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娱乐频道 > 电影 Movie > 第四届青年影像论坛,青年影像论坛,4华语青年影像论坛 > 新闻动态

影像论坛艺术圆桌会:电影展现导演人生视野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玄反影/图
2009年11月04日20:39

  创造力很重要

  吴冠平:下面有请(林俊杰)导演。

  (林俊杰):我本来有想到会有机会讲话,非常感谢吴主编给我这个机会,我很高兴终于有机会在这样一个疯狂的论坛第一次发言。几天下来有一个奇怪的存在感,作为青年导演在这样论坛的场合感受了两三年有一个奇怪的存在感,我稍微描述一下这个存在的感受,开始当然抱着乐观以及期待,因为两岸青年导演终于有机会接触,这个事情就是功德无量的事情,我们都非常期待跟这边电影工作者做交流,但是我的感受跟周美玲其实满象的,这次交流中比较遗憾的是没有太多机会跟这边年轻导演在电影美学和电影艺术上做比较多的刺激或者沟通,或者是聊这些东西。但是大部分的场合大家是在讲这边的市场很大,我们应该跟这边合作。我想电影一定是个商业的东西,我们不会忽略市场这个事情。我的感觉两岸合拍这个事情,我感觉时机还没有到,为什么?我个人的上一部电影《最遥远的距离》,是2007年拍成的,那隔年受到上海电影节的邀请,后来被退了,那个理由通过了解是因为我的电影里面有台词讲到(幅儿抹煞),最早是400年前葡萄牙人乘着船到台湾时讲到(附耳抹煞),现在有种比较形象的独立团体会使用(附耳抹煞)作为标记,但是这个标记是一个很中立的名称,我的电影因为有这样的口白所以被退了。这件事情给我的一个感受是我们当然非常期待合拍,但是合拍意味着什么呢?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是意味着我们创作的萎缩还是创作的开拓,但是我们总是期待我们的创作经过两岸的交流是可以刺激,因此创作上的萎缩当然不是我们创作者所期望的。这边的市场很大,当然是一个满不错的诱因,我想我们还是要回归到我们是个导演,必须先创作出一个作品然后才是一个商品,电影毕竟是一个文化是一个艺术,必须先是艺术然后才是商品,大陆是不是可以引进台湾电影,我想引进是比较可能的。那么可以造成两岸电影在美学上的刺激,在各方面的刺激也好,我觉得这个事情是比较有建设性的。谢谢!

  吴冠平:下面有请钟大丰教授发表自己的看法。

  钟大丰:有这么一个机会跟大家交流我觉得很高兴,这几年其实一直在做学生影片的东西,我连着做了几届大学生电影节的短片还有上海电影节短片的评委,看起来学生短片的东西还是比较多。这个过程当中,刚才大家说了很多很受启发,而且大家都有自己很多的道理。我这儿不想花太多时间,想比较简单明确的说我的一个感觉,刚才周美玲导演说侯孝贤导演说过限制和自由的关系,这个问题上其实是我们面临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各个方面都会有压力,两岸三地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社会环境,这些都是限制,但是对待这些限制时我们怎么来看,其实是有心态的问题,把心态摆好了,在限制的条件下反而有可能发展自己的特色,而且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中国电影长期以来受到所谓现实主义的影响非常深,其实现实主义从世界面来讲,艺术要有你个人的体验,这个没有问题,但是从风格和美学层面来讲其实并不一定你只拍你直接见到的现实就一定是最有表现力的,就是艺术需要想象力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类似的东西?其实青年创作者最重要的是想象力,就是我们怎么能够把自己的想象力在一定限制的范围内表现出来,能够独辟蹊径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昨天晚上看了九部片子,香港、大陆、台湾各有一部片子里各有一个女孩子跳楼,这都是想做情感的高潮,觉得这种东西最有冲击力的,但是这个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对年轻的人可能是很刺激的事儿,但是到了荧幕上老这么看就不觉得是有创造力的东西,我们需要有变换的东西,这种情况下在创作者环境提供的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前几年我们几次在讨论,全世界导演都到好莱坞拍电影,东欧和德国去的几乎都成功,法国和意大利到好莱坞的几乎没有一个成功,为什么?不是说这些人没有才华,也不是说好莱坞这个系统只扼杀法国和意大利导演,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商业范围内你有没有一个心态,我在这个范围内真正发挥我的创造力来战胜它,这可能是我们现在中国年轻导演特别需要面对的问题,这一年来有些状况是有非常好的改变,大家都在非常努力的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我们来寻找我们的生存方式。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怎么能够跳出宁浩,或者跳出已经有的成功经验,我们要发挥我们的创造力,选择我们自己的角度、方式和风格,但是这个角度和风格的选择,要建立在我们基本认同现实电影运作规律的规则前提下发挥我们的创造力。这可能是我们现在需要真正认真考虑的一个东西。希望这个东西能够帮助大家在下面的创作中间选择思考问题上有所启发。谢谢!

