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麦家谈《风声》:观众希望看到英雄 红了谍战戏

2009年09月27日10:02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大洋网-信息时报

  □专题策划 温金良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陈爽

  麦家,当代中国最炙手可热的小说家之一,曾有17年从军生涯,这段岁月也赋予了谍战小说有血有肉的真实感,对于谍战手段的描写也活灵活现。他笔下的人物,在复杂腥红的历史迷雾中散发出英雄的光芒,这股理想和英雄主义的回归让读者感到温暖。根据他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暗算》一经播出即好评如潮,并在内地掀起一股谍战剧热。而《风声》更让《人民文学》60年来惟一一次以特刊全文登载,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将于9月30日上映。为什么作品受欢迎,麦家觉得国家、社会、个人都需要有担当和坚守,他的作品正是传递出了这样的精神。

  【详述《风声》小说与电影】

  姜文因《太阳》失败错过《风声》

  信息时报:《风声》的故事的框架和《暗算》中“捕风”部分很像,而且让人想起你的另一部小说《密码》。

  麦家:我承认,《风声》的上部(东风)有《暗算》的第三部(捕风)重复的嫌疑,有些细节,譬如验字迹、谁看了电文稿等都与《暗算》中相似,甚至老鳖扮作收垃圾的,也跟《暗算》如出一辙。不过《风声》全书有三部,“东风”只是一部分。另外,我说过有位读者潘教授看完《暗算》三部小说来找我,他开口就问“捕风”的故事怎么来的,我说是我虚构的,他听了就说“那我跟你讲个真实的故事,你听完后会发现,这个真实故事和这个虚构的故事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后来我写《风声》,就是为了给“捕风”这个虚构故事找“原型”,那么你想,既然是原型,如果没有一点相似相同的东西,又谈何原型?这不是因为我想象力完了,想不出新的细节和套路,而是我玩的“把戏”需要这样,需要这些相似的东西——它们是证明此故事与彼故事“原型”关系的证据。

  信息时报:《风声》有很多公司都看中,最后怎么会与华谊合作?

  麦家:确实有50多家公司来谈过,姜文从美国打电话过来,让我等他半个月,我确实等了,中间辞了很多家。跟英皇谈了之后,可能是《太阳照常升起》那部片不太理想,英皇就……最后跟姜文就没成。一个多月后,大家争抢的热潮也过去了,挑花了眼,变成好象剩女。这时华谊出现了,他们说影视、游戏改编权全部买,报价远远超出了我的期待,因此就给了华谊。

  信息时报:《风声》电影跟小说相比有很大的改动,你怎么看?

  麦家:《风声》是智力悬疑剧,智力的情节拐点你必须要改的。这个改动是不难的,我做了个样板,比如说你是老鬼,现在就变成我呗。小说那么多线索,电影其实只拍了小说五分之一的情节,我那个小说要是全拍的话是40小时的容量,现在华谊推的电视剧版本就有30集。

  我觉得改得挺成功的,我们国家这些年,国家主义叙事的东西、主题稍微昂扬一点作品,往往都是市场毒药、票房毒药,你拍了一个主题昂扬的东西,但市场不认可。《风声》出来后主管部门看了都非常高兴,我也找了很多影评人来看,都对市场看好。华谊懂商业运作,陈国富对商业片也有他的理解,他以前是哥伦比亚公司在中国的代表,对商业电影的暗道是知道的。

  信息时报:像《风声》这样有严密逻辑故事的电影在中国似乎还比较稀缺?

  麦家:说到剧情,华谊一直强调要保密,我的观点相反,作为原著作者,我预先知道你一定会改我的小说。这其中有两个悬念,一个是谁是老鬼,一个是老鬼怎么把信息传出去。我有清晰的思路和判断,但最后还是出乎我意料,它里面的机关不只一个,我的小说的机关也至少有三个。你可能会猜中一个,但三个全部猜中的可能性是没有的。像这种电影,有一个悬念大家猜不中就是成功了,如果说三个都被猜中那这个片子显然就有问题了。《风声》在这方面是做得无可挑剔的,连我这个作者都猜不中。

  我也不是自夸,首先是我的小说给他作了一个很好的引导,故事应该怎么讲,我已经竖了一个样板在那儿。中国的小说家包括导演都小瞧故事,觉得不需要怎么讲技术,老是想挖掘一个深层的主题意义、人性的东西。其实如果你讲好了故事,所有的人性也好人物也好,都在故事里水落石出。故事就象一个容器,你这个容器如果漏洞百出,你想装的东西最后全漏光了。故事破绽百出,观众看了就会烦嘛。我也经常跟其它人讲,你的作品,智力首先要站制高点,要相信观众不是傻子,你的作品如果是给傻子看的,那就别拍了。

  【解析谍战风潮】

  新谍战戏让百姓看到阳光

  信息时报:从《暗算》以来,国内谍战剧成风,对此你怎么看?

