中国的汶川精神致敬。有人抱怨电影里也没有怎么说中国人好。比如当片中主人公杰克逊一行逃难迫降到中国喜马拉雅山麓的冰川上时,天空中飞来了中国军队,而面对落难的人们,他们只认绿色通行证,对其他的人可谓见死不救,似乎有些背离我们人道主义的主旨,在灾难面前,那种人性的关爱哪里去了?看来美国导演,还是不太了解我们的文化。如此种种,不值深究,但有一点可以相信,中国的市场很大,给点儿中国元素是一种经济效应的考究。尽管之前就已经有消息显示,《2012》中会有很多的中国元素,甚至可以说是“中国人拯救了地球”,但是看过该片后,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对影片中出现的中国面孔和中国场景之多表示惊讶。

  有人说,《2012》是导演艾默里奇写给中国的情书。但据悉,艾默里奇前不久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的时候就明确表示,自己是被中国人民在汶川大地震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和坚毅的精神所感动,才临时修改了剧本,加入了很多中国元素,目的就是为了向汶川精神致敬。

  当看到片中那精明自私的美国最高指挥官有一句“来中国就对了,在别的地方不可能这么快完成……”不禁感到有些搞笑。与其说是编导被汶川救灾的中国作风所震撼,我看倒更像是美国制片人被中国票房所吸引。

  大片终归是大片,在佩服人家的大手笔的同时,不能不为人家的精良制作所折服,尽管有些瑕疵,但终归瑕不掩瑜。
责任编辑:小斑马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