  吴冠平:下面有请台湾著名导演王童先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王童导演

  王童:时间不多了简单说,我的外形坐在这儿很奇怪,年纪最大,但是我的心跟年轻人差不多,因为我现在教书,跟年轻新导演很有吻合性,大家所谈的在学校都谈过。我觉得今天有这个机会来这里,两岸三地,甚至更多,有一个很好的现象就是天时地利人和,这个时间对,但是这个时间会不会拉太长,这个大家要控制,就是开会不能拉太长时间。

  另外,关于电影的想法,最近大陆有亿万俱乐部,然后多少块荧幕,这个真的有点烦,因为电影绝对不是加法,大明星加什么加什么就是大电影。台湾有个好的出路就是没有钱就是减法,最后是开方。所以电影不一定要加法。另外,台湾是很机灵的一条鱼在一个池塘里,大陆是一个湖鱼比你大,但是鱼被丢进来之后会被吃掉或被逃掉,所以怎么变得温和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怎么样互相柔在一起,题材的问题,刚才讲同类型的电影,跳楼的一直条五,所以是创作思维的问题,所以不能加法,还有不能习惯,我觉得电影不能习惯,电影不能有公式,电影是马拉松不是百米赛跑。所以要用马拉松的经历来创作,而且刚才在外面林导演说很寂寞,我说电影就是寂寞,没有寂寞的时候就不可能出来,而且电影是炖的最后是小火慢慢炖。还有金字塔的问题第五届的时候再说。

  吴冠平:下面有请北京大学陆绍阳教授。

  陆绍阳:大家好!刚才王童导演说艺术家是寂寞的,其实艺术家是最不寂寞的,贾磊磊老师一开始讲我们电影记忆当中有很多台湾导演留下来的。在这里我首先代表我们的学生向王童导演致敬,感谢他为我们中国电影史留下了那么有力的一笔。昨天开始一直看搜狐网咱们论坛的直播,其实谈市场是从李行导演开始的,对中国电影来说最重要的是市场和观众,后来郑洞天导演总结冯小刚导演的时说冯小刚会观察观众的焦虑,这个都特别好,我也联想到《建国大业》总结会张局长还特别提出来我们要和观众之间建立新型的关系,为观众服务,以前大陆特别流行的一个评论家,他曾经讲艺术是可爱的东西,那么怎么样把艺术变成可爱的东西?是不是为观众想一想他们需要看什么东西,我觉得这是我们年轻导演特别受启发的一点。谢谢!

