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话剧《黄金时代》后,觉得这个话剧给人留下很多回味。提醒生活在当下的每个人都应该做一个思考者,我认为这是该剧最为闪亮的地方。
和导演夏波通电话表达了这个意思,夏波说他更希望自己是黄金时代的拷问者。
这个时代遍地黄金,就是没有灵魂,更多的是混天过日、纸迷金醉;还有就是抱残守旧,徒呼奈何。
只有不停地拷问灵魂,这个时代的人才能成长。
拷问者要有承受被拷问的勇气,所以网上那么多自称是王小波迷的人对夏波的话剧进行了批评。批评是件好事情,说明了拷问者之间的互相过招,只要不是傻批就可以接受,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尊重你发言的权利。
我只是觉得很遗憾,批评导演夏波的人没有理解他,或者在话剧中没有看懂他,小说《黄金时代》是王小波的黄金时代,话剧《黄金时代》更多应该是夏波的黄金时代了,虽然夏波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这并不说明他就不能有自己的脑袋,从改编后的话剧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思想动机和人文立场,也可以体会到他的艺术气质和浪漫才情。于此,我们更应该看到行动者的不易,我始终认为批评是一件技术活,不是体力劳动,所以来不来就骂娘的很没有技术含量。董路说,意志薄弱的最好别来看话剧《黄金时代》,这话有技术含量;看了一半走人的,只要你不把椅子碰得山响,也是有技术含量;看完后批评、赞扬都是你的权利,骂人人人不学自会,连文化最多的王二不也在被人打痛了的时候大骂:哎哟,三闷儿,我日你娘。
王小波不会骂娘,他让他笔下的人物去骂;夏波也不会骂娘,他也可以让他剧中的人物去骂。但他们都是时代的思想者、拷问者和行动者,所以如他们一类的人必须有挨骂的承受力。
王小波迷们最不能接受的是改编后话剧的最后部分,因为作为编剧的夏波颠覆了他们心中“陈清扬”清纯美丽的形象,陈变成了一个“雄起”保健品公司的总经理。其实,我倒觉得很好,很接近生活的真实。
社会在变,还有什么东西没有变呢?况且,在这个变化的时代,被颠覆的东西还少吗?
王小波英年早逝,没有看到陈变成了这样,但活在当下的夏波看到了“陈清扬”有可能变成这样子。其实,作为当年被骂为“破鞋”的陈变成了今天的市侩也没有什么可耻的,只有那些来不来就人前扮清纯玉女,人后做疯狂欲女的才让人恶心。
所以,我认为夏波是这个黄金时代的思考者,也是富于行动的拷问者,这是真正文化人的责任和使命。有些人文化不多,屁话多,屁话超过文化。不少掌握话语权的人自立为大师,甚至连毛头青也敢称什么神,这是时代的悲哀。
神只有一个,前面加了定语的“神”都是歪货。
真正的大师是没有人封你为大师的。就如《黄金时代》的陈清扬,革命群众批判她是破鞋的时候,她不是,她申述也没有用;当她和王二云雨后,却没有人说她破鞋了,她也自得快乐。
我住在简朴安静的乡下,并不代表我就清新;你住在繁华喧嚣的都市,也不等于你就污浊。这些都是没有逻辑关系的逻辑。
黄金时代,重要的不是黄金,而是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同样重要的不仅仅是明白逻辑,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懂得拷问。
夏波,你这个黄金时代的拷问者,我在望宝川山村等着你的到来,海酒一碗。
|