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响乐团2009-10音乐季开幕式音乐会
时间:2009年9月26日 19:30
地点:上海大剧院-大剧场
票价:380、150、100、50 元
售票热线:400-818-3333 021-51086048
票务通网:https://sh.piaowutong.com/web/ticket/ticket_6025.htm
指挥:余隆
大提琴:王健
曲目:
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
王健
王健四岁开始学习大提琴,父亲是他的启蒙老师。
王健和世界很多顶尖乐团进行过合作,其中包括克利夫兰管弦乐团、费城管弦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柏林爱乐乐团、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BBC交响乐团、苏黎世音乐厅管弦乐团、哥德堡交响乐团、斯德哥尔摩爱乐乐团、圣塞西莉亚交响乐团、马勒室内乐团、法国国家交响乐团和日本NHK交响乐团。
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这部作品动笔时(1894年11月),德沃夏克尚在美国,而这部作品最后完成时(1895年6月),他已回到了捷克。德沃夏克虽然传承了斯美塔纳的民族精神,他的音乐却更具有国际观,处境有点像是柴可夫斯基在俄国音乐的地位。身处浪漫乐派却憧憬古典的雅致的特质,又有着不少勃拉姆斯的影子。有趣的是,德沃夏克传颂后世的作品都与美国扯上关系,例如他的“新世界”交响曲、“美国”弦乐四重奏,以及这首大提琴协奏曲,可见赴美的生活对他影响之深远。德沃夏克创作这首大提琴协奏曲时,正值他旅居美国的最后一年,一如他最受欢迎的作品“新世界”、“美国”一样,此曲融合了波西米亚民俗音乐与美国印地安、黑人灵歌的素材。当年勃拉姆斯听到这首作品便羡慕地说:“早知道大提琴协奏曲能写得这么优美动听,我早就提笔写一首。”
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在写这首交响曲的前十年,俄国正处于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和三世反动统治的黑暗年代。虽然在创作上他已经到达了成熟的地步,但这十年却成了他创作上的空白时期。该曲正是反映了沙皇统治下的知识分子彷徨不安的心境,但并不是消极无为的。
在本交响曲创作之前,柴可夫斯基曾长期移居西欧,所以此间他的作品也就显示出“西欧派”的色彩。此交响曲是他回到俄国定居后创作的,曲中融入了他对莫扎特音乐的思慕,全曲采用由贯穿始终的“命运”主题所构成的循环形式,这些对柴可夫斯基而言都是新的尝试。柴科夫斯基在原作的札记中指出:“这一作品是从完全听从命运,到对命运发生怀疑,最后决心通过斗争来克服悲惨的命运,表现的是肯定生活的思想。”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