  吴冠平:有请北京电影学院潘若简教授发表自己看法。

  潘若简:先向青年影像论坛致敬。一个作者要顾虑那么多不在创作状态下的事儿,因为他实在不放心发行商,他觉得做不到他希望的,反过来讲一个导演干这个事儿真的是很辛苦的事儿。因为吴冠平的命题有一个我特别感兴趣的事儿,就是个性跟市场的关系,我觉得这么多年来,至少北京电影学院有这样一个传统,我们一直在谈艺术和个性的问题,比较忽略谈专业性和职业性的问题,每年都有很多年轻导演,今年剩下的还有作品拍的很少的。实际上这种专业性才会带来你的个性,如果你要表达不准确怎么可能出个性的东西,甚至我觉得个性里面包含最基本的是你拿这个媒介干什么。我们期待看的也是这个,台湾电影和香港电影我不熟,但是看到的大陆青年导演作品里,这几年特别多的一个特征就是老说我这东西是真人真事,永远在强调我的东西是真的,可能真的是真的,但是去到电影院看这个真事儿的时候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东西就是你如何看待这个真事儿,我觉得这里人性本身光辉的东西在青年导演创作里非常少。最后我想说如果说影评跟创作有什么关系的话?我们现在学生有自己特别大的渠道讨论这些有价值的影片,比如说豆瓣网什么的,只要你的作品真的是有个性化的,我觉得这个个性是专业性和个性思考两个原则下创作的作品,其实在大众当中是有观众的,有你的知音的,只不过在热闹的媒体上看不见而已。我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的作品是专业的电影人制作出来的,而不是电影爱好者,和对这个世界有太多评论,太多像报纸一样评价一样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而是专业的人创作出来的有想象的作品。

  吴冠平:我想我们今天开会有进入限制的时间,因为6点时间必须结束。还有3位导演。

  陈峻岭:我跟今天有联系的,就是讲本土跟国际的事情,我拍电影的时候,我看到戴立忍导演的电影我很难过,我没有对社会的这种敏感。我只能让自己感动,所以我们拍的《台湾》,这个不是写实的台湾而是一个写实的台北,其实这跟我这一年的过程,跟刚才讨论的商业和艺术也有相关,因为我们找钱时有很多人问我这个台湾电影要更有艺术要更怪。因为我觉得本土或者国际或者商业或者艺术都是让投资方或者发行者判断就好了。我的习惯会把很多外国人拉到台湾,跟台湾的合作,不管这部电影好看不好看,我觉得是拍的特别的东西。

  海涛:我还年轻我觉得自己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但是可以拿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想法跟大家分享,希望各位前辈给予指点,我以前是摄影师拍过两部自己做导演的电影,第一部片子放映的观众是我用手机群发招来的,两个片子加起来观众不到一千人,后来我把商业电影的剧本给投资方看,他们说我既不商业又不文艺。昨天我看迈克尔杰克逊的片子,我觉得年轻导演做不片子不要求市场怎么样,不要求自己的院线,先把自己的东西做到精采一定会有人买单。谢谢!

  伊峰:今天这么多老师和前辈特别长见识,我不敢说我是最年轻的言,但是我觉得我是最不合格的导演,我没有上过学,我是打小工做了很多年做上这份工作,我始终是观众和影迷的心态拍电影,我因为太爱电影所以才拍电影,我是一个软弱的人,我可能是非常软弱的人,很多事情让我害怕,就像很多专家说话时我不敢看他们的眼睛,我爱电影是因为它能让我逃避现实,我拍电影也是这个感觉,他能让我规避现实,但是我又真正逃出不了现实,我可能就是在这个矛盾中拍电影,这可能也是我的动力吧。

  齐隆壬:因为时间很紧迫,本来我放在最后随时可以砍掉的,本来不应该讲。无论学术、评论、编导、发行、观众我想我们应该站在自己的立场做自己的事吧,只能是尽力了。谢谢!

  侯孝贤:刚刚齐老师讲了,别想那么多想自己,没有小院线去找,中国那么大那么多省,这个对我们来讲等于是一个一个国家,法国就跟福建一样大,你就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去克服,我们刚才在外面聊,其实这种经验很多,他们拿了跟各个省去放映,所以想多没用,想自己最有用,不然那些东西光伤脑筋,每天想那些最后忧郁、郁闷,不过对你本身的作品郁闷是对的。谢谢!

  吴冠平:谢谢各位!时间已经到了,所以我不再多说,欢迎大家参加下面的活动。希望明年的这个论坛上还能看见大家。谢谢!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布鲁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