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影视作曲大师赵季平谈《大话西游》音乐创作

2009年09月03日08:31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王振国 蔡泳琪

  《红高粱》中,“我爷爷”和九儿“野合”场景,用音块来模拟人生的呐喊,很有冲击力,当时没有人这么用过。“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哇——”30支唢呐、4支笙和一座中国大箭鼓一起,痛快淋漓奏出生命的呐喊;

  《霸王别姬》用悲凉的京胡和箫,《梅兰芳》的音乐强调梅兰芳作为一个凡人他内心的孤独……

  这些大名鼎鼎的电影,配乐作者都是赵季平。在张艺谋等导演眼中,赵季平代表了上世纪80至90年代的中国电影音乐,被业内人士封为“乐坛神笔”。不过在赵季平看来,电影配乐是一部电影的灵魂,有着音乐自己的规则,而不是简单地“将就画面”。

  《红高粱》

  30支唢呐、4支笙、一座大箭鼓齐奏“高粱地”

  1983年,陈凯歌、张艺谋等人组织了青年摄制组,拍摄了第一部电影《黄土地》,找到了他们认为最合适的作曲家赵季平为影片作曲,自此,从《红高粱》再到《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赵季平的配乐给第5代导演的代表作带来了非常多的地气。如《黄土地》就选用了陕北腰鼓和京剧、秦腔的打击乐,还找到了安塞农民歌手贺玉堂演唱《黄土地》里的酒歌一举闻名。但是,赵季平对记者说,这些带着土味儿的作品在当时业界眼里“非常离经叛道”,属于先锋派和民族乐结合的范畴。

  广州日报:我们挑最有代表性的《红高粱》来说。您是怎么定下《红高粱》的音乐风格的?

  赵季平:《红高粱》在1987年创作,1988年上映,在当时来说是一部离经叛道的作品,具有开创性,在视觉和听觉上都很有冲击力,在风格上既是先锋派的又是非常民族的。比如“我爷爷”和九儿“野合”那一个场景,在配乐上使用的是音块来模拟人生的呐喊,很有冲击力,当时没有人这么用过。“唉——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哇——”则是用了30支唢呐、4支笙和一座中国大箭鼓一起奏鸣,就是要那种生命的呐喊得痛快淋漓。这中间,我在行腔中采用了山东地方戏曲的柳腔和茂腔,还加上了秦腔花腔的唱法,曲调也运用了打夯歌的素材。《酒神曲》则吸收了河南豫剧和民歌《抬花轿》的元素,加上唢呐等配乐,表现男性的阳刚之气和不倒的精神。

  广州日报:要达到音乐跟电影的贴合,作曲家是否需要一种跟导演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

  赵季平:对。《红高粱》这部作品从筹备剧本开始我就加入,一起讨论的还有摄影师顾长卫。包括跟陈凯歌的合作也是,从《黄土地》到《霸王别姬》都是一开始筹备的时候就在一起谈论,屡次合作之后建立起了长期合作的关系。我和凯歌之间已经很默契了,有时一些音乐段落凯歌会有他的想法,但我说出我的想法后,他也很尊重我的意见。

  《梅兰芳》

  从京剧中抽取元素,回归到人物内心

  第5代成名了,赵季平跟电影界的合作关系更加密切,给不同风格的电影如给刘镇伟、周星驰的《大话西游》配乐、给冯小刚的《一声叹息》配乐,用的形式和风格也不断突破和变革,譬如《霸王别姬》和《梅兰芳》都是描写京剧艺术家,配乐风格却截然不同,却都令导演们很放心。赵季平对此表示,音乐不能将就于画面,而是要赋予电影“一个灵魂”。

  广州日报:当张艺谋、陈凯歌他们被定义为第5代电影导演之后,再跟他们合作时,你有没有受到影响走入一种第5代作品的固定模式?

  赵季平:我就没受什么影响,而是看每部作品的具体需要来创作。

  广州日报:张艺谋后来有很多变化,比如《秋菊打官司》,你是怎么考虑为这部电影的配乐的?

