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当人们渐渐淡忘《云水谣》里的傻姑娘时,《风声》里的李宁玉出现了,李冰冰很珍惜这个让她“吐血”的角色,感觉“好久没这么HIGH了”。以往拍戏,李冰冰特别容易紧张,给自己很大压力,但这次 “有如神助”,完全没有包袱,于是换来了陈国富导演给她“暴风之眼”的评价,郑洞天也认为这是李冰冰的又一次改头换面……[我来说两句] |
李冰冰的形象很符合原著中的李宁玉 |
从华贵到落魄 造型随剧情变化
《风声》原著中的李宁玉,是译电天才,是集高傲和冷静于一身的地下工作者,也是众所周知的老鬼。但在电影版中,李宁玉的身份有了更多的变化和可能,率先让李冰冰抓住人物感觉的,是那修改过无数次的造型。
搜狐:你在影片中的几套造型都比较有特点,当初是不是花了很长时间和叶锦添老师沟通?
李冰冰:是的,当时尝试了很多种形象,因为我扮演的李宁玉年代跨度比较长,前后有十几年的时间,前期后期的造型都不一样,试造型就花了一整天的时间。
搜狐:你刚进入裘庄穿的那一身衣服感觉很华贵?
李冰冰:那是这个角色最本真的时候正常的形象,但是经过裘庄这一番严刑拷打后,整个人就变得很落魄了,衣服也是随着人物在循序渐进地变化。
改编之后,李宁玉的走向有了更多可能 |
老鬼不是人 是信仰
从开拍之日起,“谁是老鬼”就成为了宣传的中心点,但当所有人猜了半天谁是鬼之后,李冰冰却解释说:“老鬼不是人,是一种信仰”。
搜狐:看过《风声》小说的人,都认定你是老鬼,后来经过改编后,是不是完全不一样了?
李冰冰:对于谁是老鬼这件事,在开拍之前就有一个讨论,在原著中,李宁玉是老鬼,大家都知道了。后来我和导演探讨,是不是给这个人物一些改变,让大家更意想不到。其实在电影中,老鬼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信仰。在最后,你可能会看到,传递出消息的并不是一个人,也许是一群人,或者说是一个最不起眼的人,可能还有鬼中之鬼。其实这个戏最大的看点并不是老鬼,而是一个人在面对信仰的时候所做出的真实的抉择。
搜狐:你觉得李宁玉的信仰是什么?
李冰冰:李宁玉是一个非常有风骨的人,她清高,有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天体物理系学识,生活在乱世又不想被污染。经过改编之后,李宁玉变成了乱世当中最具悲情的人物。
直到拍“狄仁杰”时,李冰冰依然没能从《风声》里走出来 |
“拍‘十三分钟’当天是我同学李钰的葬礼”
李冰冰和周迅在片尾的十三分钟对手戏很精彩,也无数次作为宣传点推出,其实那天的李冰冰,经历了许多现实和电影中的悲痛。
搜狐:这十三分钟戏花了多久去排练?
李冰冰:其实有一种命运安排的感觉,那天早上五点半我就起来了,去八宝山参加我同学李钰的葬礼,回来就拍这场重场戏,来回有四个小时,当时挺担心拍不好的,但我的同学走了,我要去送她,回来之后,我化好妆,一直等到晚上七点,做着大量的准备,各部门都非常小心,我和周迅是一条通过,为了保险,又拍了一条,但当时的感觉真是一气呵成。通常来讲,我不是一个无负担无顾虑的人,别人放松的时候我很紧张,给自己压力很大,“强迫症”,但那天我进入了一种没有负担的状态。
搜狐:关于摩斯密码这些专业的谍报知识,开拍前有没有花时间去做功课?
李冰冰:了解过,但是不太懂。影片中所有的电码数据都是请的专业人士来指导,包括我在译电的时候写的四个数字,比如拐八拐一,拐就是七,四个数代表一个字。四十年代那个时候,地下工作不断升级,如果换一个母本的话,可能拐八拐一就不代表本来的字了。对于李宁玉来讲,这些东西都没有难度,连武田见到她都会被她的译电才能征服。
大喊让人毛骨悚然 13分钟既残酷又温暖
搜狐:如果要从李宁玉的戏份中挑出最温暖和最残酷的部分,你认为是哪些?
李冰冰:最残酷的是武田对李宁玉的酷刑,让我觉得变态和卑劣,在一个人没有还手之力的情况下,是一种欺辱。还有一场是既残酷又温情的戏,就是我和周迅的“13分钟”。
搜狐:扮沉稳、喝酒、受刑、大哭,你觉得哪部分是拍摄时最难投入?
李冰冰:这个戏让我觉得最容易的就是投入,呵呵,感觉在拍的时候有如神助,整个拍摄的过程我已经和李宁玉融为一体了。从第一场戏,就进入得特别准确。
搜狐:你自身有没有和李宁玉相像的东西?
李冰冰:这个还真没想过,呵呵,当时两个导演找我,说李宁玉是这个戏里最难演的人,从今年二月到五月,是卖命的过程,每天到了现场,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静静坐着,灯黑着,想自己的角色,我挺HIGH这种感觉的。李宁玉受辱的那场戏,剧本中本来是没有那一声大吼的,那是我本能的一个反应,导演说你这一声哀号让所有人毛骨悚然,演到最后,我都HIGH到笑了。
搜狐:郑洞天老师看过《风声》后说这是你继《云水谣》之后的脱胎换骨之作,你自己怎么评价这次的表演?
李冰冰:我很喜欢高群书导演对我的一句评价,他说“你进入了表演的化境”,我整个人特别HIGH,很享受。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