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导演汪俊率领蒋勤勤、黄磊、赵宝刚等大腕儿,带着新版的电视剧《四世同堂》亮相。昨日开播后观众褒贬不一,引发三大争论……[我来说两句] |
| |
汪俊导演与蒋勤勤后台聊天 |
| |
新晋名导汪俊:经典之作无人敢演 |
| |
蒋勤勤产后首演《四世同堂》 |
搜狐娱乐讯 还是那段熟悉的京韵大鼓,还是那48个字组成的泣血歌词,演唱者由骆玉笙变作了京剧名家于魁智,多了几丝豪气,少了几分苍凉——汪俊执导的新版《四世同堂》,就在这样的音乐声中拉开首播的帷幕。这次,它需要的不仅仅是观众的口碑,还要直面中国最早的长篇电视连续剧、被视为经典的85版《四世同堂》的挑战。
关键词:剧情
一部忠于原著却琐碎的经典剧
VS一部善长故事却缺味的翻拍剧
汪俊在接受搜狐娱乐专访时,曾表达过不希望将两版《四世同堂》进行比较的愿望,因为在他看来,他是用一种全然决裂的姿态,来进行《四世同堂》的翻拍工作。央视昨晚接档《我的青春谁做主》首播了该剧的第一集,擅长对比的观众、对老舍原著情有独钟的书迷、对85版念念不忘的忠实剧迷,都能感受到汪俊所谓的“决裂”意在何指:85版迷恋于还原老舍原著,不吝用多达半集的长度,交代小羊圈胡同的生活常态,从杂耍到充满“京片子”的对白,令人有亲临其境之感,却也略显拖沓,在汪俊看来,这显然已经不适合今天的观众。
其实从于魁智演绎的《重整河山待后生》,就能感觉出新版《四世同堂》的姿态所在:更为干净利落、更为大开大合,对原汁原味的老北京风情不再迷恋,用10分钟的长度,交代完85版1集的故事,仅从讲故事的引人入胜上来看,新版应该更符合时下观众对剧情紧凑的要求。不过,也有不少网友对其京味儿过于缺失进行了批评:“没拍好,拍的一点儿北京的味道都没有。”
此外,这两版最大的区别在于,忠实于原著的85版,全剧笼罩在苍凉的氛围中;新版《四世同堂》,却加入了流行的轻喜剧元素,以赵宝刚、元秋为代表的“汉奸派”,其滑稽之处缓解了主线带来的压抑感。
关键词:演员
一群业余却塑造了经典的演员
VS一群专业却遭遇质疑的演员
很多忠实的电视剧观众,至今仍津津乐道于85版的韵梅、大赤包、祁瑞宣。他们中扮演韵梅的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维康,这是她生平唯一的荧屏形象,也正是她的珠玉在前,令接棒出演的蒋勤勤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声:“看上去还是官太太的样子,不像地道北京城持家的媳妇儿,还是怀念李维康老师塑造的经典。”当然,赞赏其演技的声音也时有出现:“想了半天还是一个字:好!”
与蒋勤勤相比,元秋遭遇的否定声更为强烈:作为香港演员的她,首先被质疑对老舍原著的理解程度有多高;与桐芳吵架的片段,更被指责过于肤浅,网友给出了“雷人”的评价。事实上,根据搜狐娱乐了解到的情况,元秋能接演该角色首先已属不易,由于85版大赤包角色过于亮眼,不少名演员亦不敢挑战经典;其次,对戏时普通话、粤语的语言差别,对表演效果也有所减分。事实上,这也许正是导演汪俊想要的效果:“我就是决裂的姿态,她就是代表了,她不知道也没看过85版,表演放得开正好是我希望达到的。”
有意思的是,无论是扮演85版的祁瑞丰,还是出演09版的冠晓荷,本业是导演的赵宝刚,反而收获了最大的掌声。如预期所料,赵宝刚扮演的这个汉奸,几乎没有遭遇任何批评之声,与黄磊的口碑并驾齐驱,极为抢眼。
关键词:导演
一个代表京味电视剧的女名导
VS一个不爱京味态度保留的新导
已经年届花甲的女导演林汝为,1985年累掉了17颗牙后,写出了《重整河山待后生》的歌词,拍出了《四世同堂》,她被认为是京味电视剧导演的代表人物,尤其擅长呈现原汁原味的北京风情。与林汝为截然不同的汪俊,是一个对京味文化持保留态度、有意弱化京味儿元素的南方导演,这或许是新旧两版《四世同堂》的根本差异所在。
应当肯定的是,仅从摄像、美术等电视剧的“硬件”方面看,新版《四世同堂》的导演语言有了明显提升:不再是长而泛的空镜,不再是遇到表现人物内心时,不管任何情景都给双眼大特写,镜头的切换更为成熟,布景更为华丽而精致。这不是意味着新版就忽略了细节描述,相反,祁瑞丰坐在北海墙头,目睹日本兵进城,此时响起的苍凉二胡,正好体现了导演功底的深厚。尽管,有网友认为拉二胡是一个BUG:“琴师不会拉,在那拽琴……”
事实上,林汝为的85版《四世同堂》,意在还原老舍原著的点滴细节;汪俊版的《四世同堂》,更像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视剧,而非小说的再创作。不少观众理性的建议可以给观众做一个参考:“那时把《四世同堂》改编成电视剧的时候不也有很多人反对吗,认为书里的形象就是经典,是不能够改变的。可是当电视剧播出以后叫好的人还是占大多数,任何事情不去尝试是永远也不能分好坏的,所以请不要随意去否决。”
|
独家声明:此稿件、图片均系搜狐娱乐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违者必将追求其法律责任!如需转载,请致电010-6272 7459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