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张伟平解析张艺谋《三枪》:险中求胜

2009年07月06日11:06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宋寻 黄影
张伟平接受采访

张艺谋工作照
张艺谋《三枪拍案惊奇》工作照


  来源:南都娱乐周刊

    张伟平语录:

  “事不过三,拍了三部大制作,我们也希望拍一部故事性强,好看的,好玩的,给观众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看大腕看得都疲惫了,想看演技了,想看新面孔了,内地演员演技好,价钱又便宜。”

  “可能以后我们的片子都不会请大腕了,不想再凑这个热闹了。”

  “这两年挺好,我血脂、血糖都正常了,当初200斤,现在160斤。每天两个小时健身,一个小时游泳,坚持了2年,减了40斤。现在有闲比有钱还重要。”

  “奥运完了后,他最大的改变是特别特别关注内容,之前是形式大于内容,现在是内容远重于形式。所以说你现在不能跟他提“人海战术”,一提他烦,因为真是做到底了。”

  “我觉得《非诚勿扰》是小刚最成功的一部电影,比以前的都好。”

  “我就想既然不拍电影了,就不想跟圈里有任何关系,索性就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什么都不沾了。”

  2009年张伟平重新起跑

  张艺谋现在一提“人海战术”就烦

  借着奥运会凌厉的势头,张艺谋影坛,携手老搭档张伟平,只是时间而已。果不其然,不过方式有些颠覆想象。他们用小成本惊悚悬疑喜剧来迎接大众审视挑剔的目光。这样的选择,是聪明的、适时的、深思熟虑的。因为他们深知无论再宏伟壮观的“人海战术”一旦与奥运会开幕式相比,实在望尘莫及,都将沦为沧海一粟。深知近几年来观众在大制作、大场面的轰炸下,对银幕上乏善可陈的电影类型,早已经审美疲劳。对于新鲜感的需求,就像一个吃腻了山珍海味的人,极度渴望丰盛大餐之后那一份贴心、爽口的精美甜食一般迫切。宁浩的“疯狂系列”就是最好的例子。

  做对了第一道选择题,未必就能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但是张艺谋和张伟平的这十几年。但是抛开那些要么被大多数媒体粉饰成了业内神话,要么被某些舆论阉割为了艺术赝品的难以厘清的争议来说,张艺谋和张伟平这对铁哥们共同缔造的票房成绩,在中国电影界确实无人能及。所以张伟平敢夸下海口——四个亿!在访问中,他多次强调了“票房”、“大众”等字眼。从一个商人的本能出发:赢得民心,赚到票子,就是好电影无疑。

  关于新作

  “以后可能都不会找大腕合作了,内地演员演技好,价钱又便宜”

  从《英雄》开始,但凡张艺谋一拍新片,被称之为张艺谋代言人的张伟平就没离开过战场。《十面埋伏》与舆论的拉锯战也好,《黄金甲》与周润发的口水仗也罢,和媒体打、艺术界打、甚至和同行打.......不过这一次,他倒有些一反常态地平和,说怕自己言多语失,又讲了别人不想听的,所以该顾及的还是要顾及。

  耳边是安静了,但是风波却没有断过。新片《三枪拍案惊奇》,一时的换角疑云;一时的斗殴悬案……一如既往,他们的登场方式,依然带着出人意料,又吊足人胃口的效果,这倒真的符合了《三枪拍案惊奇》的悬疑喜剧风格。也许张伟平连神秘面纱的一角都还没有撩起,媒体就自个儿沸腾了。全中国的眼睛都在盯着,经历了隆重盛大的洗礼后,张艺谋如何把人海战术变成主角脸上耐人寻味地深刻表情;重新出发的张伟平,又如何将自己那套高明的电影营销策略继续发扬光大?

  《南都娱乐周刊》:人海战术、宏大辉煌,在给你们带来了巨大的票房和海外收益同时,也带来了争议批驳,奥运后张倒选择这么一个轻喜剧,是不是除了觉得现在不是一个投拍大制作电影的好时机?

