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北京晚报:儿童电视剧想象力缺失

2009年06月01日15:27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金力维
《万卷楼》剧照
《万卷楼》剧照

《魔幻手机》剧照
《魔幻手机》剧照

  “我头上有犄角,我身后有尾巴,谁也不知道,我有多少秘密。我是一条小青龙,小青龙,我有许多小秘密,小秘密。”相信看到这句话,很多人已经跟着哼唱起来。十多年未听的这首歌曲至今在脑海中依然熟悉,仿佛又见到童年的伙伴,不自觉地唇边漾起笑容。这是儿童电视剧《小龙人》的主题歌,当年和小龙人一起分享秘密与欢乐的孩子不少已为人父为人母,不过,他们的孩子是否也能像父母一样,在电视荧屏上找到自己的童年伙伴?眼下,还真很难说。

  现状

  极度稀缺

  中国是世界电视剧第一生产大国,平均每天生产电视剧40集,但真正拍给小朋友看的儿童剧屈指可数,能赢得小朋友好感的更是凤毛麟角。在完全市场化的电视剧产业里,“不赚钱”是儿童剧极度匮乏的直接原因。

  有丰富市场经验的金牌编剧邹静之去年为两部儿童情景喜剧做策划,不过,对儿童剧现状,他表示担忧。“六点多的戏卖不上价去,电视台的黄金档在八点多钟,那时候谁家孩子不是在写作业呀。我们的儿童没有时间来欣赏儿童剧。这是社会大环境造成的,与其为儿童剧担心,不如为孩子减负呼吁呼吁。”

  情景喜剧《家有儿女》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一部儿童剧,也捧红了张一山、杨紫和尤浩然三位童星。《家有儿女》的成功给儿童剧创作带来一些起色,至少是一条新思路,和低成本的情景喜剧嫁接,之后,三部儿童情景喜剧《无敌三脚猫》、《万卷楼》和《乐活家庭》相继问世。这些活跃于市场上可以归类为儿童剧的作品都是以孩子为主角,展现他们的生活,将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和彼此微妙的沟通障碍设计为喜剧元素。

  然而,这样的儿童剧更符合成年人的欣赏趣味,成年人喜欢写实的东西,而孩子往往醉心于超越现实,童真的世界里充满着幻想。《小龙人》讲的是几个孩子在家长面前为小青龙守护秘密,跟着它上天入地去冒险的故事;还有从前的儿童电影《小铃铛》、《霹雳贝贝》都是充满着超越现实的幻想。同样,电视台每逢暑期就播《西游记》和古装武侠剧和神话剧,离开地面,仅有的一点点幻想就能吸引孩子。

  道理谁都明白,可面对市场和收视率的压力,真正为儿童做戏,还是为家长做戏?至少制片方认为,电视机的遥控器是掌握在家长手中的。这种取悦家长的儿童剧从前打着“寓教于乐”的幌子,现在则更直接地以“迎合市场”为目标。在一次儿童剧研讨会上,编剧邹静之直言:“别以为现在的孩子傻,他们一眼就能看出那点心思。中国的儿童剧拍得太弱智了,孩子会想,你越取悦我,我越不爱看,你越想教育我,我越不爱看。”

  历史

  很受轻视

  即便在没有市场压力的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的儿童电视剧也非常贫瘠,能被记住的仅有几部作品:《好爸爸,坏爸爸》、《小龙人》、《少年特工》、《亲亲我,老师》。

  从童星到儿艺演员再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专门负责儿童剧创作的责任编辑,阮丹娣感慨:“大半辈子扑在这上头,从我的体会来讲,做儿童剧要有很大很大的献身精神。”在完全市场化之前,阮丹娣所在的单位,全称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中心每年有拍摄两到三部儿童剧的任务,制作完成后肯定能在央视播出,那时候她和两位同事是专门负责儿童剧创作的。在她的描述中,儿童剧的状况一直很艰难,受轻视,费力不讨好。“拍儿童剧特别辛苦,为了配合小孩表演,导演恨不得蹲着、跪着拍。剧本也不好写,弄个十分钟的儿童剧就别提有多难了,而且在业内,人家一听说你是做儿童剧的,就觉得没文化,特幼稚。原来有很多大作家给我们写剧本,后来都不爱费劲了,也没有专家研究这块。”

  从计划走向市场,中国电视剧蓬勃发展的这些年,儿童剧的状况并不比以前好,反而更糟,因为生产以市场需求为前提,电视台越来越重视收视率。四年前,阮丹娣的最后一部儿童剧《我不是差学生》被电视台安排在下午四点播出,得到了当年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授予的优秀少儿电视剧奖,她轻描淡写地说:“拍儿童剧特别容易得奖,因为没人拍。”儿童剧的现状,阮丹娣心灰意冷的几句话就总结了:“基本没人拍了,卖不出去。拍儿童剧一定要从孩子的角度,不要想大人也能看。大人也能看,小孩也能看的太难弄了。”

