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映像》打的是“原生态”招牌,歌舞全部来自民间,搬上舞台时基本不加人工修饰。但是,作为《云南映像》姊妹篇的《云南的响声》却是一部“衍生态”作品。杨丽萍表示,所谓“衍生态”就是在“原生态”的基础上进行再想象。
据悉,《云南的响声》是杨丽萍蛰伏两年多打造的《云南映像》姊妹篇,分“序·胎音”、“催生”、“太阳雨”、“公老虎母老虎”、“雀神怪鸟”、“最后的马帮”、“喝醉了的鼓”、“尾声”八大部分。这台演出邀请了云南著名音乐人万里担任音乐总监,艺术家罗旭担任艺术指导,国内一流的舞美设计孙天卫、林安康负责舞美灯光,制作班底可谓豪华。
杨丽萍“怀孕”
曾以独舞《雀之灵》一举成名的杨丽萍,向来被国内观众称为“孔雀公主”。在《云南的响声》中,她依旧是观众最期待的一个亮点。记者了解到,这次舞台上的杨丽萍将作出大胆尝试,扮演一位临盆的孕妇,大秀“临盆之舞”。这是舞蹈的第一幕,描述了一个催生的场景,孕妇在祭坛上独舞,全村的人都聚拢来,载歌载舞地为女人“催生”。
什么是“云南的响声”?杨丽萍解释:“它是一种生命的响声,是云南人繁衍生息的声音。即使是胎儿在母亲腹中神秘的胎音,也将通过艺术家的巧妙展现而重现在舞台上。”
四百种声音
这种“云南的响声”到底如何重现?创作者提出了一个“现场拾音”的概念。昨日,演出方透露,剧组在每个演出的城市都注意选择最具“拾音环境”的剧场,而艺术家们将现场展现各种大自然的声音细节,令观众感受到完全不同于一般演出的真声效果。比如,无数钵在一起引起的共振声、叶子吹奏出的“唢呐”声,而艺术家手中一个毫不起眼的不知名乐器,竟能模拟出云南丛林中的水声、风声、雨声、雷声……万千声响,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片神秘的原始丛林。
杨丽萍说:“其实《云南的响声》里面的声音,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平时都听过,只不过如今我们把它们集中起来展现在舞台上。不论是锄头钉耙,还是水车石磨,只要是手中能拿的、口中能含的,几乎都被当成乐器来演奏。被搬上舞台的云南民族乐器有几百件之多,展现出来的声音有三四百种。”组委会售票电话:解放碑国贸豪生大酒店3603室63666333、66831777。
记者 李平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