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娱乐频道 > 电影 Movie > 上海电影集团官网 > 新闻快递

上海电影制片厂关键词 六十年光影历史精彩回眸

来源:搜狐娱乐
2009年11月16日16:18

  1960-1969 突破与停滞

  概述

  进入60年代,在党的“双百”方针指引下,上影的创作不仅题材范围更加开阔,处理手法和表现角度也有了进一步的创新和突破。《红色娘子军》、《李双双》、《红日》、《舞台姐妹》、《阿诗玛》、《白求恩大夫》《女理发师》《燎原》等一大批优秀影片陆续涌现。

  动画片则是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上海美影涌现出了一批极富创意的作品:中国第一部折纸片《聪明的鸭子》,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第一部立体木偶片《大奖章》,第一部动画长片《大闹天宫》(上、下集)等都可归入此列。万氏兄弟酝酿已久的动画巨作《大闹天宫》创作完成,在世界影坛引起轰动,并在全球几十个国家上映,使中外专家和观众无不为之倾倒,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美术片宝库中的一部不朽之作。

  上影人勇创“第一”的进取精神,继续被传承和发扬:桑弧导演的《魔术师的奇遇》,是新中国第一部立体电影….

  故事片,戏曲片,动画片,音乐片,多片种繁荣,共同谱写了这一历史时期上影的华彩篇章。然而一场巨大的文化灾难也冲袭了上影的电影创作,上影的繁荣也在六十年代中期嘎然而止,一下子堕入到文化的禁锢时期。

  关键词

  1张骏祥

  解放前,张俊祥就活跃在话剧和电影舞台上,建国后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担任导演,在艺术形式的探索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先后编导了《翠岗红旗》、《燎原》、《白求恩大夫》等一系列优秀影片,其中《翠岗红旗》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二等奖,而《白求恩大夫》则被看作是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

  上世纪50年代初,张俊祥担任上影厂副厂长,六十年代初,更是担纲上海电影局局长和上海电影技术专科学校校长,不仅带领着艺术家们创造出一批又一批经典杰作,还为上海影坛培养了一批电影的后备力量,成为中国影坛当之无愧的领航舰。

  此外,他还格外注重电影理论的研究,在论文集《关于电影的特殊表现手段》中,阐述了电影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的表现手法,对电影剧作创作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

  2张瑞芳

  早在19岁时,张瑞芳就与白杨、舒绣文、秦怡并称为 “四大名旦”,活跃在话剧舞台上,光彩夺目。解放后张瑞芳加入上影厂,先后主演了《南征北战》,《李双双》、《家》、《泉水叮咚》、《大河奔流》等众多优秀影片,塑造了一个个丰富饱满的中国女性形象。其中《李双双》荣获1963年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张瑞芳也成为中国观众心目中的电影女神。

  3王丹凤

  成名于解放前《新渔光曲》中饰演女主角渔家女一角,1951年从香港返回上海,担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

  1957年王丹凤出演了影片《护士日记》,细致地刻画了女主人公在护士岗位的思想发展与变化;1962年在《女理发师》一片中,她以夸张、自然、可信的喜剧手法处理女主人公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的美好心灵。在主演古装片《桃花扇》中饰演才气横溢的俏丽多情名妓李香君,将女主人公可歌可泣的爱国精神演得真挚,感人。王丹凤一生中扮演过各种不同生活背景的女性角色,她的表演真实,可信,她赋予了角色新的生命、新的内涵,是我国影坛上不可多得一位优秀女演员。

  4万氏兄弟

  中国动画片的创始人与开拓者,包括万古蟾、万籁鸣、万超尘、万涤寰兄弟4人。万氏兄弟自幼喜爱绘画,很早就萌发了创作中国式动画片的念头。经过多次试验,在1925年绘制成功中国第一部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万氏兄弟先后合作完成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以及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

  新中国成立后,除万涤寰外的万氏三兄弟进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工作。上世纪60年代,他们酝酿已久的动画巨作《大闹天宫》创作完成,世界影坛引起轰动,并在全球几十个国家上映,标志着中国美术电影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5《大闹天宫》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的动画电影《大闹天宫》分为上下两集,分别完成于1961年12月与1964年9月,由“万氏兄弟”中的万籁鸣挂帅执导,与《哪吒闹海》并称为我国动画片“双壁”,其影响延续了几代人。

  《大闹天宫》历时四年时间创作,全凭画笔,10分钟的动画要画7000张到1万张原画,最后全片绘制了近7万幅画作,构成了这部鸿篇巨制。影片中的主要配音演员大部分来自上海电影译制片厂,几乎都是当时的大腕,如邱岳峰、毕克、尚华、富润生等。