  张伟平:打个比方,就像吃饭,一个菜老让你吃着,吃好几年,你肯定得倒胃口,用导演的话来说就是“倒口”。像艺谋从一开始的《英雄》,《十面埋伏》,再到《黄金甲》,我们拍了这么多大制作的片子,最后让人一想:张艺谋的电影好,人山人海铺过来,大制作,大场面,中国有句俗语叫做事不过三,拍了三部大制作,我们也希望拍一部故事性强,好看的,好玩的,给观众意想不到的效果的。你要给观众提供新鲜的感觉。如果奥运之后,张艺谋又上了一部武侠大片,你还能超过《英雄》吗?还能超过《黄金甲》吗?你还能超得过奥运会吗?

  《南都娱乐周刊》:或者也是希望看到口碑和票房双赢的局面。毕竟大投资、大制作给你们带来的利益和争议是成正比的。

  张伟平:当然,我们希望能够有一个票房和口碑双赢的这么一个局面,这是一个愿望。当然如果要取舍上,我们还是会考虑观众和市场。现在的观众看电影谁也不愿到里边费脑子。就像我在东京街头看懂啊四五十岁的人拿着漫画,看得嘿嘿的笑。人的压力这么大,再弄一沉重的电影让大家费脑子去想,你这个作品出来以后肯定是不尽如人意的。

  《南都娱乐周刊》:新片为什么没有请港台大腕,而选小沈阳做主角,这似乎和你们一贯的风格不符。

  张伟平:如果请了港台明星,再加入电脑,这部电影成本就变成了两个多亿了,而不是现在的8000多万。如果说这部戏是小成本制作的话,那么我就是节约在演员的片酬上、电脑上了。《英雄》光李连杰一个人拿走了一个亿,还有张曼玉梁朝伟陈道明、章子怡、甄子丹,这么多的腕儿,你说片酬要花多少钱。拿走了二分之一还要多。但是拿到好莱坞,海报上就变成了只有李连杰一个人了。人家的原话是:除了李连杰,其他腕儿都不熟。那你说我花这么多钱做什么。好莱坞就是这么实际。其实张艺谋主要的市场是在海外,既然他们都不认识中国的腕儿,那你说,我花那么多钱请腕儿做什么?我花得冤不冤?国内的观众呢?看大腕看得都疲惫了,想看演技了,想看新面孔了,内地演员演技好,价钱又便宜。中国的电影业要繁荣要发展,一定要减少投资,降低成本。可能以后我们的片子都不会请大腕了,不想再凑这个热闹了。

  《南都娱乐周刊》:那么以后选演员的标准是什么呢?是面孔新?还是够本土?

  张伟平:观众的期待很重要。像《黄金甲》,我用周杰伦,那时候他还只是个歌手,没演过戏,观众肯定期待周杰伦在电影上是什么样子的,他演电影是什么感觉,我们其实需要的就是观众的这种期待,观众看电影,他要是不期待,能去电影院看吗?后来市场证明他的加入提升了这部影片的市场占有率。这次用小沈阳也是,不管他是二人转、是脱口秀也好,谁也没看到过小沈阳在张艺谋电影里是什么样子的,他演电影是不是在行,是不是好玩,这就是一种期待。不管是喜欢小沈阳的,还是不喜欢的,都会有期待。你要了解观众的心理,你才能把握电影市场,电影市场不是瞎猜的,也不是弄几个教授或专家在那里瞎侃就行了,你要有经历才有发言权。

  《南都娱乐周刊》:《三枪拍案惊奇》改编自《血迷宫》,翻拍国外的经典,会不会比较冒险呢?

