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09年对于中国的曲艺界而言,具有分水岭般的意义——小沈阳走红春晚后,沉寂多年的传统民间“笑”文化,摸索出了一条或者数条现代化发展路线。 赵本山将东北二人转“转”进了北京城;郭德纲将德云社的分店开进了天津;海派清口也随之大放异彩。北有二人转、中有德云社、南有海派清口,日渐崛起的各路“笑”雄,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我来说两句] |
| |
中国曲艺界09年烽烟四起 |
走红路线图
起点最高大舞台 平地惊雷周立波
9个月前,13亿人中至少有90%不知道谁是小沈阳、谁是周立波,现在他们的名字,在曲艺界和郭德纲的名字一样响亮。小沈阳领衔的刘老根大舞台全国巡演,半年内赚进人民币1.5亿;周立波在上海美琪大剧院的演出也一票难求,三十场的票房收入已经突破600万。无论是业已成腕的郭德纲、还是突然崛起的“笑届”新星,走红程度大都类似,走红模式却各有各的不同。
小沈阳为代表的大舞台二人转演员,是最能看出走红路线图的,换句话说,他们是在全国观众眼皮底下,走到今天的新星位置,一步一个脚印,清楚而明晰。小沈阳、丫蛋春晚走红——本山传媒受关注——大舞台其他弟子浮出水面——电影、电视剧、演出巡演、单曲唱片全方位包装,毫无疑问,三者相较之下,赵本山执掌的本山传媒起点最高,央视平台的广泛传播和影响力,是德云社和海派清口望尘莫及的。以小品作为突破口的方式,也有效避免了走红路上的地域局限性,无论二人转的老家东北,还是从未听过二人转的南方,都能很快地认识并记住小沈阳、丫蛋等大舞台演员,对他们的作品接受程度也相对较易。
周立波的走红,与2005年的郭德纲非常相像。《中国新闻周刊》撰文称:“2006年,周立波开始尝试使用类似单口相声的形式向观众调侃世相百态,出乎意料地受到了上海市民的热烈追捧,很像2005年底郭德纲在北京和天津的爆红,周立波也成为上海这两年来,从白领到市井不得不谈论的热门人物。”
对于上海、天津、北京本地的市民而言,对郭德纲和周立波的认识,源自于当地媒体轮番轰炸式的热捧,对本土曲艺品牌的“自豪感”也是助因之一。但对于全国观众而言,郭德纲和周立波,更像是平地惊雷,突然就占据了全国性媒体娱乐版的头条,在此之前或之后,上海、北京、天津以外的观众,也许不了解和仍不了解,德云社和海派清口究竟是什么。
[1] [2] [3] [4]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