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电影 Movie > 《高考1977》 > 媒体评论

《高考1977》个人和民族的历史转折点

    1977年12月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总设计师”邓小平书就的大手笔,也为日后中国社会的变革埋下重要的伏笔。今年已经是高考制度恢复三十多年了,电影《高考1977》带领我们再一次走进了这段让人辛酸的历史。

  本片故事立足于东北某农场三分场一堆来自北京和上海的知青,他们中有被分场革委会主任(老迟)看好的接班人(北京知青潘志友),更多的则是不堪农场生活,苦苦期待改变 “知识青年”命运的青年人(上海知青强子、陈琼、小根宝等)。在那个意义非凡的年份的夏秋之际,邓小平的复出,高考制度的变革让几乎在苦中作乐的环境中日益麻木的他们看到了希望…但是,就他们所处的年代和环境,要想真正走出“鲤鱼跳龙门”的一步,甚至仅仅是获得尝试的资格都谈何容易,志愿报考和单位推荐的颠覆、青春的萌动和农场管理者思维的差异、渴望改变命运和家庭成分历史“斑点”之间的鸿沟……不同的人,围绕着小小的红色公章,做着命运的搏击。强子的绝食、小根宝的意外弃世、陈琼的反革命父亲风波……他们的身上凝缩着“知青”这个特殊类群所承受的历史苦难。

  可以想象到,在那个年代,上学读书,改变自己和国家的命运是多么的坎坷跟不容易!正如影片所一直强调宣传的一样:这是一段知青群体的求知历史,是改变国家和个人命运的转折点。从影片中,我第一次感觉到了求知对一个生命,一个个体的强烈需求,并且深深为这种求知的欲望所打动。当然,这是在一个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特殊经历,我们现在可能不一定能够重新在去体验或者去做某种类似的复制,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正是有了前一辈人的青春的被付出,才在那个艰难时代中换取我们新一代人的幸福。试想,如果没有1977高考,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现在又将走向何处?如果没有那些曾经不屈不饶,不放弃追求的老知青,我们的民族希望又将何以继存?

  正因为历史不可以被复制,所以,影片《高考1977》才弥足珍贵,每一个经历过或者没有经历过,但是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都应该去看看。这值得我们去看一看!

  
(责任编辑:CL)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邓小平 | 陈琼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