  张伟平:我这个人就是爱做冒险的事情,别人都做过的事,你再做,有劲儿吗?我喜欢做别人没做过的,做别人不敢做的,我觉得只有冒险才有成功,但是冒险不是没有道理,没有根据的,要要有备而来。因为张艺谋的电影,大部分市场是在国外,《黄金甲》在国内三个亿的票房,在国外7000多万美元,《英雄》是2.9亿美金。奥运以后,全世界更加关注张艺谋,所以我们选择了翻拍国外的经典题材。

  《南都娱乐周刊》:在别的媒体上你曾认同喜剧并不是张艺谋最擅长的拍摄类型,而且这么多年来,中国导演中能拍喜剧的人也不多,那么这次为什么还要冒险选择喜剧类型的影片呢?

  张伟平:艺谋这个人呢,很多人不了解他,觉得他永远都是一张严肃的脸,其实不是。私下艺谋说笑话,讲段子,那是一高手。人一定是两面的,有他最严肃的一面,就有他最喜剧的一面。我觉得他在创作上的那种大智慧和别具一格,出人意料的创作理念,使得他创作什么作品都没有问题。

  《南都娱乐周刊》:那新片的投资全都来自新画面吗?

  张伟平:以前我们都是找境外银行贷款,现在我们的品牌已经打响了,而且加上这次投资也不大,所以这次还是我和我的搭档江志强共同投资。

  关于奥运这两年

  “一提人海战术他就烦,真的做到底了”

  张艺谋两年不拍片,老搭档张伟平果然如他自己所说,真的退隐江湖了。没有了张艺谋的江湖是遗憾的,而没有了张伟平的江湖,异常寂寞。

  不插手张艺谋除电影以外的一切私活儿、躲避媒体的采访和外界的骚扰、甚至干脆给公司挂上了“暂停业的招牌”,员工全体放假。张艺谋在电影事业上的步伐停顿了多久,他就休息了多久。但是张伟平却称,这两年,才是真正的生活。早睡早起,按时三餐,规律运动,四处游历,如闲云野鹤般地逍遥自由。也许,在张伟平眼里,没有张艺谋,江湖也荡然无存。

  《南都娱乐周刊》:张艺谋忙奥运那段时间,你会不会也时常去看看他的奥运筹备工作进展?

  张伟平:没有。他那段时间,受到了很大压力,而我给他的帮助,就是减压。每周他来找我2次,哥俩随便聊聊。

  《南都娱乐周刊》:那张艺谋非电影类导演项目,比如印象城市和新画面是有关系的吗?

  张伟平:没有,因为我只做电影,其他的我都没有参与。什么印象城市都是他跟当地政府合作的,说白了,就是当地政府利用艺谋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做的旅游项目。

  《南都娱乐周刊》:你和你的新画面这两年来都在做什么呢?

  张伟平:什么都没做。放假。我放两年假了。员工全部拿着基本工资放假,这不,才刚上班。这两年挺好,我血脂、血糖都正常了,当初200斤,现在160斤。每天两个小时健身,一个小时游泳,坚持了2年,减了40斤。现在有闲比有钱还重要。

  《南都娱乐周刊》:奥运会之后,张导除了在拍片类型上有了创新,在其他方面还有什么变化吗?

  张伟平:我觉得他对拍片整体的创作思路有了改变,不再迷恋形式的东西。我觉得,奥运完了后,他最大的改变是特别特别关注内容,之前是形式大于内容,现在是内容远重于形式。所以说你现在不能跟他提“人海战术”,一提他烦,因为真是做到底了。

  《南都娱乐周刊》:缺席了张艺谋的贺岁档,冯小刚的《非诚勿扰》大获全胜。虽然赢得了票房,但是却失了口碑,你怎么看这部电影。

  张伟平:我觉得挺逗的。冯小刚的《非诚勿扰》投资很小,但观众喜欢。所以我还是那句话,老百姓没有话语权,话语权掌握在小众手里,而电影票才是最好的体现。

  关于合作

  我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人,他也不是一个自恋的艺术家

  没有多少人会相信艺术家和商人所营造的其乐融融,就像几乎没有人不质疑张艺谋和张伟平切肉不离皮、打死不分离的合作动机和合作方式一样。更何况制片人和导演的矛盾,在中国电影市场特定的大环境下,似乎已经成了不可调和的规律。

