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朱哲琴民族音乐之旅 中国音乐让世界听见(图)

2009年06月16日09:39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搜狐音乐
蒙古包里,朱哲琴和当地艺人在一起
蒙古包里,朱哲琴和当地艺人在一起

呼麦歌手白音吉日格拉和巴亚尔牧仁
呼麦歌手白音吉日格拉和巴亚尔牧仁

古鄂尔多斯乌审旗民间艺人孟克那苏
古鄂尔多斯乌审旗民间艺人孟克那苏

  尽管朱哲琴出发前一直提醒自己,听到蒙古族长调——这种最孤独悲伤的音乐——的时候,不能哭,以免影响录音工作,但是当62岁的牧民陶格陶唱起著名的长调《走马》,她还是难以克制地流下了眼泪。

  朱哲琴及其工作团队自今年4月开始“世界听见•民族音乐寻访之旅”之后,已经完成了贵州、云南两站,6月1日奔赴内蒙古。和贵州、云南的多民族形态不同,内蒙古属于单一民族,音乐风格相对统一清晰,尤其是被列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调,悠长悲凉的曲调、独特的颤音,被称为距离自然最近的音乐,即使听不懂蒙语,也会被深深感染。

  长调也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这次音乐旅行。2005年,朱哲琴的一位友人提出去内蒙古拍摄“长调歌王”哈扎布,朱哲琴从中帮忙联系,但是拍摄迟迟没有成行。就在那一年,哈扎布因病去世了,许多长调也因此变成地下的秘密。这成为朱哲琴永远的遗憾,也促使她尽快行动起来,寻访和保护这些宝贵的民族音乐。

  当汽车驶入草原,他们渐渐明白,为什么蒙古人会唱出长调。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几千、几万亩地里只有一户人家。上千年来,蒙古人就这样生活在广阔的沙漠和草原上,忍受寂寞的天赋留在了这个民族的基因里。许多长调是歌唱远嫁的女儿思念父母,因为一旦出嫁,她们就要去到很远的地方,很久不能与父母相见。因此,有人说,长调不仅是一种演唱方法,更是他们的生活。

  朱哲琴及其工作团队到达了内蒙古东部的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简称东乌旗)。这里被称为“长调之乡”,几乎每个牧民都会唱长调,都能将深沉的情感渗入神奇的颤音。2006年,东乌旗举办了长调大合唱,全旗共有6000多牧户,每户出一个人,再经过简单的筛选,共有5000人参加了大合唱,场面十分壮观。

  在一个蒙古包里,朱哲琴邀请了几十位长调歌者一起歌唱,其中有六十多岁的老人,他们的歌声最沧桑深沉,也有中青年人,他们中气十足,高音直入草原的天空。更奇妙的是,东乌旗一所蒙语小学也设置了长调课程,一周一次教授高年级学生唱长调,一个13岁的男孩巴图额尔敦,唱出了蒙古人古老的灵魂。

  除了长调,朱哲琴一行还录到了呼麦和蒙古乐器朝尔、马头琴。呼麦是一种古老的歌唱方式,原意是“喉咙”,是一个人借由紧缩喉部而唱出两个高低不同的声部。呼麦在内蒙古草原上失传了一百多年,近几年,一些外蒙古呼麦大师来到内蒙古教授呼麦技巧,因此内蒙古诞生了许多很有潜力的年轻呼麦歌手。有趣的是,朱哲琴团队的几位男性工作成员也为这种神秘的唱法吸引,开始学习呼麦。

  提到蒙古,不可避免的要提到成吉思汗,许多蒙古人家里都有成吉思汗画像,这是他们的祖先和图腾。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后,人们遵遗嘱,万马奔腾,将他的墓地踏为平地,从此,他的墓地就成了谜。关于成吉思汗墓地的说法很多,各国考古专家比较认同四个地点,其中一个是鄂尔多斯。由于这样的历史原因,祭祀音乐也是鄂尔多斯特色。在鄂尔多斯,朱哲琴一行见到了一位老人古日扎布,传说他是成吉思汗守灵人达尔扈特家族的后人,也是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的主祭人。

  内蒙古之行,朱哲琴及其团队录到了144首歌曲(乐曲),而且水准相当高。带着这样丰厚的音乐感受,他们邀请了两位蒙古艺人一同回到北京,参加了与中国银行的签约仪式。中国银行将资助“世界音乐•民族音乐寻访之旅”,推动少数民族的文化保护与发展。

  6月16日,朱哲琴一行将赶赴西藏、新疆,进行此次音乐旅行的最后两程。

  
(责任编辑:姜懿)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