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赵宝刚新作《我的青春谁做主》央视首播落幕 |
| |
《青春》在京召开作品研讨会 |
搜狐娱乐讯 赵宝刚新作《我的青春谁做主》央视首播落幕后,二轮卫视的“青春潮”开始发力。日前,该剧在京召开作品研讨会,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领导、中央电视台相关负责人及众京城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挑出了《青春》的三大突破及两大遗憾之处。
导演赵宝刚:
《奋斗》是危险作品 《青春》携手新媒体
研讨会首先回顾了赵宝刚执导电视剧20余年来的精彩作品,随后赵宝刚对《青春》的创作理念进行了解析,在他看来,《青春》与《奋斗》是一脉相承的,都展示了他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我想表达我自己内心对于当今社会的一些看法和一些表现,特别是对当代都市文化和一些美学理念还有一些导向理念,或者包括精神理念诉求的精神探讨。”
《奋斗》的走红,在口碑和传播上都给了赵宝刚新的启示:“《奋斗》我拍的时候觉得是非常危险的作品,因为它是讲的一个理念,不是讲的戏剧。传统媒体现在已经到了一个持续期的状态,电视剧形成社会的热点讨论是很困难的事,利用新媒体把这些不是电视基本观众的群体拉到电视剧里面进行讨论,电视剧的文化作用才能起效。这个戏就揉进了传统媒体观众受众面,又加上新媒体的受众面,网上讨论的比较热烈,跟搜狐这次合作在十天内的点击量已经超过所有电视剧,大概两千多万次。”
专家把脉 三大突破 改写中国电视剧模式
突破一:话题剧
几乎所有与会的专家,都提到了《青春》的话题效应:“作品本身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它新颖独到的艺术呈现方式,可以为我们提供思想和艺术分析多种可能性。我们知道有些作品看了以后没有什么话可说,引不起什么话题。这部作品我看了以后随手记了好多的感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研讨解读。”
突破二:紧扣时代脉搏
《文艺报》总编辑范永戈认为,该剧的成功还有赖于主题与时代脉搏的贴近:“最主要的亮点和关注点就是它关注当下现实,紧扣时代命题,就是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沟通理解,需要正确的教育理念对待子女。以现在进行时的姿态回答了这个命题,关乎着构建和谐社会,关乎着在物质社会当中如何保持独立和自尊。”
突破三:演员独到+语言出彩
在众专家和学者眼中,剧中钱小样、方宇、高旗的角色尤其出彩,俏皮麻辣的京味儿语言也是该剧的特色之一:“创新的话语体系,使它的风格定在幽默上就有了基石,这也形成了看点,风格定位。所有集看下来,对演员的选择是一大优势。导演第一能够选择剧本,第二要选择演员,特别是年轻演员选择是一大优势。”
两处遗憾 错别字VS演员表演
在一片赞誉声中,也有不少理性和挑刺的声音出现:“整体还是比较不错的,比较精致的,有这么一个小小遗憾,供参考:每天晚上一放,字幕都有错别字。”更有专家细心地挑出具体的错例:“有一个成语叫虚与委蛇(yi),陆毅就给念成了虚与委蛇(she)……”
此外,赵青楚与周晋的角色设定,也受到了不少质疑:“略有遗憾的是,剧中赵清楚和周晋让人缺了点什么,是不是太完美了,缺少了打动人心深处的感觉。扮演周和赵的两位演员是尽职的,这两个人物形象是不是剧作提供的人物定位,我想他的那种丰富性、复杂性,内心的东西揭示不够。这两个人物情感、心力、性格方面还有更深的挖掘。”
|
独家声明:此稿件、图片均系搜狐娱乐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违者必将追求其法律责任!如需转载,请致电010-6272 7459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