  赵季平:这个片子是仿纪录片式的拍法,用了很多偷拍的形式,画面风格非常强烈。所以,作曲家的主观意图不能破坏片子的纪实性,不能乱用。所以我主张把配乐上升到主观音乐的层次,让几个陇县的老艺人弹月琴,然后配上碗碗腔领唱,秋菊每次走上告状的路,在月琴伴奏下艺人唱一声陇县地方戏的“走哇——”,观众在下面叫好。就要这种原汁原味的东西,跟电影画面里呈现的陇县山区的玉米、辣椒一样,非常直观。

  广州日报:你如何平衡电影画面和音乐的关系?

  赵季平:音乐能赋予一部电影一个内核,就像我常说的那样,电影音乐是一部电影的灵魂,音乐不能将就于画面。如何平衡主要是靠个人的感悟,比较难用语言来描述。

  广州日报:举例来说,《霸王别姬》和《梅兰芳》都是描写一个艺术家的影片,但又各自不同,你是怎么判断、运用音乐来赋予它们不同的内核?

  赵季平:就拿电影《梅兰芳》来说,它的音乐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这个过程很累,也很愉快,后来这些音乐被陈凯歌比喻为“风情万种”。

  我认为《梅兰芳》配乐创作的重点是在揭示人物的内心,而不是渲染剧情气氛。怎么做呢?跟《霸王别姬》的程蝶衣相比,《梅兰芳》偏重于描写梅兰芳凡人的那一面,梅兰芳一生都在追求做一个平凡人,我们正是试图用音乐挖掘他内心作为平凡人的东西。《霸王别姬》音乐的京剧元素比较多,而《梅兰芳》用的是音乐的展开性写法,从京剧中抽取一些元素,加工成为纯音乐。

  《霸王别姬》可以用悲凉的京胡和箫,《梅兰芳》就不好这么用,而是应该强调梅兰芳作为一个凡人他内心的孤独,去写他的日常生活和他的艺术的关系,其实对每个艺术家来说,这种孤独都是可贵的,必须有自己的思考、沉静的东西、内心的空白。

  还有,《梅兰芳》中另几个主要人物与梅兰芳内心的互动形成不同的主题。像邱如白,他与梅兰芳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渗透,而孟小冬和福芝芳与梅兰芳之间则是爱情的主题。每一个主题的音乐特色都不一样,整个电影中音乐很少渲染气氛,而是围绕人物关系和内心发展走。

  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

  让陕西主人公唱咏叹调,民歌的感觉仍然在

  作为生活在西部的作曲家,赵季平,他不断地考虑地域与突破地域的问题、民族与现代如何结合的问题。

  广州日报:对于您的作品风格的定义,更多民族还是更多现代?

  赵季平:应该说是民族与现代的结合。打个比喻,你所用的语言是母语,而修辞手段可以是很多样的手段,应该这样来理解。有时候修辞手段占的比例可能多一点,但不代表你说的就不是母语了。但不能用“民族”与“现代”各占了百分之多少来计算。

  广州日报:最近排演的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您说要把交响音乐和陕北民族音乐进行有机结合,都有哪些特别的处理方式?

  赵季平:要说结合就是多种音乐的结合,很重要的是包括它的陕北民歌怎样运用上面。我们在民族乐的基础上注重新的创作,让一个陕西主人公唱咏叹调,但写出来的东西不能让人听了以后感觉民歌的很多东西没了。再一个包括你的和声的点,你的和声语言要和民歌的定义有一种内在的结构上的和谐,不破坏原来的风格,要让整体的音乐风格融为一体。

  广州日报:您大部分作品里面有一种西部的气度,您是怎么提炼与深化这种地域的色彩?

  赵季平:上世纪90年代出现西部的气度这个说法。我觉得西部东西有它的大气,它是开放式的。西北风在当时起了很好的作用,西北风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当中出现的,那种豪放、那种开放的姿态很好,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西北风慢慢地消失了。

  为歌唱家做嫁衣

  谭晶、王宏伟唱着他写的歌走向顶级殿堂

  作为谭晶、王宏伟等歌唱家的合作者,赵季平为这些歌唱家量身打造的作品将他们推上了顶级的殿堂。

  广州日报:您有很多歌都是为谭晶量身定做,您如何评价您的合作者谭晶?

  赵季平:谭晶是中国一个非常优秀的歌唱家,她是民族、通俗和美声的一种结合的典范,我们合作了几个作品,最新的就是《感恩祖国》。

  广州日报:王宏伟也是您的合作者之一,你怎样看待他的声音特点?