  6水墨动画

  水墨动画可谓中国动画界的一大创举,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虚虚实实的意境和轻灵优雅的画面,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突破。

  1960年,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在上海美影厂诞生,上映后轰动世界。荣获包括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瑞士第十四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短片银帆奖、第四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奖等在内的诸多国内外奖项,更被日本动画界称为“奇迹”。

  7《红色娘子军》

  电影《红色娘子军》以其缜密独特的整体构思、娴熟冷静的镜头技巧,以及曲折激昂的故事情节,在新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奠定了导演谢晋在中国电影界的大师地位。

  《红色娘子军》上映后好评如潮,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勇夺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女演员和最佳男配角四项大奖;还在1962年捷克斯洛伐克第十三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获最佳剧本奖,并在1964年第三届亚非电影节上获“万隆奖”第三名,成为新中国彩色电影的扛鼎之作。剧中由作曲家黄准创作的《红色娘子军连连歌》随影片的热映传遍大江南北,堪称电影插曲中的经典。

  8立体电影

  上世纪60年代,上海东湖电影院采用国产立体电影设备,将影院改建成立体电影院,成为国内第一家放映立体电影的影院。当时影院首映了上海研制的立体彩色纪录片《青春的旋律》、《欢乐的童年》、《黄浦江畔》,这是我国银幕上第一次放映立体电影。

  上影厂于1962年摄制完成了中国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故事片《魔术师的奇遇》,由桑弧导演,陈强主演,影片用风俗喜剧手法,讲述了魔术师陆幻奇在解放前后不同的生活历程,充分发挥了立体电影的特点,与影片的喜剧风格相得益彰。同年该片在东湖立体电影院上映,连续放映了4年,直到“文革”开始才停映,成为一代影迷奇妙的观影记忆。

  9戏曲电影

  上海素来是中国戏曲电影生产的第一重镇,1948年,上海华艺影片公司出品了由费穆导演、黄绍芬摄影、梅兰芳、姜妙香主演的京剧影片《生死恨》,标志着戏曲电影作为一种独立电影品种的诞生。

  进入上世纪60年代,上影厂的戏曲电影创作更是高潮迭起、佳作纷呈。包括杨小仲导演,六龄童主演的绍剧艺术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岑范导演,徐玉兰和王文娟主演的越剧艺术片《红楼梦》,都是代表中国戏曲艺术影片最高水准的作品。这波创作高峰一直延续到80年代,此后由傅超武导演,李炳淑主演的京剧神话片《白蛇传》;刘琼导演,胡芝风主演的京剧神话片《李慧娘》,同样成为戏曲电影的典范之作。

  10题材丰富多元

  上世纪60年代上影出品的作品题材多元、内容丰富,其中民族和农村题材极受欢迎,《阿诗玛》、《李双双》、《草原英雄小姐妹》作为此类电影中的代表作,具有不可替代的里程碑式意义。

  《阿诗玛》摆脱了民族题材“讲故事”的传统模式,采用无场次、板块式结构,以不同色彩的舞段穿插全片,大胆运用交响编舞法和意识流手段的同时,保留了鲜明的民族性;

  《李双双》则具有强烈的民间传奇性,强化并放大了民间文化及喜剧精神,使得影片超越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内容,而获得了永恒的艺术魅力;演员张瑞芳和仲星火不露痕迹的表演更是锦上添花。仲星火也因为《李双双》和《今天我休息》而广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在人物造型上,既考虑到动画片的艺术特点,又兼顾了民族地方色彩,人物性格特征丰富,细节处理尤为真实感人。

  11作曲家的成就

  上世纪60年代,上影主创人员中,作曲家的成就格外突出,吕其明与黄准便是这一领域的代表人物。

  吕其明历任上影乐团团长、上海电影总公司音乐创作室主任,是中国音协第四、第五届理事,曾为《庐山恋》、《南昌起义》、《城南旧事》等近40部故事片,十余部纪录片作曲,谱写的音乐作品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或革命激情,其中《城南旧事》的电影插曲,至今仍被广泛传唱,堪称经典;特别是他创作的管弦乐《红旗颂》成为中国音乐代表作。

  黄准则是新中国第一位进行电影音乐创作的女作曲家,担任过中国音协第三届理事。她曾为《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牧马人》等多部上影名片作曲,同样创作出了众多脍炙人口的电影名曲。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责任编辑:逃逃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