  所以从《有话好好说》初始,利益论、毁灭论、危机论接踵而至。但是十几年过去,他们的合作仍在延续,他们的品牌还在日益壮大。如果没有张伟平的吆喝,张艺谋的电影可能走不了那么远,没有张艺谋的金字招牌,张伟平的才能也许找不到施展的舞台。有人说张艺谋的成功在于“国际化的商业头脑”,而张伟平的成功在于“他有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其实不无道理。一个艺术家能用商人的头脑去思考,一个成功的商人又具备艺术家的气质,那么两个人的合作无疑的是完美契合的。

  《南都娱乐周刊》:高军说您是个“富于冒险精神的性情中人”,但您同时也是个吃定了一口就咬住不放的人觉得性格中的这两方面冲突吗?

  张伟平:不冲突。确实,我有喜欢冒险的一面,也有一根筋的时候。如果不是冒险,当年可能就没有《英雄》那么大手笔的推广,冒险我觉得不是坏事,有备而来的冒险,才有机会。所以人说危机危机,有危险的时候才有机会。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还有什么意思?所以在电影营销上或是发行上,我不喜欢做别人做过的事,所以我特别欣赏那句话:你可以没文化,但你不能没智慧。

  《南都娱乐周刊》:你做生意的方式和别的影视商人似乎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好像更符合中国这个人情社会一些。

  张伟平:我觉得这个在中国是特定的,孔孟之道几千年,人们更注重的是情意。在中国做事,你这个人有再大的本事,也不可能一手遮天,你都需要朋友的帮助,所以你们需要彼此真诚和包容,在中国做事,离不开朋友,离不开情意,这是我的理解。误会,误区,甚至矛盾,在所难免,但是只要有坦诚的、坦率的态度,什么都可以化解。你看我和艺谋,制片人和导演本身就是矛盾的。但我俩这么多年,能够背靠背的到今天,其实很简单,就是真诚,我跟艺谋这么多年,他从来没有给我说过一句瞎话,不管遇到什么事,他不给你编故事,这一点就是真诚。

  《南都娱乐周刊》:2005年的时候,您曾经说过:“哪一天我不投资电影了,张艺谋不拍电影了,新画面就没必要存在了。”现在依然是这样想的吗?

  张伟平:是的,虽然我解释过很多次,但是很多人依然想不通。像艺谋奥运会的时候,那个导演组有上百个副导演,很多央视的导演都特别不理解的问我:“你为什么就非得拍电影了,你那个公司干嘛不行啊。”这也是我一根筋的做法,我就想既然不拍电影了,就不想跟圈里的任何有关系,索性就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什么都不沾了。这就是我一根筋的地方。

  《南都娱乐周刊》:虽然你说过,你和张导合作不随便干预他,不看账本也不看剧本,但是好像你对他的意见,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比如《黄金甲》用周杰伦,《三枪》用小沈阳。

  张伟平:因为他知道我这个人虽然很直,但是对电影市场是有判断力的。我很少提意见,但一般我的意见他都非常重视。这次我提议用小沈阳,我的压力也很大,我希望最后让事实证明,这个提议是正确的。在电影上,我们俩人的意见、目标一定是一致的,就是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老百姓的口碑体现在哪儿,不就体现在他那张电影票上吗。

  《南都娱乐周刊》:一个是商人,一个是艺术家,冲突在所难免吧。合作这么多年,矛盾有升级吗?

  张伟平:我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人,艺谋他也不是一个自恋的艺术家。其实一开始的时候,他也挺在乎一些小众的言论。但是你举一反三,把道理给说清楚了,事实也摆在这儿。他后来也想明白了,知道东西看不懂就是看不懂,不好看就是不好看,观众不会装假。后来,艺谋这一点上还是想得很清楚的。所以你看他这么多年来,对市场和观众,都非常重视,方式就是他能够不断地搜集和观察这方面的信息。

  
(责任编辑:ZOYO)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