  赵季平:跟他也是多次合作了,非常棒。《米脂婆姨绥德汉》里他的唱段也是我根据他的声音去写的。他是难得的中国男高音,高音特别好,中声区也很好。

  广州日报:他在里面一开口就能唱一个HIGH D出来,这也是你当时写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的吗?

  赵季平:这不是为了高音而高音,更多的是考虑到他声音的潜质来表现人物。这种高音是一种高腔,更多地展现了陕北民歌这种高亢、荒凉,有一种西部黄土高原的色彩。

  广州日报:您创作过很多传唱度很高的歌曲,这些歌曲有什么必要的要素?

  赵季平:这种传唱的频率一定要高,首先一首好歌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然后它要有好的歌词、好的演唱,有一度创作的优秀组合?又有二度创作的优秀组合,这样出来的品质就很好,它就可能打动老百姓,就可能传唱。

  部部经典过耳不忘

  电影配乐:《黄土地》、《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孔繁森》、《大话西游》、《大阅兵》、《老井》、《菊豆》、《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一声叹息》、《漂亮妈妈》、《梅兰芳》等

  电视剧配乐:《燕子李三》、《水浒传》、《嫂娘》、《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大宅门》、《乔家大院》 、《大宅门》、《青衣》、《关西无极刀》、《康熙微服私访记》、《吕不韦传奇》等

  其他作品:琵琶协奏曲《祝福》、管子与乐队《丝绸之路幻想曲》、舞剧《大漠孤烟直》、交响音画《太阳鸟》、室内乐作品《关山月——丝绸之路印象》等

  经典珍藏

  《乐坛神笔——赵季平音乐精选之夜》

  2003年赵季平应邀在香港成功地举办了《乐坛神笔——赵季平音乐精选之夜》大型音乐作品演奏会。这场音乐会精选了赵季平先生多年作曲生涯中所创作的部分中国民族音乐作品,像交响组曲《大红灯笼高高挂》、交响诗《东渡·鉴真大和尚》、民族管弦乐《大宅门写意——卢沟晓月》、舞剧《大漠孤烟直》以及管子协奏曲《丝绸之路幻想曲》等。这些作品集中了赵季平各个时期民乐的代表作,每一曲都很精彩,既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又有强烈的现代意识。

  由这场音乐会录制而成的CD《乐坛神笔——赵季平音乐精选之夜》是赵季平粉丝的心水大碟。

  专家评价

  导演张艺谋:赵季平代表了上世纪80至90年代的中国电影音乐,他是这一时期的里程碑和巨匠!

  87版《红楼梦》配乐、作曲家王立平:音乐进入电影后,受到很多限制。然而,赵季平通过自己的长期积累,突破了这些限制。他善于在“随”字上做文章,有了好的音乐,“鸡”也能成为“金鸡”,甚至会变成“凤凰”!

  乐迷心声

  电视连续剧《大宅门》使用了许多京剧元素,其选用完整的京剧曲牌、京剧打击乐曲牌而充分表现出来的京腔京韵,是电视音乐创作民族化的一个典型代表。

  我是赵季平老师的忠实崇拜者,他作的曲我都很喜欢,他确实是一个音乐天才,我特别喜欢他作的《康熙微服私访记》里的音乐,巧妙地把我们的国粹艺术融入到影视歌曲里,实在是很了不起。

  名家课堂

  《好汉歌》

  这首歌是从大量的地方戏中找到的旋律,我小时候很爱看豫剧。豫东与鲁西的音调都差不多。这种感觉一出来,我就抓住不放,把山东的地方小调《锯大缸》抓来加以改造,一气呵成写成了《好汉歌》的曲调。

  《大话西游》

  这个作品很不寻常。它的配乐应该反映人性的最终统一,中间很多场面穿插上不和谐音,比如妖精出没、战争、灾难等场面都是这样处理。整体上音响比较丰富,大量使用钢管、弦乐、木管等西洋乐器,但考虑到这是一个古装电影,我又加入了二胡和萧这两种乐器,使它带上一种中国的古典味道。

  

  
(责任编辑:杨昊)
[我来说两句]

测测你灵魂的模样

测试:2010年你要提防你身边的哪个小人

测试你的智商到底有多高 测完可能会被气死

看你这一生有没有富贵命? 世界上最变态的八大菜

全球排名第十二位的心理测试:荒岛求生

测测你的死穴在哪里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