  市场

  未必很糟

  去年奥运期间,阮丹娣参与创作的电视剧《魔幻手机》在CCTV-8黄金档播出,成为当年的收视冠军。这是一部充满魔幻色彩的电视剧,神仙、妖怪如猪八戒、孙悟空、黄眉大王轮番登场,主角是从未来世界2060年穿越时空的智能手机傻妞,他们来到现代的北京,发生了一连串故事。尽管,收视率调查显示,16岁以下小朋友是《魔幻手机》的主体观众,但制片人李功达还是不愿意将《魔幻手机》定位为儿童剧。“主角不是儿童,我们也没把它当成儿童剧去做,其实,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看,白领和老人也都挺喜欢看的。”儿童剧在创作、舆论、播出各方面被轻视的大环境下,《魔幻手机》只有作为一部老少皆宜的电视剧,才有机会登上黄金档。

  毫无疑问,《魔幻手机》是以天马行空的超现实故事吸引了孩子,可同时,这也令成年人难以接受。第一集播出时,网上有人留言惊呼,“外星人占领中央电视台了吗?也太‘雷’了吧。”一片舆论争议中,没人想到这部“雷”剧能取得如此之高的收视率,惟有制片人李功达非常自信。他分析说:“什么是市场?市场是人,人都有一种渴求,看新鲜的东西。《魔幻手机》充满了想象,对社会友善的,天马行空的故事里注入主流价值观,肯定有收视率。以往我们一直有误区,一说儿童剧,神话剧就觉得水准低,哄孩子的;一发挥想象,就被说成是雷人,瞎编。成年人的思想越来越僵化。反而是孩子,他们不会给电视剧分类,只看自己喜欢看的,纯真地想问题。要真正做到让孩子们爱看,必须站在一个平等的姿态上,让他们有会心的感觉。”

  无论如何定位,至少《魔幻手机》证明,小朋友喜欢看的电视剧也能有高收视率。编剧邹静之策划的儿童情景喜剧《万卷楼》今年在杭州播出,收视率超过新闻栏目,本来因不看好而没有购买意愿的多家电视台迅速与制片方联系洽谈,相关的玩偶、图书、音像制品也即将上市。《万卷楼》讲的是一个潦倒穷秀才办私塾,给六个精灵可爱的小孩讲传统、讲国学。为了吸引孩子,制片方在包装上格外下工夫,所有的场景过渡部分都以动画片代替,主创演员下到社区和小学校办成语课堂,在荧屏外和孩子们互动起来。制片人吴丹霞坦言,作为一家民营电视剧制作公司,很看重收益回报,策划之初就做过一份市场调研,结果显示6至12岁的小朋友是最忠实的观众群。因此,《万卷楼》在造型细节和款式包装上都花了心思以确保小朋友觉得“好玩”,而国学题材能赢得家长的好感。吴丹霞说:“小朋友的关注点很分散,会被任何他觉得‘好玩’的东西所吸引。做活动的时候,我身边有个小朋友一直在笑,就因为他喜欢一个角色的古怪发型。其实我也不太理解为什么,但看到他们开心,我们也很开心。”

    前景

  释放想象

  有了收视率、口碑、经济效益共赢的样板,接下来,只要改变观念,摸清市场,我们就能一路高歌猛进,生产出越来越多能令小朋友和家长皆大欢喜的好看的儿童剧了吗?恐怕还远远不够。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儿童剧匮乏的根源在于想象力严重缺失,甚至今不如昔,创作无以为继,这比缺钱没市场更严重。

  《魔幻手机》后,制片人李功达马上着手筹备续集,按最初的设想,这个题材可以连续拍四到五部。然而一年多的时间里,新剧本几经修改,依旧不能令人满意,李功达谨慎地搁置了原计划。他坦言,《魔幻手机》的编剧九年随着年龄的增长,童真少了,而另一方面,他对剧本的整体结构能力,技巧性方面提高了。“现在能像孩子那么纯真地想问题,富有创作力的编剧特别少。我们的职业编剧都是经过训练的,训练的过程固然会变得熟练理解行业规则,但有些天性在这个过程中被泯灭了。”李功达没有放弃,在网络写手、年轻人中继续寻找新编剧,然而收获甚微。

  有观点认为诸如《哈利·波特》、《指环王》这些充满丰富想象力的世界级作品都来自于西方,中国历来是个务实的民族,自古以来想象力贫乏。编剧邹静之反驳说,“中国的想象力从来都不缺失。能够产生《西游记》这样有飞扬想象力的民族怎么会贫乏呢?只是我们现在认为书本上僵硬的东西比想象力来得实惠。西方哲人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以丧失想象力来获得知识是害人的。以前有个动画片叫《没头脑和不高兴》,既不是魔幻也不是科幻,也能充满飞扬的想象力。所以说,现在所有的东西不在技术上,观念要对了,这事就能成了。”

  儿童剧的能量在于想象力,想象力需要空间释放,需要包容、认可、鼓励、支持。与其年年六一为孩子找儿童剧,不如寄希望于大人们在内心深处留有一片童年的角落,还孩子一个没有束缚的童年。

  

  
(责任编辑:杨昊)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