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黄锐曾经创作过一幅作品,叫做《拆那》,利用China的谐音来描绘今天飞速发展的社会。的确,如果你在2008年看过那部叫做《北京记忆》的专题片,一定会对北京三十年来的变化感慨万千。后现代建筑代替了70年代形成的苏式建筑,轨道交通的发展即将让北京形成全世界最为庞大的地铁线路,街边副食店也变成了7-11、家乐福。
黄盈这出戏的所有故事都发生在一家只有三张桌子的卤煮店,四幕戏分别从1988、1998、2008和2009年入手,通过时代这个摸不着看不见的东西,刻画它对人们内心意识的影响,以此描绘了三代人面对卤煮这门手艺的不同看法。老掌柜认死理儿,坚持起早贪黑,亲自熬老汤烙火烧;他儿子不顾卤煮口味,忙于开设连锁店,同时还想要把卤煮与西式快餐结合,做成卤煮汉堡;他孙子有能力继承这门手艺,却依然执意出国留学。情节看似简单,却反应了复杂的背景,三代人的理念差别不仅仅是代沟,而是社会变迁在大众身上起到的作用。
整出戏最精彩的地方当属最后一幕,卤煮店面临拆迁,老顾客为自己的最后一碗卤煮哀叹惋惜,当所有顾客走后,卤煮店老掌柜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不愿离去,举着祖上留下的那块“何记卤煮”牌匾起了自杀的念头,说出了一个老北京人面对拆迁改建的无奈,也道出了手艺传承,无不让在场观众热泪盈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出戏的对白,还原了许多只可在人艺老戏当中才会听到的京片子,这可能也是这出戏选择人艺的原因之一。从通过对白当中韵味足以得知,大部分演员都是土生土长北京人,而且对梅兰芳的热爱远远超过周杰伦,尤其是结束时那段吆喝,更是唤起了许多人对于老北京的回忆以及对这座城市历史的理解。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