  麦家:谍战剧确实是一窝蜂,而那么差的谍战剧收视率都挺高,这个现象也很怪的。不过怪相背后其实有可以分析的原因。中国文化界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给了创作者一定的自由,以前都是国家叙事,都是站在国家的立场上讲故事,塑造人物,但人物一般都是假大空的英雄,百姓都烦掉了。改革开放后大量西方文化,小说、文学作品,包括后期好莱坞的电影引入,中国创作者的视野打开了,此后算是进入了个人叙事的时代,但中国的创作者很怪,很快又出现身体叙事、欲望叙事,像所谓下半身写作等等。这类个人叙事的立场比较消极,主要反映人性恶、绝望,我觉得是进入一种阴沟写作,主要内容是否定、揭露。当然不是说这有错,但是大家一窝蜂这样做肯定有问题,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艺术是百花齐放的,不能大家都阴沟写作,都这么消极,老百姓也不接受的,所以老百姓憋了很久。这两年最火的就是谍战、战争剧,《亮剑》、《暗算》也好,百姓希望看到英雄,这些剧总的来说主题是正面昂扬的,塑造了英雄,是对那种个人化叙事、欲望化叙事的反叛,暗合观众的期待。

  信息时报:与以前的革命主旋律片相比,《风声》也讲了英雄对信仰的坚贞,区别在哪?

  麦家:讲好故事是比较初级的,传达一种情怀最难,《风声》的故事惊悚悬疑,但关键是里面传达一种情怀,人生是一个受难的过程,你必须要有信仰,要让自己有精神支柱,人才能坚强,人作为个体是很孤独脆弱,只有依附于某一个人或者组织,才能获得力量。

  《风声》里有一个意识表达的很充分,就是我信仰了共产党,然后我愿意为这个信仰付出一切,包括生命。这种精神其实每个人都需要,哪怕你组织了一个家庭,你就要对家庭有一个信仰,愿意为它付出承担吃苦,我觉得这个精神很正面,也很深刻。我的小说这几年莫名其妙地火,跟我传递的精神有关系,你敢承担,最坚守,敢咬牙。

  《风声》跟以前的革命电影主题没有区别,主要是商业手法,一方面是艺术片,一方面是主题片,艺术水准不一样。《风声》就一个礼拜的戏,发生在裘庄内部,我说哪有电影时间、地点这么集中在一小范围里的,而且还花那么多钱,我觉得这个片子2000万就能拍,他们说那不行。后来一想这是对的。这个故事的特殊性要求用演员必须要平衡,如果用了周迅没用李冰冰,而是用另外的无名演员,人家肯定一下就会想到周迅是老鬼,用力必须要很均匀,八个演员,费用一下就上去了。一些场景,装修就花了400多万,这都是在艺术上的一个追求。

  麦家点评偶像演员

  黄晓明脱胎换骨

  《风声》是群英会,很多大腕,都演得挺好。周迅天赋非常好,我一直看好她,戏中也很出彩。她和李冰冰印象中至少有三场对手戏,其中两场给我印象很深。其实当初我不知道李冰冰、黄晓明是谁,王中磊听了就哈哈大笑,他说这两个演员很受年轻人欢迎。后来就注意这两个人,了解了一下他们以前的影视作品,看得出还是有偶像的属性,就是靠自己的青春美貌博得观众的喜欢。《风声》中的黄晓明感到一下子脱胎换骨,他在里面已经不装酷了,确实是在演,他演武田身世相当复杂,光靠漂亮脸蛋是表达不出来,需要微妙的眼神、举止,我觉得他表达精确,让我很吃惊。我跟黄晓明说以为你以前靠脸蛋吃饭,看来是小看你了。

  李冰冰表现成熟

  李冰冰在《天下无贼》中已经有演技了,这次更有成熟的表现。在《风声》里,她要对自己的性格进行反叛,片中她是一个非常沉着、老道、阴郁的一个人。李宁玉这个角色和李冰冰的性格有反差,怎么样去弥补和跨越这个反差,对李冰冰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她还是跨过去了。她非常努力,戏中痴迷疯狂的一面,还是很难演的。

  苏有朋戏少难度高

  苏有朋在片中戏比较少,但是他演得出彩。导演给他增加了难度,设计成为昆曲名伶,身上有女性气质,有同性恋的暗示。他演得很到位。就像《非诚勿扰》里的冯远征,只有一场戏,但却让人忘不了。苏有朋戏比较少,但不能因为戏少让观众忘记这个角色的存在,就专门给这个角色设计了一个前身,OK,你的戏少,就给你增加难度,用难度博得观众的印象。

  
(责任编辑:鱼玄机)
[我来说两句]

测测你灵魂的模样

测试:2010年你要提防你身边的哪个小人

测试你的智商到底有多高 测完可能会被气死

看你这一生有没有富贵命? 世界上最变态的八大菜

全球排名第十二位的心理测试:荒岛求生

测测你的死穴在哪里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